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眼看人,人人是佛;鬼眼看人,人人是鬼!
一個人最大的親和力是贊嘆他人以及擁有一顆慈悲的心。擁有慈悲寬仁的心,真正的美不是在于外表其財富、權勢等,真正能贏得眾人所受歡迎的還是美的心靈。
提高親和力要在“和”字上下工夫。和者,溫和,謙和,和藹。
親和力,少不了一個“真”字,缺不了一個“溫”字,落不下一個“謙”字。
提高親和力要以人為本。親和力的核心就是一個“人”字,就是與人為善、相互尊重、相互促進、齊心協力。提高親和力。
提高親和力的秘訣
1 換位思考:經常在別人的角度去幫別人考慮問題.積極的幫助人。
2 真誠相待,微笑,微笑能使人更喜歡你。
3 有幽默感,象朋友一樣的去交往,心胸寬廣,樂于助人,不計較小事。
4,對自己嚴格,對別人寬容.
5 誠信.微笑,大度,幽默,樂觀,大方
6.合體的裝束,親切的語言,注重禮儀。
7 正直、正義、公正
財富、地位、能力、權力和漂亮的外表,只是一個人的外在條件,其固然重要,但真正使我們贏得別人喜歡的,卻是我們的心靈。要想成為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就得擁有一顆慈悲的心,一顆包容一切的心。
人緣、魅力和自信,是各領域的成功者所共有的特質。這些成功者有驚人的能力,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和任何人產生瞬間的親和感,
瞬間的魅力、瞬間的人緣、瞬間的親密、瞬間的親和感,是一門必學的藝術。
日常生活中,親和力可以見諸表象,而且表達方式有共性可尋,譬如:微笑、撫摸、握手、作揖、擁抱、噓寒問暖、端茶遞煙、溫婉的語調、深情的注視,等等。
親和力是以善良情懷和博愛心胸為底托,一種發自內心的特殊秉賦和素養; 冷若冰霜的面孔只會拒人于千里之外,虛情假意的表演只能招致唾棄和罵名。只有親和力,才能贏得好感與尊敬。
親和力的狹義概念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在所在群體心目中的親近感,其廣義概念則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能夠對所在群體施加的影響力。
親和力是一個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領導才能的基礎和補充。
親和力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對人的親近。
親和力就是不驕傲,不自卑,以平和,耐心,自信的狀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安靜地聽別人講話,熱情地參與談話。不以自己為中心,顧及別人的心情,善于調動氣氛。
重視每一個朋友,重視每一個相遇的人,像成熟的稻穗一般謙遜,有著大海一般廣闊的包容心。
一顆寬容,善良的心,就算吃虧也能坦然;就算被嫉妒,被陷害,也能一笑置之;每天都懷著感恩的心,有著讓自己幸福,也讓身邊的人都幸福的決心!
善待自己,也善待別人。
不斷地充實自己,修心養性,陶冶情操……不斷完善自己……
讓自己溫柔,讓自己善解人意,美麗由心散發出來——是魅力吧!
其實一切很簡單!人是群居動物,在相處中,我們各自都有著各自的哲學,因為人有著各自的性格,所以也就有了愉快的,不愉快(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人際關系。
人都有著自己的私心,這無可否認,但是適當的把自己的私心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我的意思是不危害別人的范圍。因為我們的修行還沒有到家。
欲望是根本,去除欲望,我們會覺得非常輕松。輕松地生活,輕松地和人相處。
像愛自己一樣愛著身邊的人,這就是親和力!心,永遠不要設防!那么,別人會受到你的感染,會慚愧,會反省,會被感染,然后,心也會慢慢敞開。讓別人也學會心不設防!
我們都希望別人能對自己真誠,那么,首先,就從自己開始吧。因為我們都希望有一個簡單的,真實的世界!
