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食管癌如何中醫養生治療?

  第一節 概述:

  食管癌是常見惡性腫瘤,其病死率居腫瘤第4位,農村明顯高于城市,嚴重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本病的流行病學有以下特點:1地區性分布,在我國北方發病率高于南方,而且在同一個省的不同地區存在迥然不同的發病情況,高發與低發病區之間的發病率相差數十倍到二三百倍;2男性高于女性,其比例為1.3—3:1;3中老年易患,我國80%的患者發病在50歲以后,高發地區人群發病和死亡比低發地區提前十年。食管癌的確切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飲食習慣、遺傳因素、霉菌和亞硝胺的致癌作用、地理環境等因素有關。進食過燙、飲烈酒、大量食胡椒、咀嚼檳榔或煙絲,以及長期的慢性炎癥,潰瘍、食管反流、食管損傷的刺激、營養缺乏、精神長期緊張都被認為與本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食物和飲料中的亞硝胺類化合物、霉菌、遺傳因素、地理環境因素,據研究在本病的發生中有重要作用。關于本病的病因病機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飲食不節:長期大量飲酒,喜歡熱食,嗜食辛辣,過食肥甘,助濕生熱,醞生痰濁,阻塞食道,或津傷血燥,失于濡潤,食道干澀而成噎膈。

  2、七情內傷:憂思傷脾,惱怒傷肝。脾傷氣結,氣結津液失布,痰氣互結于食道;肝郁氣滯,血行不暢,血脈瘀阻,痰瘀互結,阻于食道而發病。

  3、臟腑失調:年邁腎虛,陰液不足,不能上承,食管干澀,咽下噎成膈,素體氣血虧虛,谷道失于濡養,無以生津助運,吞咽困難,日久生噎。

  4、它病轉化:某些疾病如食管息肉、反流性食管炎等,經久不愈,可以導致食管癌的發生。對此,清代名醫李用粹已經觀察到:“吞酸小疾也,然可暫不可久,或以疾小或忽之,此不知其噎膈、反胃之漸也。”(《證治匯補。吞酸》)說明吞酸日久,可以導致食管受傷,發生食管癌。

  5、性別因素:中醫對于性別與食管癌的關系已經有所認識,如趙獻可說:“少無噎膈,唯男子年高者有之。”說明食管癌的發病男多于女,與現代觀察相一致。

  總之,究其成因,后世多認為是憂思惱怒、飲食不當、正氣虧虛、他病轉化而成。前兩至關重要,憂思郁怒可導致氣機郁滯,氣能行血,氣行血行,氣滯血疲;氣能行津,氣滯津停,化濕化痰,而致氣滯痰凝;又因飲食不當,過寒或熱,損傷脾胃,脾胃不能腐熟升清,津液不化,反不能化生精微,卻聚痰生濕,痰濕阻滯脾胃氣機運行,進一步導致氣滯的形成。津血同源,津液不化,痰濕內生,痰濕阻滯,脈絡不通,血運不暢,進而形成血疲。氣滯、痰濕、瘓血等病理因素相互影響,病邪愈來愈強,而機體功能愈來愈弱,致氣血陰陽俱損,最終形成惡性循環。總之,本病主要以氣為先,進而形成痰瘀等病理產物堆積,痰瘀氣滯交結于食道,最終導致食管癌的發生,涉及脾、胃、肝、腎,為胃氣所主,病久由實轉虛,虛實夾雜,治頗棘手。

  第二節 中醫養生治療食管癌的基本思想:

  1、重視針對致病因素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內因與外因在食管癌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素問遺篇.刺法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和李中梓“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的理論。《素問.評熱病論》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靈樞.百病始生篇》有“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兩實相逢,眾人肉堅”。這些都說明內因在疾病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實踐還證明,食管癌的發生與自然環境有一定關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在林縣姚村測定飲水硝酸鹽、亞硝酸鹽的含量與食管癌發病率呈正相關。世界衛生組織也估計現有癌癥約80%與環境因素有關。如果只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容易產生忽視外因的偏向。應當和它后面的“避其毒氣”連在一起來看,這樣既強調內因的重要性,又不排除外因,注意避免或減少外界環境中的有毒因素。這樣考慮預防措施才能減少片面性。祖國醫學很早就提出預防思想,如《素問.四氣.神大論》有不治巳病治未病。《金醫要略》有“上工治未病”。《丹溪心法》提出“與其教療于育疾之后,不若攝養于無疾之前”。現代醫學指出:食管癌是由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簡稱重增,又名癌前病變)轉變而來的。治“重增” 已被多救人認為是預防性治療。因此,在預防措施上,既要重視病因發病的研究,又要重視治療“重增”。必須注意食管癌的致病因素是綜合性的。發病機理也是復雜的。如果只重視投藥治療,對其他可疑致癌與促癌因素不予研究解決,預防效果也不會好,因此中醫情志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氣功養生、經絡養生、起居養生等在食管癌的綜合防治中起著重要作用。

  2、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相結合:

  食管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應重視辨證論治從調整整體機體功能出發來提高人體抗病能力,進而抑制癌瘤,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在辨證論治應重視治病求本,例如對于吐沫狀粘液(或粘條)的患者,認為是痰盛多涎。辨證為“痰氣交阻”,或“痰痕互結”,可是用健脾燥濕化痰的中草藥很難奏效,實際上是因為食管梗阻使唾液和食管分泌液不能下流入胃,以及由于食管癌和炎癥引起食管腺和唾液腺的反射性分泌增多所致。只有采用抗癌與扶正的中西藥品使癌瘤病變減輕時,才能不治痰而痰液自消。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辨病論治才能提高療效。清代一些醫家在噎隔反胃論中提出“竭思區畫待天休”,日本漢方醫學家丹波元堅在匯集前人治療噎隔反胃經驗時曾經說:“余生平于此證,無能治愈,末審何能何方能中其繁”。指出傳統的辨證論治不能治愈食管癌,只能使部分患者緩解癥狀,延長一些生存時間,因此在治療中如果只看到食管癌所見證候,在治療上只停滯在辨證論治,不在揭示食管癌的病變實質的基礎上去摸索有效的抗癌藥物,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目標。此外在普查出的早期病例中,有的沒有任何癥狀;有的癥狀很輕;有些舌象有改變而脈象變化很少。不是無證可辨就是很難辨證,這些新的問題都必須研究解決,不能拘泥于傳統的辨證論治。我們在臨床上采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解決了單用辨證論治的困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對早期食管癌,更應當著重辨病。

  3、攻補兼施、扶正祛邪:

  食管癌為毒邪侵襲食管所致,主攻者采用張子和祛邪的觀點:“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內而生,皆邪氣也。邪氣加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主張扶正者強調患者本身的適應性和抗病能力,認為只有扶助和恢復患者正氣,才能有利于病邪的掃除,采用徐大椿的觀點:“虛邪之體,攻不可過;實邪之傷,攻不可緩”。實踐體會是:在一般情況下要攻補兼施,根據具體情況,掌握攻補之輕重緩急。

  在分期攻補問題上,王好古提出“夫治病之道,有三法焉:初、中、末也。初治之道,法當猛峻者,謂所用藥勢疾利猛峻也”。“中治之道,法當寬猛相濟”。“末治之道,法當寬緩”。李中梓也提出: “初、中、末三法,不可不講也。初者,病邪初起,正氣尚強,邪氣尚淺,則任受攻;中省,受病漸久,邪氣較深,正氣較弱,任受且攻且補;末者,病魔經久,邪氣侵凌,正氣消殘,則任受補。蓋積之為義,日積月累,非伊朝夕;所以去之,亦當有漸;太巫則傷正氣;正氣傷則不能運化,而邪反固矣”。在食管癌的臨床治療中,不能拘泥于病程,而應當從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攻補。因為早期患者也有的體質較差,抗病能力較低,初期也應當攻補兼施。至于晚期患者不僅正氣虛,而且邪氣盛,所以大補小攻的療效并不理想。張景岳說:“設有人焉正已奪而邪方盛者,將顧其正而補之乎?抑先其邪而攻之乎?見有不的,則死生系之,此其所以宜慎也。”因此在食管癌的治療中應當慎重制定治療原則,采用祛邪不傷正和扶正不助邪的理法方藥。

  4、視以毒攻毒法在治療食管癌中的應用:

  由于使用有毒藥物有一定的危險性,因而醫者怕擔風險,不敢研究;患者談虎色變,不敢問津。《素問?五常政大論》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之說。劉完素指出:“凡是大毒之藥,必是善藥不能取效,不得已用之可也”。在治療食管癌的臨床實踐中,如果只側重使用無毒之品,往往療效欠佳。對有毒中草藥,如過去傳統“藤黃莫入口”的藤黃以及有毒的蟾酥等都已應用,只要注意用法用量,適可而止,衰其大半之后,繼續使用小毒或無毒藥品扶正抗癌,逐步消滅殘余的癌細胞,可取的較好的療效。以毒攻毒時必要時可采用化療藥物,只要掌握了化療藥品的特點適應癥,合理應用,不僅不可伯,而且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有的藥物用量不同,作用也不一樣,在采用以毒攻毒法時一些中藥的藥量往往偏大,。張景岳說:“藥不及病,亦猶杯水車薪,而藥有妄投者,其害又將何如?”在臨床實踐中,一些治療食管癌的中草藥用量較大,如白花蛇舌草的一日量一般為30-60克,大量可用到120克,半枝蓮的一日量一般為30-60克,大量可用到180克,未見明顯毒副作用。我們認為應該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來定,一般無毒的中草藥如果服后沒有不良反應,可以使用較大劑量。有毒的(如斑蝥等)應以適量為宜。目前已發現一些既有抑制癌細胞生長而不影響正常細胞生長的仙鶴草和既能扶正又能抑癌的人參等,應進一步探討其量效關系在治療食管癌中的應用。以毒攻毒時必要時可采用化療藥物,只要掌握了化療藥品的特點適應癥,合理應用,不僅不可伯,而且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也可采用以中草藥側重扶正,化療藥物側重祛邪,攻補交替,邊攻邊補,一起取得良好療效。

  5、重視食管癌的局部用藥:

  在用法和劑型上,由于食管的特殊解剖結構,藥物濃度不能充分地到達病變部位,而且它的組織代謝和修復能力也比較差,給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陸以拿活提出“湯液入胃,已過病所,必不能去有形之物,故不效。其專治之藥必其性專入咽喉,而力能化淤解結者也”。我們認為,由于本病患者有吞咽困難,服藥時液量宜少,次數宜多,同時加用丸劑或膏荊,緩緩咽下,使藥物接觸癌瘤的時間較長,同時也要注意藥物的溶解和吸收。

  第三節 中醫養生治療食管癌的法則:

  1、樹立未病先防觀:

醫圣張仲景在《金匾要略方論》中開宗明義“上工治未病。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為我們指出了防治食管癌的要旨。我們要中醫情志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氣功養生、經絡養生、起居養生等在預防食管癌發病因素中的作用,以及食管癌癌前病變的治療,更要密切觀察食管癌病程中的每一個相關環節,對下一個即將出現的證都要有自己的預見,因為食管癌治療不及時或者不當最終都會發展為惡病質,但并不是每一個患者時時刻刻處于惡病質狀態。對于食管癌,其首要致病因素應歸結為氣,氣行不暢可致氣滯,氣滯導致痰濕不化,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痰氣交阻,治療上我們要重用行氣化痰,以求氣順痰消;氣滯又可導致血瘀,血瘀可加重氣滯,治療中要根據氣行血的關系,行氣活血。痰氣交阻往往為無形之邪,雖不至嚴重影響食管癌患者飲食,但卻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如果任其發展,則有可能形成痰瘀互結,阻塞食道,產生硬咽不適,食入即吐的等臨床癥狀。又如陰虛火熱之癥,日久耗傷陰血,津血同源,血虧陰傷,津液耗傷,痰濕凝滯,難以咯出,又成陰虛痰火證。掌握未病先防這一法寶,密切觀察其病變趨勢,及時治療,以期取得較好療效。

  2、樹立病證統一觀:

食管癌是癌細胞侵犯食管部位所反映出來的病因、病理、臨床癥狀、治療及預后的整體概括。食管癌在臨床中最常見的證是氣滯痰阻、痰瘀膠結、氣陰兩虧、氣虛陽微,分別反應了食管癌在其發病過程中的病機、發病趨勢。在采用中醫藥治療食管癌的過程中,以食管癌的發展變化為綱,明確食管癌每一發展階段的病理變化,在辨病的基礎上結合中醫辨證,通過準確的辨證治療,逆轉疾病的發展,要重視中醫情志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氣功養生、經絡養生、起居養生等在治療食管癌中的重要作用。

  3、扶正與祛邪相結合:

本病多為邪實正虛,邪實多為氣滯、痰濕、痕血交阻食道,正虛多因病之后期,氣血陰陽耗傷,而成食管癌,其治療大法應以順氣降逆,滌痰散痕為主,正如清代姜天敘指出:“噎隔之本雖虛,而痰火氣血日久凝滯,疲塞道路,膠固不通,以致食物難人,或雖人而復出;于此時也,若不先以劫奪之藥開其固結,而滋補之味又安能透其關肩耶?”這一原則應貫穿始終,即使對于惡病質的治療,也強調驅邪,如行氣化痰,活血化疲,但此時應加大扶正力度,對于氣陰兩虛施以益氣養陰,寒凝血癖要溫陽化痕。從現代醫學對待食管癌至惡病質這一病程的認識來看,西醫一味手術、放化療,恰恰損傷了患者機體,對扶正類藥物應用的缺失,造成了惡病質的產生。總之,必須重視扶正與祛邪在治療食管癌中的合理應用,要求辨證準確無誤,氣滯痰阻就不能辨為痰瘀互結,氣陰兩虛就不能辨為氣虛陽微,更要覺察病機彼此之間相互轉化的變化,采用相應的治療。

  4、局部與整體相結合:

食管癌是全身病變在食管部位的集中體現,一旦氣血津液運行失常,人體無法獲得水谷精微滋養,各臟器功能愈來愈弱造成惡病質,同時反應于食道部位就會出現氣滯、血疲、痰濕等病理因素,各種病理因素相互駁結,化火、化痰,耗傷人體正氣,致使臨床出現氣陰兩虛、陰虛毒結、氣虛陽微等證。認識到這一點,在食管癌的治療中就不會僅僅著眼于氣滯、痰濕、血瘀、陰虛、毒結等單一病理因素,而應該從復雜的病情中找準不平衡點,在注重調理后天脾胃的基礎上,調節陰陽、寒熱、虛實,恢復內環境的平衡,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控制或殺滅癌細胞,有效控制食管癌向惡病質轉化的速度,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以免犯下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的錯誤。

  第四節 食管癌的中醫養生治療:

  1、情志療法:

  中醫認為七情所傷是食管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七情過激或長期的不正常情志活動也會損傷臟腑功能。不少食管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孤獨和抑郁,缺少抗癌治療的信心。所以食管癌患者在藥物治療過程中,也應重視情志對腫瘤的影響,關心及鼓勵病人,調動患者積極性,使患者從癌癥的恐懼中解脫出來,樹立癌癥可防可治的觀念。

  (1)舒脾養神:

  中醫認為脾屬土,過度思慮易導致脾土郁結,食管癌患者往往因脾土郁結出現不思飲食、腹脹滿、情緒低沉、煩躁失眠等癥,因此食管癌患者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方?養性》中指出調攝情志應“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懷忿恨”。把“莫憂思”放在首要位置。生活中要用寬容、平和的心態與人相處,力戒憂思,保持一顆平常心,清心寡欲,心神寧靜,即可氣血通暢、臟腑和諧、陰陽平衡,無形中起到與脾升清相適應的保健功效。

  長夏是舒脾養神的好季節,在長夏到空氣清新的野外進行適度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慢跑、做健身操、放風箏等,常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活動時盡量使氣機調暢,均勻呼吸,使氣深沉吸入,徐徐而出,可達到舒脾養神的目的,使人體健神清。經常遠眺以寧心調神,避免陷入憂思的場合,以唱悠揚嘹亮的歌曲來抒情,通過舒脾養神,使人精神條達,情緒穩定,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保持機體的穩定性。另外,飯后茶余,閑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歡的詩詞,或哼唱小調,也可舒暢心情。

