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文學詩評刊】
縂第 拾捌 期
【三江文學詩評刊】
社 長:李不白
總編(特邀):今音
常 務 副 總編:孤 狼
顧 問:衣非
主 編:大風
副 主 編:花好月圓
高 級 編 輯:衣非
本 刊 收 稿:金色年華
本 期 編 輯:狂哥、張明洪
楓葉紅了
文/張東紅(福建晉江)
涂抹眼淚的一季相思
刻寫情深
于一葉情懷
染紅了的楓林
呢喃著
曾經的邂逅
輪回的秋風
以淺紅的曼妙,隱去
曾經優雅的青澀
世事飄零重復
楓葉由綠變紅
一秋一落葉
樹下,幾度相思愁
紅葉也“相思”
張東紅的作品《楓葉紅了》,是我讀詩談體會第三次“觸碰”的睹物思人、借景生情的“愛情”詩篇。所不同的是,作者張東紅借“楓葉”又“紅了”這一自然景觀來抒發情懷,并將整篇詩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落在“相思”上。
由此,讓我想起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那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五絕:“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一個是現實生活中現代派的詩人以“紅葉寄相思”,一個是盛唐時期古韻風格的詩人以“紅豆寄相思”,兩者雖說借詠的“物”不同,但其所要表達的情感、意境是一致的,都是“寄相思”,都讓這“相思”成為美好的記憶。《楓葉紅了》的精妙之處在于作者借“紅葉”寄“相思”,并沿著這樣一條情感線加以渲染,使這片“紅葉”紅的溫婉、紅的嬌艷、紅的凄美,讓這“相思”成為“愛”的永恒。這就是一個詩者駕馭“精品”的能力所在,從下面的詩文中便見分曉。
整篇詩文四段十三句詩,作者于開篇就將“相思”明點并前置于“紅葉”(第一段的三句詩),再通過作者的筆墨,將那滴滴的“相思淚”傾注于“一葉情懷”。這“一葉”二字安排在這兒很有意思,作者既沒說“一葉”就是紅葉,也沒說它不是。這種寫作形式既不“傷及”詩者的吟詠風格,又使詩文含蓄、溫婉、飄逸,堪謂“精道”。其實,“紅葉”無需再明示,它就融于詩文中。
隨后,作者以大寫意的寫作形式將“紅葉寄相思”吟詠于第二段、第三段的詩文中。第二段詩文:“染紅了的楓林/呢喃著/曾經的邂逅”。這段詩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凸顯作者與所“愛”之人曾經邂逅于那片“染紅了的楓林”的“甜蜜”。“呢喃著”三個字既點到林間的鳥兒歡歌,也蘊含著一對相愛男女曾漫步于楓林小徑、留下那風姿綽約的“剪影”,真真令人神往、銘刻。第三段詩文:“輪回的秋風/以淺紅的曼妙,隱去/曾經優雅的青澀”。這段詩是作者的內心感慨,告訴讀者“輪回的秋風”既能改變楓葉由“青嫩”為“淺紅”,也能催人從“優雅的青澀”步入“成熟”。
再說第二、第三這兩段詩,當你精讀、細品時,你會發現,每段詩文的第三句詩都有“曾經”二字,這兩個字用得很好、很精當,那是作者在向讀者述說“過去”的事兒,前一個“曾經”是回顧“邂逅”那片楓林值得記憶的“甜”與“美”;第二個“曾經”是回顧作者當年的“青澀”與“質樸”。由此我想說,將“曾經”的“故事”儲存在記憶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什么時候“想看”“想聽”“想品味”,就從記憶的“儲備箱”中“倒騰”出來自我“欣賞”、自我“品嘗”,也是一種快樂,一種精神享受。
接下來,作者繼續拿“紅葉寄相思”說事,以“世事飄零重復/楓葉由綠變紅/一秋一落葉/樹下,幾度相思愁”這凄美的詩句收筆。這四句詩乍一看,給讀者的感覺有些凄楚、悲涼……我以為,這正是作者的“巧妙”之筆,“巧”在作者抓住了一年四季輪回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告訴讀者,時光不會倒流,生命不會重來,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一定要珍重父母賦予自己的生命、珍重他人對你的恩賜、珍重萬類為之生存的美好家園,包括愛情。
通篇瀏覽《楓葉紅了》這首構思嚴謹、運筆精當、感情細膩、內涵豐富的愛情詩,讓我這老頑童又年輕了一次,也為作者張東紅扎實的寫作功底道一聲:好!(2017.12.6)
———————————————
張東紅,原名張伯偉,福建晉江市人,原民族中學教師,中國詩歌報抒情詩創作室榮譽主編,作品散見于中國詩歌報/中國詩歌文學精品/ 中華文藝/齊魯文學/長江詩歌/鳳凰詩刊/嶺南作家.詩刊/珠江詩刊/作家文壇/現代詩歌.詩刊/大西北詩人/豐寒文學/現代散文網/江南作家建海峽都市報和多個網絡媒體等。
詩評老師:衣非
衣非(筆名)裴志興,曾用名裴志星。本人當過農民、鄉村教師、大廠秘書,任過民企辦主任、總經理特別顧問,股份公司高級職員、高管。為多家大企業做戰略策劃、資本運作、整章建制、文化建設等,撰寫可研報告等公文200多萬字;主編《企業管理制度匯編》五冊100多萬字;創辦、主編企業刊物《北亞風》和行業雜志《龍江奶業》《鐵道護路聯防》二十余年150多期;責任編輯一部《老區斗爭史》;發表在全國相關報刊的小說、散文、雜文、報告文學等文學作品150多篇100余萬字;發表新聞稿件100多篇60余萬字。現為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
一、投稿務必同時發作品、作者介紹、作者照片(生活照)。
二、投稿發郵箱作品優先采用,一稿多投者不采用。
三、贊賞費分紅說明(十元以上):如有朗誦、點評的作品贊賞費作者40%,朗誦者或點評者20%,編輯20%,平臺20%。無朗誦、點評的作品贊賞費作者40%,編輯30%,平臺30%。
四、投稿題材不限,詩歌、散文、小說、評論、軍事、國際輿情、財經科技優先采用。
五、作品優秀者推薦在《世界名作欣賞》推出。
六、本刊審稿周期為十個工作日,節假日順延。
七、投稿作品拒絕抄襲,如投稿作品系抄襲侵犯他人權益者,所有責任由作者承擔。
八、詩歌文學愛好而為,有感而寫,有生活、有體驗、有山有水、有情有景(境)、有愛、有懷德天下悲天憫人的胸懷和情操才能寫出好作品。
投稿郵箱:
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
185 5026 0199
投稿QQ:
3036913545@qq.com
記得這是一個優雅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