如何建立親和力
親和力是人際關系的基礎,如同一座大樓的地基。所有的銷售技巧都是以親和力為前提的。那么,親和力是如何獲得的呢?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主要使用三種溝通工具:
· 第一是文字
文字是詞匯的組成部分,也是組成話術腳本的基本元素。
· 第二是聲音
聲音的構成要素包括語速、音調、語調、語氣等等,不同的構成要素組成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聲音留給人不同的印象。
· 第三是肢體動作
肢體動作包含著眼神、表情等等。
在影響力的發揮上,文字只占7%,聲音占到38%,肢體語言則占據了剩余的55%。
文字
1.尋找共同點
親和力源于共同點。尋找共同點的切入口很多,比如姓名、籍貫、愛好、親友等等。
· 仿效
如何迅速找出共同點?仿效是保險的方法。
· 鍛煉觀察力
找出共同點,需要細心的觀察,毫無目標的攀談是無利于達到目的的。
一般地,通過專業的神經語言程式學運用,可以在60秒之內建立親和力。
2.語言文字同步
什么叫語言文字同步?一般來說,每個人講話都會用到一些口頭禪或慣用語,這些詞語的使用頻率特別高。比如有的客戶喜歡使用專業術語,有的客戶喜歡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而有的客戶相反,喜歡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因此,在進行銷售時,業務員要注意鍛煉聽力,找出客戶的常用詞匯,然后配合客戶的喜好,以達到與客戶的語言文字同步。
3.談論沒有爭議的事情
銷售人員跟客戶談話,應當盡量避免導致客戶抗拒的話題,否則就不容易引起客戶的共鳴。盡量使用中性詞匯,絕對性的詞匯容易引起人的逆反心理,因為推進的力量越大,反彈的力量也相應地增大。中性的詞匯多指一些沒有爭議的事情,更容易讓人接受。
4.真誠的贊揚
一些業務員對稱贊的技巧掌握不夠,不利于建立親和力。而一流的業務員身上有一種特性,即對人熱誠,樂于助人,愿意付出,因而能夠與客戶建立真正的親和力。
實際上,付出與回報之間是劃等號的。
如果斤斤計較付出與回報之間的等值,生活狀態就不會輕松。生活并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對一個人付出,不一定要從這個人身上得到相應的回報,只要一直抱著不斷付出累積的態度,自然會得到人生的回報。
5.多提問,多傾聽
銷售業務員要明確一點,問和聽的部分應當占到溝通80%的分量,而說的部分只應占到20%。業務員問的越多,客戶回答的就越多,業務員對客戶就越有親和力。
6.合一架構法則
合一架構法則的運用,可以幫助業務員在談話過程中不斷吸引客戶的注意力。合一架構法則的常用句式主要有:
· 我很理解(了解)同時
每當客戶提出抗拒時,業務員首先要接受,然后再提出新的問題,解除該抗拒。
【案例】
句式運用
張先生,我很同意您剛才所講的觀點,同時……
在語言習慣上,業務員應當盡量避免使用“但是”、“可是”等,而代之以“同時”,以避免引起客戶的反感。
· 養成好的語言習慣
運用恰當的句式需要形成習慣,從而養成整體的良好語言習慣。
7.以問題回答問題
用“問題”回答“問題”是建立親和力的基本方法之一,能夠解除客戶原有的抗拒,并快速建立起彼此之間的親和力。
聲音
聲音的影響力占到了38%,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語調與速度同步
· 神經語言學對人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信息接收頻率,神經語言學將人分為三類:
① 視覺型。
視覺型的人,頭腦主要通過畫面或圖像接受和處理信息。因而,他的畫面圖像處理能力比較強,變化速度也比較快。
(1)講話速度快。
視覺型的人,第一個特征是講話速度快。
(2)音調高。
講話速度快,一般伴隨著音調高的特征。
(3)肢體語言豐富。
視覺型的人,講話速度快,但有時說話速度仍然趕不上腦海中圖像的變換速度,所以往往還需要伴隨豐富的肢體語言。
② 聽覺型。
聽覺型的人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耳朵,通過聲音來處理信息,因而處理信息的速度就沒有圖像變化速度這么快。
(1)語速比較適中。
(2)語調高低起伏。
聽覺型的人,很注重聲音的處理,語調抑揚頓挫、高低起伏。
③ 感覺或觸覺型。
感覺型的人,善于通過“感覺”與他人回應。
(1)語速慢。
(2)音調比較低沉有磁性。
(3)語句之間時常伴有停頓。
由于非常注重感覺,因此,感覺型的人在交流中常常若有所思,還時常伴隨停頓。
· 不同類型的人,不同類型的溝通方式
① 視覺型業務員遭遇感覺型客戶。
(1)頻率差距極大。
視覺型業務員講話速度快,音調高且伴有豐富的肢體語言。而感覺型的客戶反應稍慢,兩人的頻率相差極大,視覺型的業務員容易焦急,而感覺型的客戶則容易感到壓力。
(2)解決頻率差距問題。
解決頻率差距,關鍵在于尋找共同點,迅速建立親和力。
② 掌握客戶頻率。
專業業務員應當在短時間內通過客戶講話的語速、音量、語氣,判斷出客戶所屬類型,然后盡量使用與客戶類似的頻率溝通交流。
2.自然而不生硬
銷售溝通要自然而不生硬。因此,銷售員不能單純背誦重復腳本,而是要自然流暢地表達。
3.語言富有感染力
所謂感染力也被稱為穿透力,有感染力與穿透力的講話是靈活而生動的。
【案例】
如何表述一根棍子很長的狀態?
