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關乎著一個文明的興衰敗落,如今國家間更是為了能源大打出手,至今仍有世界角落戰火紛飛。
各類能源的運用
此前,網友有傳,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的能源,卻被禁止研究使用,這究竟是真是假,我們一起來看看。
近代自然科學發展起來后,讓人類看到了在科學前面的無限可能,與此同時,人們對科學的幻想也在逐漸加深。
有沒有一種機器,讓人類能夠一勞永逸?
于是永動機的概念便被科學家提了出來,從理論上來講永動機只需要一個初始的能量,就可以永久地產生人們需要的能源。
永動機概念圖
比如,兩個運動的機器互相借力,是否就可以實現永動了呢?
雖然在如今的我們看來這是一個可笑的想法,簡直就像是左腳踩右腳就能上天一般。
但是對于當時的科學家來說,永動機是科學的一種終極追求。
永動機CG
早在16世紀70年代,就有工程師設計出了自己理想當中的永動機,他叫做斯特爾,其設計的永動機是根據水流的性質和其他力的綜合作用,來達到一個力的平衡狀態。
理想狀態下,力之間會相互作用,抵消當中可能損失的力,最后產生能量。
斯特爾設計的機器結構非常復雜,對建造師傅的手藝要求也很高,經過不懈的努力,斯特爾還是將其建造了出來。
斯特爾永動機原理圖
只可惜,永動機沒有像斯特爾想得那樣無限運作,而是獲得初始能量之后,不久便停了下來。
后來斯特爾發現,自己設計的機器當中浮力無法抵消向下的力,造成了過程當中的力的損失。
于是又經過了數次改良,還是沒有結果,斯特爾開始懷疑,所謂的永動機真的存在嗎?
斯特爾并不是個例,歷史上追求永動機的科學家還很多,直到能量守恒定律和熱力學定律被提出后,人們的幻想才被打破。
不過,仍舊有科學家前仆后繼地研究永動機,永動機領域對科學家來說,似乎有一種無窮的魅力。
有的科學家確實在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建樹。
科學家特斯拉一生的發明有很多,他的發明也很實用,但最為神秘的發明只有一個,那就是特斯拉飛碟。
特斯拉飛碟設計圖
特斯拉飛碟是后人給予的名字,在當時,這個發明只不過是特斯拉的一個手稿而已。
特斯拉的理論當中提出,飛碟利用了地球的重力,來獲取免費的能源。
通俗來講就是,地球對表面的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重力,我們可以將這個力利用起來,再利用反重力效應,實現無能源飛行。
這是一個相當新奇的概念,就像是磁鐵的異性相斥原理一般,能夠有效地使另一塊磁鐵懸浮在表面上。
雖說特斯拉一開始是奔著永動機的設計去的,可這種飛行器的理論比永動機要可靠的多。
而且如果能夠建造出來,只要地球還在,這玩意就能一直飛,從某種意義上,它就是真正的永動機。
在特斯拉的手稿當中,飛行器的結構設計也酷似我們今天電影作品當中的飛碟。
特斯拉飛碟詳細圖
特斯拉死后,手稿便被美國官方回收,經過調查發現,這個飛行器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他的手稿當中,理論比較完善。
可特斯拉一直沒有將其付諸實踐,究竟是為何?
此后,美國官方也沒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也許他們正在偷偷實驗這種新型的飛行設備。
飛碟構想圖
也有可能資本家根本不愿意讓這種不花錢的東西出現在世界上,畢竟這很有可能動搖當今社會的金錢體系以及資本家的巨額獲利。
當然,這一切都是猜想,這個世界還有太多的秘密沒有被人類發現。
如果說特斯拉的發明已經足夠神奇的話,那么接下來這個“永動機”就連科學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它就是瑟爾機。
瑟爾機概念圖
瑟爾機是由約翰瑟爾制造出的超級機器,其外形結構簡單,酷似一個可以轉動的滑輪,別看它簡簡單單,可就連科學家都搞不懂產生能源的原理。
瑟爾機表面上是金屬元素射出的電子,在特殊材質的緩沖作用下,與磁場發生糾纏并不斷運動,由此產生能源。
但實際上,瑟爾機的能源產生過程十分神奇。
我們先來看看瑟爾機產生的能源究竟是怎樣的。
機器發出能源的原理被稱為約翰瑟爾效應,在整個過程當中,機器的中心溫度會瞬間達到零下幾十攝氏度。
瑟爾機的零件
理論上來講產生能源后的機器應該有更多的熱量才會,為何中心溫度不增反降呢?中心的溫度又是如何降下去的呢?這是第一個疑問。
第二,只要機器的規模足夠大,約翰瑟爾效應產生的能源可以產生強大的磁場,直接被各種家電利用。
磁場
而且周圍某些關閉的機器還會自動啟動,就連機器本身也會在不久后達到失重的狀態。
這種失重的狀態可以當做飛行器的能量,當初發明者在做出機器之后,沒有用任何能量就讓自己手中機器在空中停留了半個小時。
只不過,完美的瑟爾機一直未能被人們發明出現,所以這一機器也被人們詬病為永動機的幻想。
2004年,俄羅斯成功仿制出了瑟爾機的低配版,當其運作起來之后,中心的溫度只降下10攝氏度,產生的能量也不如理論上的瑟爾機。
瑟爾機概念圖
2011年,美國的一個科學團隊稱,自己也同樣建造出了一臺瑟爾機,具體的信息沒有透露,也許還在測試階段。
對于人類目前的認知來說,瑟爾機還是顯得太過神奇的,人們能夠將其造出來,也許是一種偶然的情況。
嚴格來講,并不是免費能源被禁止研究了,而是在熱力學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出現后,世界專利對永動機的幻想破滅,并宣稱不再接受一切有關永動機的設計審查。
能量守恒定律
這對于永動機研究領域來說,無意識致命的打擊,如果專利無法得到保障,那么即使研究出來,對于個人來說也不具備任何價值。
早在1775年的時候,法國就已經停止了永動機的專利審查,此后各個國家都縮減了在相關領域的研究經費。
如今,有關永動機的研究全部都是憑借科學家個人的興趣在支撐。
永動機原理圖
此時,永動機領域被稱為禁止研究和使用,似乎也不為過。
最重要的是,當初特斯拉的飛碟手稿被美國回收后,就將這項技術封存了起來,并拒絕外界的一切有關詢問。
情況究竟是怎樣的,誰也不清楚,人們只能盡可能地去猜測其中的緣由。
雖說永動機在理論上不符合實際,但是也不能將它“囚禁”起來,因為還有許多科學家熱愛這個領域,能夠從這個領域當中獲得許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