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主要分是二氧化硅,其它成分包括純堿、石灰石、石英等化學物質,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當玻璃混入某些金屬氧化物或鹽類時,會顯現出顏色,變為有色玻璃,可以用來冒充彩色寶石或玉石。
制造玻璃是古老的寶石仿制品原料,今天仍在使用。玻璃幾乎可以制成任何顏色,這一特性使得它成為一種廣泛運用的寶石替代品。
當然,天然玻璃也是存在的,所謂“天然玻璃”是指自然作用下形成的玻璃,屬于非晶質,硬度在6~7之間,其中有的也可以用作寶石,比如黑曜巖、玄武巖玻璃、玻璃隕石等,但價格基本都不高。
了解了這些,想必不用說大家也能知道玻璃與寶玉石之間的差距。下面再來分別說一說,如果大家遇到玻璃冒充寶石與玉石時應該如何鑒別。
玻璃冒充彩色寶石
>>>> 紅寶石
假紅寶石一般分三種
一種是用價值較低的彩色寶石冒充(紅色石榴石、紅色碧璽、紅色尖晶石、紅色坦桑石等)
另一種是合成紅寶石
還有一種就是玻璃冒充。
鉛玻璃充填紅寶石
拿鉛玻璃處理過的紅寶石來說,它并非通常意義上的人工合成寶石,因為鉛玻璃處理的紅寶石,通常品質太差,切割時容易破碎,因此被認為是人造寶石。
圖中標識Pb的亮色部位為高鉛玻璃
與傳統的充填處理紅寶石的表現特征不同,這類充填處理紅寶石內部通常存在部分晶形發育完好的針狀金紅石、磷灰石等結晶礦物包裹體及部分熱相變的長針狀硬水鋁石包裹體。
針狀金紅石包裹體
針狀硬水鋁石包裹體
磷灰石包裹體
由于高鉛玻璃體的折射率值接近天然紅寶石,導致玻璃充填物與紅寶石裂隙面之間的接觸界線不易觀察,二者表面光澤差異特征不明顯。
藍綠色閃光效應
藍色閃光效應
殘留的扁平狀氣泡群
購買紅寶石時,可以根據它獨一無二的特性,來與玻璃相區分:
紅色玻璃顏色均一,沒有二色性,包裹體單一,可見圓形氣泡,表面還可能有澆鑄的痕跡。但是,紅寶石是一種顏色呈紅色、粉紅色的剛玉,近似鉆石一樣的亞金剛光澤,且二色性明顯,常表現為紫紅/褐紅,深紅/紅,紅/橙紅,玫瑰紅/粉紅。
0.99克拉無燒血鴿血紅紅寶石
>>>> 藍寶石
有一種玻璃叫藍寶石玻璃,一般是指人工合成的藍寶石,與天然藍寶石有著很大區別,不過蘋果公司屢次想要嘗試用它代替手機屏幕,可見其與普通玻璃相比,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區分藍寶石和玻璃的辦法還是比較簡單的:
玻璃是高溫下壓模而制的,經過冷卻后會自然收縮,因此有平面向內凹的凹陷,借助放大鏡可以肉眼觀察(使用放大鏡時,不要直線聚焦,而應該斜向聚焦,才容易發現凹陷)。而藍寶石被打磨拋光后,表面會十分平整,不會有凹陷。
此外,玻璃有很多包裹體,最常見的便是氣泡了,而藍寶石是沒有的(但是潔凈無暇的藍寶石也不建議購買,因為極有可能是合成藍寶石)。
>>>> 碧璽
玻璃冒充碧璽,主要是將玻璃爆裂后進行染色,所以,在光源下觀察晶體的裂縫處,如果看到顏色有聚集,就說明是假碧璽。
此外,碧璽具有二色性和雙折射性,多角度觀察,可見到不同的顏色,而玻璃沒有。
>>>>坦桑石
坦桑石具有三色性,比如綠色的坦桑石常表現為藍色、紫紅色、綠黃色;褐色的坦桑石常表現為綠色、紫色和淺藍色;而黃綠色的坦桑石常表現為暗藍色、黃綠色和紫色,而玻璃沒有。
>>>> 尖晶石
天然尖晶石,可以通過辨別內部包裹體的特征,與人造尖晶石相區別。人造尖晶石的顏色濃艷、均勻,且包裹體少,偶爾可見弧形生長紋,但天然尖晶石不會有這些情況。
>>>> 石榴石
石榴石有很多天然的瑕疵,如果你看到一顆寶石,太干凈無瑕,太通透異常,太明艷靚麗,就要小心了,多為假貨。
玻璃冒充玉石
>>>> 和田玉
玻璃冒充和田玉,一般人還真看不出來,因為它們在自然光下,像羊脂玉一樣,溫潤無比,觸感厚實,只有在專業儀器下,才會露出真面目。
這種玻璃是經過特殊加工的,內部稱之為“脫玻化玻璃”,主要用來冒充和田玉、翡翠、寶石等。
鑒定辦法是比較玻璃和和田玉的重量,同體積下,和田玉比玻璃要重。此外,玻璃沒有和田玉的天然石紋,卻能看見氣泡或融流痕跡。
當然,外行人千萬別高估自己的眼力,買這種貴寶石,還是去靠譜的珠寶商那兒求購吧!買的時候看國檢證書,必要時立即復檢,以免看花眼。
>>>> 翡翠
將石英玻璃染色冒充翡翠,顏色非常艷麗,但是和天然翡翠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像這種玻璃冒充的翡翠,我們稱之為D貨翡翠。A貨是天然翡翠,B貨、C貨和D貨都是假翡翠,比如B貨是優化處理過的翡翠,C貨是染色翡翠,D貨是冒牌貨。
在鑒別時,認準天然翡翠的特性,其它有“異象”者通通保持懷疑態度。不管你是看出了真假還是沒看出來,都要查它有沒有國檢證書,覺得有必要就拿去做復檢,畢竟一顆好翡翠,最低價值也過萬,不可兒戲。
除了上述的幾種寶玉石,如果大家需要辨別一顆寶石是否是玻璃制品時,先要知道它是什么品種的寶石,再了解該品種寶石的特性,最后和玻璃的特性相對比,就可以鑒別出來了。
當然,如果實在分辨不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證書!或者拿到當地寶石鑒定機構做復檢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