表述一:一根棍子很長。
表述二:一根棍子比較長。
對于銷售溝通來說,表述應當盡量不要帶有“絕對性”詞語,而采用中性詞。因此,表述二是比較恰當的。
4.語速要有變化
語速的變化是一種語言藝術,能為語言增色。
5.音量的大小
音量大小應當根據不同的溝通環境進行不同的調整。
6.話語要有停頓
話語的適時停頓,可以留給對方思考接受的空間;而不斷地講述容易引起客戶的疲勞與注意力分散。
但語言的停頓應當進行練習:該停頓的地方停頓,不該停頓的地方一定不能停。
肢體語言
1.肢體語言的仿效
肢體語言非常重要,作為一流的業務員,從眼神、表情、姿勢到動作,都必須訓練有素。銷售溝通中,業務員應當留心客戶的肢體語言,有意識地仿效對方的動作,而這種仿效應當自然而不留痕跡。
2.做筆記
· 做筆記的功能
① 記錄溝通信息。
② 做記錄可以給客戶帶來被重視的感覺。
· 筆記本的準備
業務員應當準備相對高質量的筆記本。
3.觀察客戶的肢體動作
· 身體前傾
溝通時,如果業務員在講到某一個主題或內容時,客戶突然身體前傾,這個姿態就意味著客戶對談話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閱讀的方式
在展示一些文字宣傳材料時,如果客戶對某一段內容特別專注,就表示該部分引起了客戶的注意,業務員應當特別留心這部分內容的介紹。
· 肢體語言開放
客戶的肢體語言開放了,代表著他開始放松警惕,對業務員有了一定的信任感。
· 微笑
微笑也是一種信息的傳遞表達。
· 要求重復
如果客戶要求業務員重復某一段內容,說明客戶對這部分內容產生了特別的興趣。
To be heard you have to make people like you. You need to create chemistry with your staff as a manager, with your team as a project leader, with your boss, with your customer, with your strategic partners. People believe people they like. That’s not a news bulletin. Great communicators develop the "likeability factor"—your personality and the "chemistry" you create between yourself and others.