  (2)節思慮:

  思慮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無思,唯過則有害,古人認為:“思則氣結……切切所思,神則敗”,所以食道癌患者應特別注意避免過度思慮。

  方法:以蠻橫或欺騙性的語言(包括書面語言)適度激怒患者。

  功效:具有“以怒勝思”之功;適用于出現思慮過度的食管癌患者,但應根據患者的情況慎重應用,做到適時適度。

  (3)疏泄法:

  方法:一旦遇到煩惱時,做到“自訟、自克、自語、自解”,通過痛痛快快地大哭、無拘無束地喊叫、引頸長嘯、與朋友等人傾訴苦衷、將苦悶寫進日記等,宣達、發泄不良情緒,防止情感過度壓抑,以恢復心理平衡。

  功效:具有疏肝解郁之功;適用于出現情緒過度抑郁、憤怒食管癌患者。

  2、音樂療法:

  (1)曲目:《月兒高》、《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月光奏鳴曲》等。

  方法:戴耳機,多首音樂輪流聽,音量適度,最好控制在60分貝以下,每次約30分鐘,每天2―3次,10天為1療程。

  功效:該曲目屬宮調,為長夏音,通于脾,調節脾胃之氣的升降。具有養脾健胃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脾胃虛弱、升降紊亂,出現吞咽困難、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疲乏肢倦者。

  (2)曲目:《搖籃曲》、《船歌》、《枉凝眉》、《梁祝》等。

  方法:戴耳機,多首音樂輪流聽,音量適度,最好控制在60分貝以下,每次約30分鐘,每天2―3次,10天為1療程。

  功效:該曲目屬羽調,為冬音,屬水,主藏,通于腎,能促進全身氣機的潛降。具有養陰瀉火、鎮靜安神之功;適用于食管癌陰虛火旺,出現脾氣暴躁者。

  3、藥膳養生治療:

  食管癌患者應以細、軟、涼熱適中、少食多餐為宜,提倡細嚼緩咽,葷素相兼,改變進食過快、過熱、過粗、過硬及蹲食的陋習。不吃燒焦的魚肉,不吃霉變的酸菜等食物,禁烈性酒,忌暴飲暴食。有吞咽困難者,平時可選用柿餅、藕、蘆筍、鯉魚、鯽魚、河蚌、生梨、荔枝、核桃、小蒜、牛奶、鵝血等;有呃逆者,平時多食荔枝、刀豆、柿子、核桃、甘蔗、蘋果。放療時,可選用滋陰潤燥之品,如雪梨、百合、石斛、西洋參、西瓜、蘆根、鮮藕、綠豆湯、金銀花露和馬蹄汁等。化療時,可食甘溫補脾養血之品,如北芪、黨參、扁豆、山藥、紅棗、桂圓肉、阿膠、鹿角膠、菠菜、老鴨、烏龜等。

  適合食管癌的藥膳方有:

  (1)香砂沖藕粉:

  組成:木香6g,砂仁3g,藕粉100g。

  用法:木香洗凈切細段,砂仁打碎紗布包裹,加清水200毫升煎取50毫升。藕粉加清水煮沸,加入木香砂仁汁,攪拌均勻,白糖適量調味,溫熱服食。

  功效:木香、砂仁行氣化痰,藕粉活血散瘀。綜合該藥膳方具有化痰散瘀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痰瘀互結者。

  (2)豬脂方:

  組成:杏仁、松子仁、白蜜、橘餅各125g,豬脂熬凈1杯。

  用法:同搗食之。

  功效:具有行氣化痰之功;適用于適用于食管癌證屬痰氣交阻者。

  (3)蛋清蓮子糊:

  組成:雞蛋清2個,蓮子60g,冰糖適量。

  用法:雞蛋2個去蛋黃,留蛋清備用。蓮子磨粉。用清水適量先煮冰糖,水沸前慢慢調入蓮子粉成糊狀,調入蛋清,熟即熄火,勿久煮,溫服。

  功效:雞蛋清潤肺利咽、清熱解毒,蓮子補脾益氣、開胃止嘔,冰糖清熱潤肺。綜合該藥膳方具有滋陰益氣、清熱解毒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氣陰兩虛者。

  (4)參芪干姜鴿肉湯:

  組成:黨參、黃芪各30g,干姜10g,鴿子1個(去皮毛及內臟)。

  用法:將黨參、黃芪、干姜、鴿子置于鍋中,加水適量燉熟,撤上鹽調味食用。

  功效:黨參、黃芪健脾益氣,干姜溫中散寒止嘔。綜合該藥膳方具有溫中益氣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陽氣虧虛者。

  (5)蜈蚣蛋:

  組成:蜈蚣散3g,雞蛋1個。

  用法:將將蜈蚣散放入雞蛋內蒸熟服,每日2次。

  功效:補中散結;適用于食管癌證屬精虧痰結者。

  (6)澤漆糖:

  組成:澤漆3g、白糖適量。

  用法:澤漆沸水,加白糖適量頻服。澤漆辛、苦、有毒,,如有口唇麻木,或大便灰白時,即停止服用,必要時膈10~15天再服用。

  功效:利水消腫,化痰散結,殺蟲消炎;適用于食管癌證屬精虧痰結者。

  (7)石半棗:

  組成:石見穿、半枝蓮各30g,紅棗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食管癌證屬熱毒明顯者。

  4、經絡養生治療:

  (1)部位:任脈。

  治法:用“三焦分治”手法:在上焦(由天突-鳩尾)用按法;至鳩尾處,一手按穴位,另一手向下行(中焦,鳩尾-神闕)用摩法,手法不急不緩,摩至神闕處,復換為揉法,緩緩下行(下焦,神闕-曲骨),每按摩一次,約進行20遍。

  功效:具有行氣導滯、活血散瘀之功;適用于各型食管癌。

  (2)部位:缺盆、膻中、中脘、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內關、腹部、脅肋部。

  方法:采用按揉、摩、搓、一指禪等。

  功效:具有健脾益氣、和胃降逆之功;適用于食管癌中焦氣虛、胃氣上逆者。

  (3)自我推拿按摩:

  方法:按揉膻中,擦胸左右,拍前胸,捶擊肩井,按揉內關,均30次。

  功效:具有寬胸理氣、化痰散結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痰氣互結者。

  (4)體針:

  主穴:天鼎、天突、膻中、上脘、內關、足三里、膈俞、合谷。

  配穴:病灶在頸段者加扶突、氣舍、大抒、風門等;在中段者加氣戶、俞府、承滿、肺俞、心俞等;在下段者加期門、不容、承滿、梁門等。如兼胸骨后病配華蓋;背痛配外關、后溪:進食困難或滴水不入者重刺內關;食管內出血者,配尺澤、列缺、曲澤;痰多者灸大椎、中府、中魁,針大檸、風門、肺俞、列缺、合谷。

  治法:毫針刺,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天一療程。

  功效:具有行氣活血、健脾益氣、降逆止嘔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脾胃氣虛、瘀血結聚者。

  (5)體針:

  主穴:膈俞、巨闕、內關、胃俞、足三里。

  配穴:胸膈痞滿加膈關;氣逆痰多加膻中、豐隆。

  治法:毫針刺,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天一療程。

  功效:具有行氣活血、健脾益氣、降逆止嘔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脾胃氣虛、瘀血結聚者。

  (6)體針:

  主穴:膻中、巨闕、膈俞、胃俞。

  配穴:食物格拒不入,加灸中魁;胸痛引背針大陵、心俞(均瀉法);痞塞噫氣,針中脘、內關(均瀉法)。

  治法: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7天一療程。

  功效:具有理氣化痰、開膈行瘀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脾胃氣虛、瘀血結聚者。

  (7)體針:

  主穴:脾俞、氣海、膈俞、足三里、公孫。

  治法:毫針刺,補法,每日1次,7天一療程。

  功效:具有益氣健脾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脾胃氣虛者。

  (8)耳針:

  穴位:腎、脾、胃、食道、神門、內分泌。

  治法:用耳穴針中等刺激,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天一療程。

  功效:適用于各型食管癌。

  (9)耳針:

  穴位:食管、膈、交感、神門。

  治法:用耳穴針中等刺激,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天一療程。

  功效:適用于各型食管癌。

  (10)拔火罐:

  穴位:膈俞、脾俞、胃俞,或以痛為俞取穴。

  治法:將火罐對準穴位,用閃火法迅速罩在穴位上。每次拔罐2―6個,留罐10―15分鐘,間日1次,10次為1療程,間歇1周再進行下一個療程。

  功效:具有行氣活血、通經活絡、溫中散寒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中焦虛寒、氣滯血瘀者。

  (11)部位:天鼎、止嘔、璇璣、膻中、上脘、中脘。

  治法:《理論駢文》金仙膏或阿魏外貼。

  功效:具有行氣導滯、活血散瘀之功;適用于各型食管癌疼痛者。

  (12)部位:膻中、膈俞、胸椎4~9夾脊穴。

  治法:穴位注射腫節風注射液。

  功效:具有解毒散瘀之功;適用于各型食管癌毒瘀明顯者。

  5、氣功療法:

  (1)六字訣-- “呼”字功:

  呼字時,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臍部,左手外旋上托至頭頂,同時右手內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氣盡吸氣時,左臂內旋變為掌心向里,從面前下落,同時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兩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兩手內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體側。再以同樣要領,。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為一遍,做一次調息。呼,讀(hū)。口型為撮口如管狀,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功健脾,具有健脾益氣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脾胃氣虛夾痰濕患者。

  (2)六字訣中的“噓”字功:

  呼氣念噓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自小腹前緩緩抬起,手背相對,經脅肋至與肩平,兩臂如鳥張翼向上、向左右分開,手心斜向上。兩眼反觀內照,隨呼氣之勢盡力瞪圓。呼氣盡吸氣時,屈臂兩手經面前、胸腹前緩緩下落,垂于體側。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動作六次為一遍,作一次調息。

  噓氣功可以疏肝養肝,在練習六字訣時重點練習“噓”字功,可防治食管癌和足厥陰肝經巡行經過部位的疾病。

  (3)胸脅功:

  方法:①預備:坐式或站式。呼吸調勻,全身放松。②推理膻中:先用食、中、無名、小指指面,從胸骨切跡下推至劍突36次;再用四指面揉兩乳之間膻中穴36次。自然呼吸,意注指下。③推導理氣:呼氣時,以右手掌自胸部中線向左側推5―10次;吸氣時暫停,共10息。再以左手掌自胸部中線向右推10息,意隨手動。④摩脅降氣:呼氣時以兩手平掌,從兩腋下,搓摩至腹側5―10次。

  功效:具有行氣寬胸、祛痰散結、活血祛瘀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痰氣互結、瘀血停滯者。

  (4)理脾功:

  方法:①服黃氣法:采用站位、坐位或臥位。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排除雜念。先叩齒36次,以舌攪津液于口內,并將津液分三次咽下,意念隨之送至臍上中脘處。再意想黃氣,吸氣時令氣滿口,呼氣時將氣慢慢送至中脘處,并融通至四肢、皮毛,如此反復5―10次。然后還原至預備式,收功。

  ②摩脘呼氣法:采用站位或坐位。右手掌平放于上腹中脘處,慢慢呼氣。呼氣時,右手掌向順時針方向摩。同時口念“呼”字訣,做10息或20息。

  ③疏導脾胃法:A.采用站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自然,以腰為軸,帶動兩臂左右搖擺。向左搖目視右,向右搖目視左,意在足跟。B.跪位。兩手掌平按于床上,入靜片刻。向左回頭作虎視狀,目視遠方。再向右回頭作虎視狀,左右各5次。

  功效:具有健脾益氣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脾胃氣虛者。

  6、運動療法:

  (1)五禽戲――鹿戲:

  方法:似鹿左右翹望,然后左右角抵,左右盤轉,轉頭顧尾,閉氣捻拳,立腳尖,連天柱通身皆振動。

  功效:具有補脾和胃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脾胃氣虛者。

  (2)五禽戲――熊戲:

  方法:如熊身側起,左右腳擺,后立定,使兩旁肋骨皆響。

  功效:具有疏肝理氣、活血祛瘀之功;適用于各型食道癌。

  功解:熊屬土,與人體脾系統相應。熊體重力大,形似笨拙,實則沉靜,肌肉堅實,四肢發達。人體脾主消化運輸水谷精微,為人后天之本,又主肌肉與四肢。通過熊戲模仿熊的動作,即晃動身軀,搖擺四肢,寓沉靜于舒緩之中,能增強脾的運化功能,阻滯食道病變的發展。

  (3)八段錦――第三段 調理脾胃舉單手:

  方法:自然直立,雙臂胸前平屈,兩掌心向上,指尖相對。翻掌,左掌心向上托,右掌心向下壓,并呼氣,還原時呼氣。如此行數次。

  功效:具有調理脾胃、益氣補虛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脾胃氣虛,出現脘腹脹滿、納差便溏者。

  (4)瑜伽―健脾功:

  方法: 端坐于床上,伸直雙腿,雙手抓腳趾,伸直脊柱。吸氣,呼氣同時曲肘,身體靠近腿部,讓前額靠近膝蓋。正常呼吸,保持至少一分鐘。在練習中雙腳要保持伸直,盡可能讓前額靠近膝蓋。

  功效:具有健脾益氣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脾虛,出現脘腹脹滿、納差便溏者。

  (5)瑜伽―舒肝功:

  方法:雙腳打開,吸氣將雙臂抬至水平,呼氣,放松雙肩,將掌心翻轉向下。雙眼平視前方。深呼吸,在吐氣時放松右腰上半身水平向右倒下。雙肩盡量向外打開,平面側彎。感受左側腰部得到拉伸。到達你舒適的位置即可。保持15秒后,恢復初始姿勢,反方向重復該動作即可。

  功效:具有舒肝理氣之功;適用于食管癌證屬肝氣郁結,出現情緒低沉、脅腹脹滿者。

  (6)太極拳:

  太極拳動作柔和、緩慢、圓活、連貫,各個招式及其之間的銜接連綿舒展,使全身使精神和經絡同時得到放松和休息,各個臟腑的功能得到加強,在“心靜”和“體松”的狀態下鍛煉,使中樞神經系統處于一種高度協調和諧的意境之中,有利沖垮病理的惡性刺激。經常太極拳鍛煉,能讓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整體平衡,從而提高全身的免疫功能,增強對“腫瘤致病因子”的抵抗力。

  陳氏拳和楊式發力動作較多,打起來瀟灑流暢,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酣暢淋漓,體質尚壯實的可練習陳式太極拳或者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松自然,連續不斷,拳式小巧靈活,體質虛弱者可選擇吳式太極拳。

  第五節 食管癌的辨證施治:

  在辨治腫瘤包括食管癌時,首辨陰陽,風火熱結屬陽,當清熱解毒;因于寒痰,腫塊不紅,當溫陽散寒。次辨部位,頸部瘤,痰氣交阻,當祛痰理氣p軟堅散結;胸部癌瘤,肺熱陰虛,濁內蘊,當清肺滋陰p化痰散結。腹部積聚,氣滯血瘀,當活血化瘀p理氣消積。三辨寒熱,寒者溫之,熱者清之,真寒假熱,反之,謹慎應之。四辨虛實,攻補各論。 同時,應注意“急則治其標”,常以噎、吐為重,開關散、小半夏湯、醋熬硇砂。注意局部與整體,綜合兼顧。辨證辨病相結合。關于食管癌的辨證分型,國內學者在食管癌分期上漸趨一致,一般分4型論治。

  1、肝郁氣滯型:

  癥狀:咽部不適,或進食時胸骨有灼痛或異物感。胃脘脹滿、噯氣伴有胸脅竄痛,郁悶不舒及背部沉緊感,有時隱時現的吞咽不利感,情志不暢則重。舌質暗苔薄白,脈弦細。

  治則:舒肝理氣,解毒抗癌。

  方藥:柴胡疏肝湯加減。柴胡12 g,枳殼15 g,白芍15 g,八月札12g,急性子15g,干蟾皮12g,白花蛇舌草30g, 丹參30g,公丁香9g,廣木香9g,生南星9g,螳螂蟲9g,夏枯草15g, 紫根草30g,苦參30g,瓦楞子30g, 天龍9g。

