5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1次審議會議公告,將于6月5日召開第1次審議會議,審議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微芯生物”)、蘇州天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準科技”)、安集微電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集科技”)3家企業發行上市申請。
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微芯生物計劃通過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8.04億元,天準科技計劃募集資金10億元,安集微電子也擬募集資金3.03億元,若三者均上市成功,募集資金將超21億元。
三家公司研發投入高
上述三家企業,已完成多輪審核問詢的回復和披露,上交所審核機構也于日前召開審核會議,形成了審核報告和初步審議意見,現按照規定啟動上市委審議程序。后續,將根據發行人問詢回復和審核進展,陸續分次召開上市委審議會議。
按照規定,上交所將結合上市委審議意見,出具同意發行上市或者做出終止發行上市的決定。上交所如做出同意發行上市決定,將按程序報送證監會履行發行注冊程序;做出不同意發行上市決定的,將按規定終止發行上市審核程序。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上會的三家企業均為科研能力“硬核”企業。
微芯生物僅靠一種抗癌藥就秒殺同行,毛利率達到96.27%。作為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微芯生物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52%、62.01%和55.85%。
天準科技申報稿也顯示,公司核心技術的綜合應用使公司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并形成了技術壁壘,相關技術內容在產品應用中相互配合,不易復制。2016年至2018年,公司投入研發費用分別為4742.16萬元、5956.22萬元、7959.89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分別為26.22%、18.66%、15.66%,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9.56%。
安集科技也是國內CMP拋光液龍頭,由于公司從事的半導體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具有很高的行業壁壘,公司毛利保持在較高水平,2016-2018年公司綜合毛利水平分別為55.61%、55.58%和51.10%,其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1.8%、21.7%和21.6%。
實控權問題被反復問詢
從地域分布來看,首批上會的三家企業分別來自深圳、蘇州、上海,集中于華東和華南,細分行業涉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
回顧三家企業的問詢過程,關于涉及上市發行條件的實際控制權問題、核心技術和業務等都被反復問詢。部分問題和回復情況,在當前的審核問詢中頗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以微芯生物為例,關于實際控制人認定在三輪問詢中都被追問。由于股權結構分散,微芯生物的創始人僅持有6.6%的股份,但通過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達成一致行動關系等方式控制,合計持有并控制了公司31.9%的股份,被認定為實控人。并且,上述簽署的一致行動關系還向前追認了24個月。如此,公司得以符合最近兩年實際控制權沒發生變化的發行條件要求。
由于是科創板注冊管理辦法中新增的主體資格條件,市場對上述實際控制權認定極為關注。在審核問詢中,交易所審核機構對上述認定的合理性、股權歷史沿革、經營決策程序等多方面都反復問及。
(文章來源:長江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