想要別人聽你說話,你得先讓人家喜歡你。經理得和員工相處融洽;項目組長需要和隊友、老板、顧客、戰略伙伴合作默契。人們相信他們喜歡的人。這不是新聞。好的交流者能產生出“親和力”——這來自你的個性和你制造的融洽感覺。
Be Vulnerable, Show Your Humanity 脆弱,展現出你的“有血有肉”的一面
Be Courteous 講禮貌
Share a Sense of Humor 分享你的幽默感
Show Humility 謙卑
職責要求你具備親和力,你就得想法達到。其實達到也很簡單,就五條:微笑、傾聽、活力、善待、謙遜。
一、 微笑
我們管理者常常教育員工時說,微笑是酒店對客服務的生命,沒有微笑就沒有酒店。那我們可不可以說,在管理中,沒有微笑就沒有親和力呢?答案是肯定的。管理者不僅要做到面對客人的微笑,還要做到對員工的微笑。前者是對外經營的需要,后者是對內管理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把微笑列入親和力形成的第一要點,自有其道理。
1、微笑是鼓勵親近的見面禮。一般情況下,管理者與員工存在著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這種既定層級決定了二者關系不可能太隨便,但為了工作又必須親近。親近的主動權掌握在管理者手中,那就是微笑。微笑體現在時時刻刻:上班見面、工作途中、休閑偶遇等等,凡是見面的場合都要用微笑鼓勵員工走近自己、親近自己。大多數員工對自己的上司都是有親近感的,也是有意愿走近的,重要的是我們管理者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下屬則根據你的態度決定行動。
2、微笑是相互交流的開頭語。現代酒店要求管理人性化,人性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提倡管理者與員工交朋友。交朋友就少不得相互了解、相互交流;而微笑是你真誠的一種態度,內心的一種表白,這是做朋友必須具備的。將心比心,以誠待誠,是交流的根本基礎,而微笑則是相互交流的開頭語。
3、微笑是兄長對弟妹的鼓勵。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種現象,小學生在老師面前干活總是特別歡,因為有老師無聲的激勵。普通員工在管理者面前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有所變化,那就是你必須用微笑的表情出現。
這時候的微笑有兩種內涵:
1、表示贊許。我很滿意,繼續干;
2、表示不很滿意,但可以原諒,我用仁厚的心對待,不要緊,重來。員工從你的表情獲得了信息,它會反饋給情緒,進而決定工作效率。
3、微笑是平緩不快的鎮靜劑。員工與員工有了矛盾,員工與上司有了矛盾,員工與客人有了矛盾,作為管理者都要妥善處理。我們不提倡用“笑里藏刀”式的手段,但推崇在笑聲中平和解決。微笑可讓情緒激烈的人迅速冷靜;微笑可使處理問題的人保持清醒的頭腦;微笑也可使你保持儒雅的風度;微笑更可以讓對手膽怯于你的智慧莫測。
二、 傾聽
傾聽是獲取聲音的一種姿態,含有尊重、重視的意思。在酒店,管理者能夠經常傾聽下屬和員工的聲音是雙方都高興的事。管理者能從聲音中獲取信息,了解情況,幫助決策;下屬和員工能從傾訴里感覺自尊,明了位置,增加歸屬感和成就感。傾聽應該是經常的事,不能心血來潮,不能漫無邊際,更不能搞花架子,要形成制度。在名列中國最佳雇主榜首的上海波特曼麗嘉酒店,就有這樣一個與員工詳細的溝通制度:每天的部門例會上,員工可以向主管反映前一天工作中發生的小問題,大家一起回顧具體出錯的細節在哪里;每個月大部門會議,會討論員工滿意度的情況,向部門總監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后各部門會不斷跟進事情的發展;另外,每個月人事總監還會隨機抽取10個左右的各部門員工,一起喝下午茶。話題大到酒店硬件設施的維修,小到制服的熨燙,都會反饋到相關部門加以解決。這樣的傾聽確有讓員工有主人翁的感覺。傾聽還有各種途經:交流會、座談會、信箱、閑聊等等。有的時候,管理者能直接從傾聽中獲得工作中的幫助。廣州嘉逸豪庭酒店通過傾聽員工的建議,就增加了很受客人歡迎的免費燙西服的服務。客人剛到店的時候,西服都是放在一個小小的皮箱里,容易皺折,很多時候客人都會向服務員借熨斗。作為一線的服務員自然經常接觸,酒店在增加細微服務中他們也最有發言權。該酒店就是通過傾聽新增了不少服務內容。他們在采納的同時,還定期每月評選好建議,給予獎勵,從而鼓勵員工每天都替客人著想,酒店就能每月甚至每天能為客人推出更好的服務。傾聽是雙向的。一個愿聽,一個肯說,來不得勉強,那樣才不會流于形式。管理者不能把傾聽理解成一種施舍的姿態,而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必須具有的涵養,或者是一件應該做的工作。傾聽的后續工作是跟進,是給傾訴者滿意的答復。
三、 活力
在英國倫敦,曾被撒切爾夫人評價過的“如果沒有哈里的吧,馬克的館,倫敦就會變得俗氣”的吧、館的掌門人馬克·伯里,是一位已經年愈古稀的老人。他根本不在乎年齡的存在,將“年輕”定義為明快與愉快。因此,他的酒店也具有年輕、時尚和新奇的特色。他在數十年前開的安娜貝爾夜總會居然與今天最時髦的夜總會不相上下。馬克·伯里因為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思想作風總保持著一種青春的活力,這種活力填平了他與一代又一代人思想的,行為的,乃至身體的客觀形成的溝澗,與他一起工作的年輕人絲毫沒感覺年齡上的差距,愿與他保持一致,愿為他賣命并聯合成一個整體。與這位老者相比,我們絕大多數年輕的管理者是不是更應該與員工們同臺共舞呢?
