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二、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本認識
(一) 隱性教育的概念界定
(二)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分析
1.對當前教育環境變化的適應。
2.更好地適應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現狀。
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要求。
(三)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特征分析
1.教育意圖的隱蔽性。
2.教育方法的愉悅性。
3.教育資源的豐富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現狀
(一) 對隱性教育方式認識不足
1.對隱性教育方式的內涵理解不足。
2.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重要性認識的不足。
(二) 隱性教育文化載體欠缺
(三) 隱性教育方式單一
(四) 相關保障制度欠缺
(五) 教師自身素養的限制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隱性教育方法的優化
(一) 搭建師生之間的橋梁與紐帶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只有首先做好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才能保證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學生性格方面的差異,還包括由學生生活經歷、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等方面而帶來的差異。為此,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學生之間的這種差異,了解學生間的性格差異,從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盡量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縮短師生間的距離,為真正發揮隱性教育方式的作用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具體來說,主要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努力: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平等對待身邊的每一位學生,主動關心他們的學習、工作,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思想狀況,成為一個真正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究者。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學會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適時地給予學生以鼓勵與贊美,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這樣有利于情感溝通的實現。
3.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為學生提供心理傾訴的渠道。在21 世紀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里,大學生往往愿意通過博客、論壇或者微博的方式去傾訴自己。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疲于各種工作,而很少去關注這些網絡時代便捷的溝通方式。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向大學生公開他們的網絡交流方式,正確認識網絡時代這些快捷、方便的網絡資源可能為大學生提供最好的傾訴渠道。作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充分發揮隱性教育方式的積極效用,一定要及時關注大學生在網絡上的相關動態,以此更好地掌握他們最新的思想發展動態,并及時地做出調整。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走在時代的前列,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雖然教師在年齡方面要長于自己,在經驗和知識儲備方面要優于自己,但是教師和自己一樣,都是緊緊追隨時代發展腳步的。這樣,才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才能真正架起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三)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效用
校園文化是伴隨著一所學校的產生和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不僅包括物質文化,同樣也包括精神文化。為此,高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1.要大力發展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提及校園物質文化,我們通常認為它應該包括校園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是強化隱性教育功能的重要渠道。雖然它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完善與提升不是決定性的,但它卻是校園文化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物質載體。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氛圍不僅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獨特的促進作用,也有助于學校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但是,我們應當特別注意的是,在進行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必須遵循全員性的原則。
(2)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不僅要有教育性,也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2.要進一步加強對高校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
(1) 加強校園的環境文化建設,這不僅是純粹的物質生產,更是對精神文明的創造。因此,大到校園的整體設計與布局,小到一花、一樹、一草、一物的栽培,都應該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進而通過這種文化底蘊讓學生感受學校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2)加強校園的師德文化建設,這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決定性因素。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力求做到: 第一,全面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為形成博學善導、才德俱進的學術氛圍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第二,教師應該正確認識自己所從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樹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師德文化是一種群體性的文化,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影響力是極其巨大的,它可以輻射到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隱性教育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名真正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及時、正確認識隱性教育方式的這種積極效用,并盡快實現自身教育理念的轉變。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將隱性教育方式與顯性教育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為實現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