  2、瘀毒內阻型:

  癥狀: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痛有定處,固定不移、吞咽時疼痛加重,有時大便干或大便發黑,舌質暗青或有紫斑,舌下靜脈怒張,脈弦細或弦緊。

  治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藥:雙仁散加味。鴉膽子仁60g, 桃仁120g, 水蛭60g, 生赭石250g, 橘核60g, 炒枳殼30g, 半夏25g。共研磨,每服3g,每日2次。

  3、脾虛痰濕型:

  癥狀:吞咽困難,痰涎雍盛,進食梗咽時嘔吐大量粘液,胸口發堵,膈脅脹滿,眼面虛腫,萎黃無華,濁氣上逆,舌質暗紅,舌體胖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或沉無力。

  治則:健脾利濕,降逆化痰。

  方藥:旋覆代赭方加味。旋覆花10g, 代赭石15g, 人參10g, 生姜9g, 炙甘草6g, 半夏10g, 大棗5枚, 桃仁12g, 紅花6g, 雞內金12g, 焦梔子9g, 川楝子9g, 紫豆蔻6g, 三棱12g, 莪術12g, 天冬9g。

  4、熱盛傷陰型:

  癥狀:口干舌燥,咽下困難,近于梗阻,嘔惡逆氣,形體消瘦,煩熱唇燥,大便結如羊矢。五心煩熱,夜寐不安,舌紅絳瘦小,舌質乏津無苔,或苔黃黑而干裂,脈細數。

  治則:滋陰清熱,解毒除煩。

  方藥:半夏竹茹湯加味。 姜半夏12g, 姜竹茹12g, 旋覆花12g, 代赭石30g, 廣木香9g, 公丁香6g, 沉香曲9g, 豆豉9g, 川楝子9g, 川樸9g, 南沙參9g,北沙參9g, 天冬12g, 麥冬12g, 石斛12g, 急性子15g, 螳螂12g, 當歸12g, 仙鶴草30g。

  在以上各型的辨證施治中,可辨證應用情志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氣功養生、經絡養生、起居養生同藥物辨證治療來提高扶正抗癌的效果。

  第六節 中醫養生與手術配合治療食管癌:

  1、圍手術期輔助治療:

高氏等用有補氣養血之功的黃芪增免散(紅參、黃芪、枸杞子、女貞子、肉蓯蓉)治療圍手術期食管癌患者37例。與同期手術治療的14例患者做對照,結果治療組食管癌間質肥大細胞數量和淋巴細胞灶狀聚集增多,間質微血管損傷現象明顯(P<0.01)。楊氏等對50例食管癌賁門癌圍手術期患者用單盲法隨機分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和單純西藥對照組。治療組術前辨證分型服中藥煎劑:陽氣虛型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補氣助陽;陰虛型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滋陰生津;痰濕型用平陳湯加減健脾利濕;血瘀型用桃紅飲加減活血化瘀。術后第1天中藥灌腸,余治療同對照組。兩組術后消化功能恢復情況(恢復肛門排氣、肛門排便及恢復食欲時間)差異有顯著性;體重改善情況在術后第14天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術后2周較術后第1天體液免疫功能明顯改善(p<0.05),hb明顯升高(p<0.05),對照組無明顯變化(p>0.05)。

  2、術后輔助治療:

王氏等對食管癌、賁門癌術后早期應用自擬益氣通腑湯(黃芪、黨參、熟地、當歸、赤芍、白術、生大黃、厚樸、枳實)療效觀察,證明益氣通腑湯確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營養免疫狀況,對術后出現的營養不良易導致胸腔感染、吻合口瘺發生的情況可起到改善作用。與現代臨床藥理研究:益氣滋陰健脾之藥能提高免疫能力,增強機體抵抗力;行氣通腹之藥可促進胃腸蠕動,恢復腸功能,保護胃腸道粘膜,防止細菌異位,減少感染相符。戴氏等將食管賁門癌術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復合維生素B+慶大霉素)76例和治療組(復合維生素B+慶大霉素+木香順氣散加減)113例,結果治療組有效率80?53%,對照組有效率55.26%,二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黃志軍等為了觀察參附注射液對食管癌手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將80例行手術的食管癌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食管癌術后常規治療,治療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50mL靜脈滴注,連續10d,觀察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心血管、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治療組術后呼吸系統并發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術后心血管并發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參附注射液可降低食管癌手術后風險,加快患者的康復。

  辨證應用情志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氣功養生、經絡養生、起居養生和藥物辨證治療同手術一起,可提高扶正抗癌的效果。

  第七節 中醫養生與放療聯合應用治療食管癌:

  食管癌常規放射治療生存率較低 ,局部失敗為主要原因 ,失敗率高達60 %~80 %,腫瘤內乏氧細胞對射線的抵抗是引起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提高局部療效 ,必須提高乏氧細胞的放射敏感性。

  中醫認為,放射線屬熱毒邪,在食管癌原有的病因病機基礎上,經放療后原有病機則轉化為毒熱內熾,極易傷津耗液,甚至導致血脈運行不暢,瘀血內停。因此,臨床上放療應配合適當滋陰藥,除了可提高腫瘤對放療的敏感度、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外,此外,部分滋補肝腎的滋陰養血藥,對患者解毒臟器 -肝、藥物代謝臟器 -腎都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適當減輕放療帶來的副作用 。