活力來源于幾個方面:
1、對生活的熱愛。競爭的時代盡管殘酷,但它給予更多的是機遇和挑戰。它會帶給你各種各樣的欲望和理想,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這種熱愛生活的源動力來自我們自己,我們要發掘它,培養它,讓這種感受更貼近一些,更猛烈一些。
2、對事業的追求。酒店業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個廣闊的政策背景為我們所投身的事業提供了理想的平臺。隨著一些法規的不斷實施與完善,酒店業必將成為我們每一位管理者值得追求的崇高事業。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處在這個產業最輝煌的發展階段,不是每一代人都有這個機遇,我們要抓住并全力以赴。
3、對員工的依戀。它是管理者把自己溶于員工后的心態。我們一直認為,管理者與員工在工作上的關系應該是相互支持的關系。源于此,雙方在長期的工作中就會形成理解、默契、依存的態勢,如果更進一步,就是依戀,就是情感的升華,就是工作關系的最高境界。我們贊賞這種關系,贊賞管理者對員工的依戀,一旦這種依戀出現,酒店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就上去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 善待
上述的馬克·伯里不僅老當益壯,變化無窮,還有一顆善良仁厚的心。他將寬松與和諧溶為自己世界的另一部分。他對手下任何雇員都了如指掌。你若有孩子,他就要做孩子的教父;你若有妻子,他就要教會她如何關愛丈夫。這種關心無微不至,無所不在。所以他手下的人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真正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尊長或知心朋友。這種對員工善待后所獲得的回報是及時的,也是巨大的。20世紀三十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一些公司被迫紛紛裁員。而一家著名公司的老板卻堅決頂住這股潮流和來自董事會的強大壓力,沒辭退一名員工。當這個決定剛剛行成,全廠員工就投入到無償的加班工作中,為公司度過難關起到了重要作用。
你敬我一尺,我回你一丈,這種客觀的人之常情當加入上下級關系的成份后顯得尤為突出。管理者對員工的善待可能不直接涉及酒店的根本利益,但它對親和力形成、對相互間工作的支持,乃至對服務質量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善待的前提是不違反制度規章,善待的意義在于樹立企業良好的輿論形象,善待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善待不是放松,不是施舍,更不是姑息遷就。善待體現在我們工作生活的時時刻刻:某位員工因能力有限沒能達標,你就不要一味地呵斥,要鼓勵,幫助;服務員一不小心摔破了一個碗,你就不要瞪起眼睛喊:賠!要先上前關心他,摔著了沒有?劃傷了沒有?員工因故遲到,要問問情況家里有什么事,需不需要幫忙;同事病了,要看望甚至守護;用心善待,用心體驗,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家人,這樣的管理者是不愁沒有親和力的。
五、 謙遜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部門經理本不懂書畫的事,但他走到正在寫字的美工面前說,你這字應該用行書寫才恰當啊,這種字太隨便,不妥。美工聽后詫異地抬起頭望著經理小聲說:“這,這是啊。”“不是。”經理肯定地說,“行書字比這正多了。”美工也不言語,提筆寫了一個正楷字。經理馬上指示說:“對,就是它,就寫行書體。”美工更不言語,轉寫本屬正楷但是經理說的行書體。事情表面風平浪靜,實則引發內心不小的地震,我們不妨分析一下兩人當時的心態。經理很霸道,不顧員工的糾正,把是說成非,一是自尊心在作怪,我是上司,必須是對的;二是根本沒有謙遜的美德,過于自負;三是什么都要管,不信任員工。員工呢,內心比經理想法更多:不懂裝懂,什么玩藝;外行領導裝內行,沉默最好;完了,今后怕有受不盡的冤屈;得嘞,受不住炒了他。短短一句話,引來了這么多不快和隱藏的事端,這就是謙遜的是與不是。倘若經理謙遜有嘉,用一種商量的口吻告知美工:我感覺這字有點太隨意,與主題思想不合拍,能不能換一種嚴肅一點的字?美工聽到這話還會有那么多想法嗎?沒想法不說,說不定他還會主動告訴你什么是正楷,什么是行楷等書法常識,你無意間也多學了一點知識。這絲毫不會降低你的威信,相反,你的謙遜將作為你的優點在員工中傳播。孰輕孰重?自然明了。不謙遜的人是難以形成親和力的。
