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遠古神話傳說中有一位帝王,名叫少昊,位列五帝之一,也是神話故事里的西方白帝。那少昊帝現實生活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zhèn)發(fā)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此后考古學家經過多次挖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征的文化遺存。據此,考古學家把這些以黑陶為主要特征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大概范圍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屬銅石并用時代,大約存在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龍山文化時期相當于文獻記載的夏代之前或與夏初略有交錯,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河南、陜西、河北、遼東半島、江蘇等地,也有類似遺址的發(fā)現。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分布日照、濟南)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龍山文化時期城邑已經普遍存在,目前發(fā)現的龍山時期的古城遺址有50多座,其中堯王城遺址位于山東省日照市,面積達到五十萬平米,圍繞著堯王城還發(fā)現了兩城、丹土、東海峪三個城的遺址,并發(fā)現了城墻遺址。周圍更有眾多的三級聚落遺址,這里明顯就是以堯王城為中心的一個城市聚落群。發(fā)現的一個身高一點八二米的男性左臂上套有一個內徑65毫米的玉壁,分析得出應該是幼年就套上的,這說明這里已經出現了世襲貴族,他可能是一位首領或是一個祭祀。
少昊上古帝之一,贏姓,名摯。是東夷部落首領。史記上有兩處提到續(xù)少昊之后,一個是堯帝封伯翳,另一個是秦受封續(xù)少昊之嗣,史稱贏秦。對少昊的出身有多種說法,主流說法姓贏,東夷部落首領。也有黃帝后裔說。少昊的傳說有很多,但大多都互相矛盾,其中普遍認同的是,少昊出于窮桑(今山東省日照市),因繼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故稱少昊或小昊。他以鳥作官名,少昊氏最初立國于今山東日照一帶,后來建都曲阜。這也是龍山文化的主要地區(qū)。從地緣上可以確定龍山文化時期和地域和少昊的活動時間及范圍及其吻合。堯王城遺址實為少昊之都。
山東龍山文化的陶器已經普遍使用輪制技術。器型規(guī)整,器壁均勻,黑陶的燒制溫度達1000℃,細泥烏黑發(fā)亮,學者們稱為“蛋殼黑陶”。蛋殼黑陶是山東龍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反映了當時高度發(fā)展的制陶業(yè)的水平。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紋飾較少,主要有弦紋、劃紋和鏤孔等幾種。為其他文化所罕見。黑、薄、光、紐為黑陶的四大特點。其中城子崖出土的黑陶蛋殼杯杯壁只有0.5毫米厚,重量只有50克左右,是黑陶中的極品,今天想要燒制都非常困難。龍山黑陶是我國歷史上制陶業(yè)的巔峰。黑陶中以蛋殼黑陶杯為主要代表。酒器制作的精美,說明中華酒文化已經達到新的高度。
因修太昊之法,故稱少昊。設工正、農正,同時還“正度量”,觀測天象,制歷法,發(fā)明樂器,以鳥命官《春秋命歷序》說少昊傳8世,500年,《易緯稽覽圖》說是400年,后期青陽氏強力四征,重兵苦之,遺之美女。青陽之君悅之,營域不治,大臣爭權,遠近不相聽,國分為八?!兑葜軙な酚浗狻分艹瘯r熊盈諸族、徐、群舒、趙、秦貴族多是其后代??梢娚訇坏呐d起與衰落和龍山文化的存在相當。少昊陵古稱云陽山,位于曲阜城東4公里處的高阜上,有“中國金字塔”之稱。這可以對應龍山文化的巔峰正是少昊的興盛時期。
龍山文化的另一價值就是骨刻文字,其文字的布局和結構已經有規(guī)律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現,丁公陶文是最早能夠成立的文字,在這里發(fā)現一塊有十一個文字的陶片,這已經不是單獨的符號了,而是一句話,它比甲骨文要早700年左右。是解釋中國漢字起源的新依據。目前收集刻有文字符號的甲骨100多片及2塊玉殘片,共有600多個圖畫文字。
傳說中的“太昊”“少昊”原為東夷集群的總名,分指東夷族先后興起的兩大部落集團。司馬遷將其列為中國正史開端的“五帝”時代,東夷有許多部落集團,著名的有蚩尤部、顓頊部、帝嚳部、帝舜部、皋陶部、伯益部等,都出于太昊、少昊兩大集團。少昊時代對東夷的控制已經減弱了很多,如果少昊是一個人的話,那么在他死后,東夷部落已經出現若干強勢部族。從文獻上去分析,少昊后是蚩尤,蚩尤戰(zhàn)敗,東夷出現了幾個強勢部族,已經成為松散聯(lián)盟,基本能夠找到的有帝鴻、顓頊、少昊(少皞)、縉云、帝嚳、帝舜、皋陶、伯益等?!蹲髠鳌の墓四辍返溃骸八闯紙?,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禱機、饕餐,投諸四裔,以御魑魅?!薄妒酚?五帝本紀》中的記述是:帝鴻氏之不才子“混沌”、少嗥氏之不才子“窮奇”、顓頊氏之不才子“禱機”,縉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稱“四兇”。這兩段能表達的是東夷出現了分裂,大概是帝舜部落與顓頊、少皞、帝鴻、縉云等大戰(zhàn),后依附帝堯,借助帝堯的力量將其打敗。這也可以在考古上去印證為什么陶寺遺址雖然也屬于龍山文化,但區(qū)別還是很大的。
目前學術界認為龍山文化主要是東夷族的文化,主要印證是鳥圖騰崇拜,龍山文化器物中有大量的鳥形圖案和造型,鳥是鳳凰崇拜的前身和附屬。
少昊又稱為鳳鳥氏。少昊開始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的圖騰。后在窮桑即位大聯(lián)盟首領時,有鳳鳥飛來,于是改鳳鳥為族神,作為圖騰。不久遷都曲阜,所轄部族以鳥為名,有鴻鳥氏、風鳥氏、玄鳥氏、青鳥氏,共24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并以鳥名為官名,管理部族。
在文獻記載中,東夷集團的先祖太昊、少昊、帝舜、后羿、伯益等,都以太陽鳥為圖騰。《左傳》昭公十七年記郯子話:“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边@些對證已經可以認定少昊與龍山文化實為一體。
龍山文化遺址中祭壇、宮殿、宗廟遺存的發(fā)現說明當時已經有國家政權的存在了,而這個政權就是少昊部族。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龍山文化處于文明社會的形成時期,而少昊也是處于堯舜之前,也可以說明在虞朝之前或者與其同期稍早一些時期,處于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和江蘇、遼寧的一部分存在著一個以鳥為圖騰的聯(lián)合國度--鳳之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