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各路諸侯為了爭奪漢家注定失去的天下,手段百出,戰亂不休。其間,無數的能人志士粉墨登場,在這個持續了數十年的亂世之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
不過在那個人命如草芥的亂世之中,哪怕是英雄豪杰也朝不保夕,或是死于沙場,或是死于政斗,或是死于疾病,總而言之,折損率極高。等到曹魏集團統一天下時,曾經共同開啟三國時代的君臣們已經是所剩無幾。
在蜀漢卻有這么一個人,他活過了整個三國時期,見證了楚漢甚至是其他兩國的興衰盛亡,還親身扛起了當時已經衰落的蜀漢的興盛??蛇z憾的是,這樣一位值得尊重的老臣,卻一直被后世用一個典故嘲諷。
此人名為廖化,出生荊州的豪門大戶,文化素養極高。劉備入主荊州之后,仰慕人主的有能之士紛紛上門投奔,廖化也不例外。不過比起劉備,他更崇拜戰功赫赫的關羽,因此一入仕就成為了關羽的麾下的主簿。
關羽雖然“善待士卒而驕于士大夫”,但對于前來投奔的這位才華出眾的豪門公子,還是十分喜愛的。就此,廖化就成為了關羽身邊的近臣,輔佐了關羽多年。
主簿是個文官,但三國時期的主簿卻經常容易改行,比如被稱為三國武力天花板的呂布,他就是主簿出身。廖化輔佐了關羽幾年之后就投筆從戎上了戰場,還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關羽大喜過望,再加上蜀漢實力遠超從前,他便給他封了個將軍的職位。就此,廖化由文轉武,成為了關羽麾下數的上號的武將。
關羽為蜀漢南征北戰時,他一直陪伴在左右,立下了不少戰功,與關羽的關系也是相當融洽。因此關羽在鎮守荊州的時候,特地將他也帶上了,一來他能力不錯,二來荊州是他老家,回鄉為官照料老母也是他的夙愿。
然而,讓廖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人生的第一場重擊即將到來,他將親眼看著自己的偶像走向滅亡。
公元219年,關羽奉命鎮守荊州,可這么多年的順風順水,已經讓他失去了以往的謹慎,越發的驕傲自滿。面對孫權聯姻的邀請,他甚至當眾斥罵“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徹底激怒了孫權,以至于腹背受敵,最終敗走麥城。
關羽兵敗之后被孫權所擒獲,孫權本想招降他,可他對劉備忠心耿耿,寧死不降,最終慷慨就義。但他死了,和他一起被俘虜到東吳的屬下們還活著,廖化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他出生荊州的豪門大族,孫權當時急于拉攏荊州的當地勢力,對他自然十分客氣。廖化被授予了官職,孫權對他十分禮遇,荊州還是他的老家所在,誰都以為他肯定就此在東吳治下做事了。
可沒想到孫權剛剛放松了對他的監視,他就詐死跑出了東吳,一路顛沛流離返回蜀漢,途中正好遇到了發兵為關羽報仇的劉備。
一見劉備,廖化瞬間淚流滿面,哭著向劉備講述了他們當年兵敗的經歷,劉備得知他詐死離吳后,也是感動不已,立刻就下旨:“廖化為宜都太守”,讓他追隨自己一起發兵東吳為關羽報仇。
廖化激動萬分,他對關羽十分愛戴,為他報仇的信念更是從未消失。然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非但沒能為關羽報仇,還親自目睹了蜀漢衰亡的開端——夷陵之戰,火燒連營。
劉備兵敗如山倒,他拼死和一眾將士將他搶救到了白帝城,立下了大功,因此在劉備死后,他又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幾次在北伐之戰中立下大功。
可蜀漢的衰亡已經不可避免,就連諸葛亮也無法挽回頹勢,只能勉力支撐,諸葛亮死后,蜀漢的結局更是已經注定,不少大臣都徹底絕望??闪位瘏s始終秉承著對蜀漢的忠心,盡心竭力鞠躬盡瘁的為蜀漢續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公元263年,魏國發兵伐蜀,可悲的是,如今的蜀國已經今非昔比,自從諸葛亮死后,蜀國的文臣武將們紛紛凋零,面對著魏國的大軍,劉禪只能啟用蜀漢將門的年輕一輩,唯一一個能夠裝點門面的便是諸葛亮欽點的姜維。
姜維倒也是員勇將,但蜀漢形勢如此,已經非人力所能挽回,就在他在前方奮勇殺敵之時,魏國的大將鄧艾已經偷渡陰平,直搗黃龍,向蜀漢的國都成都攻去。
此時的朝廷驚慌一片,從君到臣都知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已經年過七十的廖化站了出來:“臣請為先鋒!”說來也是可悲,曾經人才濟濟的蜀漢,如今已經到了要靠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將來做前鋒的地步。
這也側面反映蜀漢的敗局已經是注定的了。廖化心中未必不知如此,但是對蜀漢多年來的忠心讓他心甘情愿的拖著一把老骨頭,再次沖上戰場。
廖化雖然不是關羽張飛那一水平的大將,但也不失是一位勇將,他作為先鋒,身先士卒,率眾殺敵,扛起了蜀漢的興盛??伤谇胺皆⊙獨?,劉禪卻在后方直接投降了,他悲憤不已,在被遷往洛陽的途中郁郁而終。
然而,在廖化死后,后人卻創造了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典故。當然,這句話的本意是說蜀漢的人才凋零,用他這樣的老將做先鋒十分可悲,可常人聽起來卻是他能力平庸,不堪為將。這對他的名聲造成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縱觀廖化一生,他都在竭盡全力的為蜀漢的江山奮斗,七十高齡都還奮斗在戰場上,扛起了本不該他這個年紀扛起的先鋒旗,也擔起了蜀漢的興盛,這樣的忠臣堪稱難得。
可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卻磨滅了他所有的貢獻,讓他成為了后人眼中的丑角,這是何等冤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