職場親和力:真誠贏取人心的7件法寶
1、合作和分享:多跟別人分享看法,多聽取和接受別人意見,這樣你才能獲得眾人接納和支持,方能順利推展工作大計。
2、微笑:無論他是茶水阿姨、暑期練習生或總經理,無時無刻向人展示燦爛友善的笑容,必能贏取公司上下的好感。年輕的同事視你為大師姐,年長的把你當女兒看待,如此親和的人事關系必有利事業的發展。
3、善解人意:同事感冒你體貼地遞上藥丸,路過餅店順道給同事買下午茶,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你對人好人對你好,在公司才不會陷于孤立無援之境。
4、不搞小圈子:跟每一位同事保持友好的關系,盡量不要被人卷標為你是屬于哪個圈子的人,這無意中縮窄了你的人際網絡,對你沒好處。盡可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避免牽涉入辦公室政治或斗爭,不搬事弄非,自能獲取別人的信任和好感。
5、有原則而不固執:應以真誠待人,虛偽的面具遲早會被人識破的。處事手腕靈活,有原則,但卻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采納他人的意見。切勿萬事躬迎,毫無主見,這樣只會給人留下懦弱、辦事能力不足的壞印象。
6、勿阿諛奉承:只懂奉迎上司的勢利眼一定犯眾憎。完全沒把同事放在眼里,苛待同事下屬,你無疑是在到處給自己樹敵。
7、勿太嚴厲:也許你態度嚴厲的目的只為把工作做好,然而看在別人眼里,卻是刻薄的表現。你平日連招呼也不跟同事打一個,跟同事間的唯一接觸就是開會或交待工作,試問這樣的你又怎會得人心?
四大手段贏得交際親和力
1.主動攀談,求得他人認可
言為心聲,只有用語言與別人交談,別人才能更好地認識你,你也才能更好地認識別人。以交談的方式與別人溝通,可促進和深化交往。
2.善意疏導,去除他人誤解
人與人之間出現矛盾、磨擦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多溝通,說開了彼此之間就會取得理解,逐步磨合,再走向和諧。
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只要稍作一點解釋,就會弄清事實,澄清是非,讓雙方化干戈為玉帛。
3.隨和解釋,贏得他人佩服
要想取得對方的信任以利于溝通,就要注意在言談舉止方面大方自然一點,不要清高自傲、孤芳自賞,該坦率、直露的地方絕不含糊其辭。只有多向人坦白你,別人才能相信你,從而向你多坦白他自己,達到雙方的有效溝通。
4.大度寬容,善待他人
不足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這說明利益是互惠的,即只有善待他人,他人才能善待你。彼此之間通過包涵和諒解就能進一步加強聯系和溝通。這就要求我們在交往中,適當諒解和善待對方的缺點和不足,通過交談和解釋等方式向對方表示自己的好感,以了解和親和對方。所以說,當別人有了不足,特別是有損自己利益時,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樣才會博得別人的敬重。
提高親和力
第一部分:個人親和力
1:人人都有親和力
親和力是一個人在社交場所,對待事情或人群、個人的一種綜合表現。
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有親和力,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沒有別人受歡迎。其實人人都有自己的親和力,只不過他們表現的方式不同,有的人表現在外表,而有的表現在內心,只要能夠挖掘出來,并運用到工作生活中,是一個很開心的事,然而遺憾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親和力卻埋藏一生,帶著遺憾一走進墳墓:“為什么別人都不歡迎我呢?”
