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身投奔八路軍
1926年,呂萬株出生于山東煙臺市棲霞縣臧家莊。他的家鄉是煙臺到青島的交通要道。1937抗戰爆發后,煙臺港、青島港被日軍占領,成了日軍向內陸輸送士兵的重要軍事海港。1937年7月,日本飛機到轟炸了呂老的家鄉,一個炮彈落在離他家僅100多米的地方,屋頂上的瓦片嘩嘩地往下掉,滿屋子都是灰。他姐姐背著妹妹,他背著弟弟趕緊往山上跑。當時他才11歲。
煙臺市很快淪陷了,棲霞縣也成了敵占區。鬼子一來就把他父親抓去修壕溝了。鬼子常跑出來要錢,要東西。有一次,有個日本兵跑到家里來,嘰哩呱啦地說了一陣,然后就開始翻東西。什么也沒翻到,就邊罵邊用槍托子打呂老的媽媽,把他媽媽打昏在地。
16歲那年,呂萬株先后到煙臺和北京當學徒,所及之處,耳聞目睹的全是日本鬼子欺侮、殺害同胞的場面。到處都是日本人,那日子真是沒法過了,中國人處處受欺負!
1944年6月,義憤填膺的呂萬株找到村里的地下黨,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只身進山,投奔了八路軍。
保衛招遠金礦
呂萬株加入了山東軍區膠東軍區棲霞縣獨立營,師長是著名開國上將聶鳳智。
到了八路軍的地界,一切的情形完全不一樣了,在這里,戰士和村民們好似一家人,到處都是親切的笑臉。呂萬株和戰友們每天唱著高昂的抗戰歌曲,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
呂老還深深地記得他第一次參加戰斗的情形:“參軍兩個月后,我接到第一個任務,和戰友一起到10多里遠的地方消滅鬼子的據點。那時我們好多人都沒槍,有抱炸藥包的,有背手榴彈的。我腰間綁了8個手榴彈,連長命令‘打’,我就拉開引線,把手榴彈扔出去,敢沖得很。那場仗我們打贏了,端了據點,消滅了10多個鬼子。由于我初次作戰表現英勇,回來連長還授予我‘隊前嘉獎’。”
1945年8月底,日軍已是強弩之末。當時,呂萬株所在部隊正解放龍口市(原黃縣),與敵人進行巷戰,激烈的槍聲不時響徹渤海灣的上空。
一天,已是副班長的呂萬株接到上級命令,立刻率士兵隨連隊前往招遠金礦,有一隊日本兵正在大肆搶奪。呂萬株和戰友立即跑步前往,包圍了敵軍。當時日軍又是機關槍又是炮,海上軍艦的炮彈也一發一發的打過來,呂老他們硬是挺到大部隊來了才離開。
把勝利的旗幟插在了最高的煙囪頂上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但盤踞在龍口等地的日軍拒不投降,當地抗日武裝配合北海主力部隊發起凌厲攻勢,一舉攻克龍口,進而揮戈東上,兵臨黃縣城下。
呂萬株所在連擔負著解放火力發電廠的任務。他們不再像打偷襲戰時偷偷摸摸,而是雄赳赳、氣昂昂,正大光明地和敵人對打。敵人的殘余部隊力量已經所剩無幾,很快就被趕跑了。“當時連長叫我爬上煙囪,把日本的太陽旗扯下來,插上我們的旗幟。我二話不說,攀著鐵梯就往上爬。那煙囪50多米高,可我那時候根本就沒想過害怕,迅速爬上去扯下敵人的旗子,插上了我們的軍旗,下面的戰友們都歡呼起來,我也自豪得不得了!”
8月29日,日軍終于被趕出了龍口市。“我們高興得在海邊邊跳邊打槍,對著日本方向大喊‘小日本這下完蛋了!’,那個高興勁兒甭提了!”講述到這里,79歲的呂萬株老人臉上浮現出當年抗戰勝利時興奮的笑容,顯得明亮而燦爛,分外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