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綠燈思維。
仔細想想,當周遭的世界發生改變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第一種反應,是覺得:“哇,這個新事物真有趣,我能從中學到什么呢?”
第二種反應,則是立刻習慣性排斥,習慣性拒絕,不愿接受任何超出預期的變化。
這兩種看待新事物的思維方式,前者是“綠燈思維”,而后者則是相應的“紅燈思維”。
所謂綠燈思維,就是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能夠接納新事物,擁抱新變化。
現實社會里,總有人沉浸在“歲月靜好”的幻想中,永遠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殊不知,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后浪的潮水一波接一波。
只有勇敢走出舒適區,才能不被時代拋在身后。
所以下次,當你面對新事物,新變化時,請先別急著“給紅牌”,而是努力去“亮綠燈”吧。
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變化,以變通的智慧從變化中尋找機遇,自有一番新天地。
第二,長板思維。
有一段時間,很流行一個詞,叫木桶效應。
它認為,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桶上最短的那塊板。
與之相反,長板思維則認為,比起缺點,真正讓我們脫穎而出的,是你的長板。
現在的社會,分工已經很完善了。
我們實在沒有必要,把自己打造成面面俱到的螺絲釘。
我們需要做的,是讓自己成為最不可替代的那一個核心部件。
換句話說,就是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內深耕細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實力,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古典老師曾說:“真正優秀的人,都在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他們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和卓越的長板意識,一旦找到高價值區,就咬定青山不放松。”
時代在發展,社會如大浪淘沙般不斷過濾,最終留下的,一定是那些有硬本領,和真底氣的人。
第三,復利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復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跡,它的威力甚至超過了原子彈。”
而復利公式本身,其實非常簡單:(1+r)^n
其中,r代表你在做的事,n代表著時間。
拿一道簡單的算術題來舉個例子吧。
0.99^365=0.03
1.01^365=37.8
即便每天只多了一點點,日積月累,最終的成果也會超乎想象。
這條公式,放在個人成長上,也完全適用。
每天堅持讀書半小時,三天沒什么變化,三個月沒什么變化,但三年后,你會發現出口成章好像也并不是什么難事。
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三天沒什么變化,三個月沒什么變化,但三年后,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體素質超過了大部分同齡人。
積跬步以致千里,積怠惰以致深淵。
一日一日,堅持去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