有的人一生結交八方摯友,有的人卻孤憐一生。有的人在困難來臨時能得到人們的幫助,而卻有的人是人見人恨。有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受人歡迎,有的人卻人見人怕。這些都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景面。為什么同樣是人,卻留給人們的印象卻不同?
對此,讓我想起了“三字經”里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人自生下來以后,本來就是善良的,沒有仇恨之分。是因為環境讓人們變成了仇與恨,好與壞。隨著環境的變化,人的生活方式、人的性格和人的處事原則,都跟著不斷變化。環境的變化可以讓你變成一個最有親和力的人,同樣也能讓你變成千古罪人。
那么,對于如今飛速發展變化萬千的社會,我們要與很多人接處,要與很多人共事,我們要樹立個人好的形象,我們要想贏得在社會上的生存。就必須學會認識自己,改變自己,不斷地培養自己的親和力,建立一個好的人脈關系。
成功學專家說過:“一個人的成功=70%人脈+30%專業技能。”所以說,親和力是建立人脈關系的最佳方法。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打交道、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
作為一個人,無論你的性格多么內向,多么喜歡獨處,也不可能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與周圍的一切斷絕任何往來。你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與人們打交道,而人們的思想、習俗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
假如,你一個人獨居,看似不與人接觸,其實不然,一會兒鄰居或房東就要來收水電費、房租費,你勢必要與他們說話。你吃的食品、衣服、家具,也是必須去商店買,為了爭取貨真價實,物美價廉,還要陪上幾句話。你若沒有正式職業,那必是私營,為了賺錢,你要與很多人交往;你若有職業,就要面對上下級的關系;你若兩者都沒有,那也得有人供養你,你也要與供養的人相處。
總之,能夠完全脫離社會、人群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無法生存的。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無法脫離社會,脫離人群,人們之間總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發生聯系。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雖然可以解決一部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但更多時候還要依靠他人的幫助。荀子曾說過:“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之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的這段話,道出了人類在同大自然的斗爭,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人類憑借親和力,求得相互生存。
人們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渴望在群體中尋覓最佳立足點,以獲得他人的首肯與贊許,從而能實現自我的價值,這種自我實現動力,敦促人類發展和完善自己,向親和群體進一步邁進。心理學家赫布的“理相水平說”認為,人類的親和力傾向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人們通過親和力,可以達到個人的目的,對自己也是一種報償。
所以,親和力的表現是人類的本能,人人都有自己的親和力,每個人都可以培養出最優秀的親和力。不要把遺憾帶進墳墓了?
案例:
小艷與別人交往時,總想做的更好,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由于內心恐懼心理反射,反而就越裝扮就越不自然。
醫生說:“像小艷這樣的心理,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只不過有的人自己調整的好。小艷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增強對自己親和力的培養,自信的面對人群,不要被過去的陰影所擊倒。只有這樣才能慢慢的把這種心理扭轉過來,恢復到正常。”
因此,可以見得,親和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對人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小結:
A、親和力是本能反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親和力,不要想自己的缺點來阻止你親和力的發揮。
B、親和力是一個人在社交場所,對待事情或人群、個人的一種綜合表現。
C、我們要樹立個人好的形象,建立一個好的人脈關系。就必須學會認識自己,改變自己,不斷地培養自己的親和力。
影響親和力的幾種行為
每個人都參與交際,但其交際的質量卻不同:有的人左右逢源,靈活應變,人緣廣結;有的人卻捉襟見肘、處處受制,把人際關系搞得劍拔弩張。究其原因,在后一種人的身上肯定存在著影響正常交際的種種因素。
一、孤芳自賞。
一般說來,人們大都不滿足自己的財富,卻極易欣賞自己的聰明。孤芳自賞往往是由于過分相信自己的聰明所致。其表現形式有二:一種是恃才傲物,其表現為語言凌厲,對某方面不如己者,要么不屑一顧,要么惡語相向;更有甚者,以己之長,量人之短,以己之聰明,襯人之笨拙。另一種孤芳自賞,雖不著力地顯露自己,卻對別人的所作所為和喜歡愛好漠然置之,其表現是不屑談交際對象關心的話題。
如此待人接物,人們便會對你避而遠之,使你雖處于人群之中,卻感孤立無援。《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孤芳自賞的典型。雖然在賈府,她身為賈家外甥女,卻并不被賈家上自賈母下至婢女真誠相待,真心所愛,原因就在于她自視甚高,態度傲慢,出語凌厲而缺少謙遜。與之相反,薛寶釵雖未如林黛玉跟賈家血緣關系那樣親近,但她從不孤芳自賞,而是八面玲瓏,對上能尊敬親近賈家的長者,對下她能隨和謙遜不刻薄下人。故而,她被賈母鐘愛,也被王夫人看中,就連丫環老媽子們亦交口稱贊。最終她成了賈家二少奶奶。想來,這雖有諸多因素,但薛寶釵不孤芳自賞是其深得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自輕自賤。
自輕自賤是與孤芳自賞相反的一種心態反映。與人交往,無瀟灑倜儻之態,有畏畏葸葸之容。這種人總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缺乏主見,常看別人眼色行事。見了上司,點頭哈腰;跟同事交往,總怕被別人笑話;碰著鄰里,總賠著小心;與朋友相聚,總說自己不如人。自輕自賤從心理角度看是自卑感在作怪。由于自卑,對自己便毫無信心;無信心,便表現出輕視自己;輕視自己,行為便縮手縮腳,神情黯淡、語訥遲鈍。從其內心看,自輕自賤者往往欲以自己的行為博得人們的同情。然而,事與愿違,人家會認為你太賤,不愿跟你交往。自輕自賤一般多發生在性情軟弱的小人物身上。由于地位的原因,總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其實越有這種心理,人們越瞧不起你。這種自輕自賤如果成為病態,不但不能搞好人際關系,甚至會給自己帶來不幸。契訶夫的小說《一個小公務員之死》中的主人公是個小公務員,在看戲時打了個噴嚏,唾沫星濺在了前排將軍身上,他便認為自己鑄成了大錯,于是便在劇場道歉,后又三番五次去將軍家說明他并非故意。終于惹怒了將軍,把他轟出門去。這一轟,竟嚇死了他。這個公務員就是自輕自賤的典型。
三、適應性差。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這樣的人,在熟人跟前能風度翩翩,侃侃而談,一見生人卻舉止失措,語無倫次;做主人能自如大方,做客人卻頻頻失態;在家里、單位尚能舉止得體,在公開場合卻臉紅心跳;對合乎自己脾胃的生活習俗能欣然接受,對跟自己習慣有異的東西卻拒不接納。這種人的表現皆因適應性差造成。
適應性差,表層原因是膽子小,深層原因實屬心理不健全。他們總覺得跟平等的人和熟悉的人交往無危險,故無心理負擔,所以能應付裕如;而跟強過自己的人、陌生的人交往,心理便不自然,覺得語多有差,后果難以逆料,當然會未交往心先怯,露出窘態了。
適應性差雖對已有的交際圈影響不大,但要擴大交際范圍就比較困難了。適應性差的人,在交際活動中大多都"躲進小樓成一統",很難知"山外青山樓外樓,更有好景在外頭"了。
四、缺乏幽默。
做人,態度要嚴肅,但處人卻忌諱永遠一付"英勇就義"的面孔。交際中如缺乏幽默感,便會影響交際的質量。
幽默有時確實可以收到一本正經難以企及的交際效果。有則笑話:一人無罪被誤抓,看守見此人愛開玩笑,便逗他說:"你如果說一個字能把我惹笑,便放了你"這個人脫口說了一個"屁"字。看守不解地問:"此話怎講?"此人心不在焉地說:"放也由你,不放也由你!"看守聽罷,哈哈大笑,便放了此人。
在影響交際活動順利進行的四種因素中,孤芳自賞和自輕自賤是心理問題;適應性差主要是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對交際活動方法操作訓練不夠;缺乏幽默則是對交際活動的態度問題。從整體看來,影響交際活動的因素主要是心理原因。因而,只有不斷調整自己的交際心理,做到不孤芳自賞,不自輕自賤,能見機行事,適應各種交際環境,以幽默、達觀的態度參與交際,才能使交際活動正常進行,并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