  中醫治療以扶正抗癌、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為主。對于放療中常見并發癥有以下治療: (1)放射性食管炎,中醫多屬火邪熱毒,耗傷 氣陰,見吞咽疼痛、口干咽燥、食道灼痛、舌紅脈弦數。 胃陰不足,陰虛火旺,滋養 胃陰,清熱生津,沙參麥冬湯; 血瘀傷陰,血府逐瘀湯。(2)放射性肺炎的治療單用抗生素往往效果不佳,配以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祛痰散結等中藥可取得滿意的效果。 (3)放療增效:金銀花、絞股藍 、茯苓、生地、黃芪、自術、太子參、丹參、陳皮、枸杞子、甘草、白花 蛇舌草、山藥、豆蔻、女貞子。也有從活血化瘀角度增敏:紅花、蘇木、雞血藤、赤芍、三七粉、川芎。(3)其它放射損傷如 放射性脊髓炎、支氣管炎、肺炎、潰瘍、穿孔、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常用治則:清熱解毒,涼補氣血,生津潤燥,健脾和胃有效。作用機制是抑制腫瘤細胞的核分裂 ,特別是抑制有絲分裂 ,使癌細胞變性壞死;降低血液粘稠度 ,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 ,從而改變瘤床供血 ,使局部血流量增多 ,提高瘤體內血氧濃度 ,減少了乏氧細胞的比例 ,對放射治療起到增敏作用。黨參、當歸、白術、黃芪、熟地益氣補血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山豆根清熱解毒 ,諸藥合用具有扶正祛邪 ,提高肌體免疫力 ,促進造血干細胞的造血功能等作用;不僅可以改善和減輕放射治療和化療的副作用 ,也可保護骨髓 ,改善肝、腎功能;與放射治療和化療并用既提高了療效 ,亦可達到全身治療之目的。正確選擇一些化學藥物和中草藥制劑不僅增加了食管癌放射治療的敏感性 ,又提高了近期療效 ,并有利于提高遠期療效和患者生存質量。

  六味地黃丸、抗癌扶正糖漿(含黨參、白術、川芎、熟 地黃、當歸、茯苓 、白芍、何首烏 、黃芪、肉桂、砂仁、杏仁、田七、紅花、乳香、沒藥、陳皮、雞內金、麻黃、大棗)、中藥安替可(主要成分是蟾酥和當歸)、滋陰養胃中藥(生曬參、北沙參、白及、石斛、山藥、半夏、玉竹、麥門冬 、莪術、刺五加、生甘草) 除具有放療增效作用外,還可延長生存期、保護造血系統、防止白細胞及血小板下降。

  辨證應用情志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氣功養生、經絡養生、起居養生和藥物辨證治療同放療一起,可提高扶正抗癌的效果。

  第八節 中醫養生與化療聯合應用治療食管癌:

  化學藥物作用于全身,對癌細胞的選擇性不高,因而化療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如惡心、嘔吐、發熱、出血、白細胞計數下降等毒性反應。腫瘤化學治療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化療藥物所致的骨髓抑制。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不僅限制化療藥物劑量及按計劃如期化療,影響療效,而且還可導致各種感染發生,因此防治化療藥物所致骨髓抑制是提高化療療效和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醫養生治療有以下作用:1、減毒增效,以八珍湯為基礎,隨證加減,隨病加減,對皮損、中毒性肝炎、心肌炎、腎炎、出血性膀胱炎、胰腺炎、肺纖維化、骨髓抑制、合并感染、閉經、精子減少、神經系統受累都有大量的臨床經驗可借鑒。 2、預防癌前變增生平、六味地黃丸預防癌變都有可信的研究。3抗復發轉移,目前,主要在運用補氣中藥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取得一些結果 ,常用中藥和方劑如人參 、枸杞、茯苓、姜黃、大棗、山萸肉、天冬、花粉、水紅花子、甘草、白芷、肉 桂、杜仲、補骨脂、刺五加、知母、益智仁、菟絲子、薏苡仁及八 珍湯、人參養榮湯、人參歸脾湯、六君子湯、六昧地黃湯 、柴胡 疏 肝散 。 另外,活血化瘀方法也可多途徑抗轉移,常用姜黃、莪術、川芎、大黃 、水紅花子、牡丹皮等。

  扶正口服液(黃芪300g,黨參200g,生地150g,阿膠100g,枸杞200g,黃精100g,神曲100g,大棗100枚,共制1000ml)、西黃膠囊(西黃膠囊以牛黃 、麝香、乳香、沒藥組成)能抑制化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和增強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提高了生存質量。

  辨證應用情志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氣功養生、經絡養生、起居養生和藥物辨證治療同化療一起,可提高扶正抗癌的效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不同體質養生法 九種體質VS 九種中成藥
純干貨!一起看下中醫藥是如何治療食管癌,患者已康復上班
八種體質如果鑒別 從何才能恢復到正常體質
法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_好處_藥用價值
痰濕體質養生法
【病案分享】金水六君煎治療痰咸咳嗽驗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和县| 龙口市| 澜沧| 瑞昌市| 蒙城县| 湖南省| 新乡市| 聂荣县| 涿州市| 黄梅县| 石台县| 宁阳县| 灵山县| 贺兰县| 元江| 阳城县| 五原县| 抚远县| 敦化市| 安溪县| 亳州市| 宝清县| 普兰店市| 定兴县| 时尚| 青龙| 盐津县| 赫章县| 通海县| 平乐县| 锦屏县| 西华县| 东台市| 满城县| 波密县| 开平市| 池州市| 沧源| 丰都县| 舞钢市|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