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威海晚報】
兩年前,王女士渾身無力,身體虛弱,肝區有隱痛,飯吃不下,覺睡不好,精神及病痛的雙重折磨讓她備受煎熬。兩年后,她渾身感覺輕松舒適,吃得好,睡得香,肝硬化結節消失,與兩年前相比簡直判若兩人,王女士逢人便夸威海市中醫院肝膽病科醫術好。
50多歲的王女士來自河北,患有肝硬化。四處求醫無果后,偶然在病友口中了解到威海市中醫院肝膽病科主治醫師李璇治療肝硬化有一手,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前來就診。王女士苦惱地說,自己每天晚上劍突下至咽喉部位憋脹滿悶呼吸困難,令自己痛苦萬分,難以入眠。
李璇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得知,王女士舌質稍紅、舌體胖大、舌邊齒痕、舌下脈絡紫黑迂曲怒張、舌苔厚膩微黃。左脈寸關沉弦滑有力、右脈寸關中取弦滑沉取空虛。面色暗黃、神志清晰、聲音低微、精神萎靡不振、極度乏力,日常活動時納差、腹脹,并伴有蜘蛛痣和肝掌等癥狀。
最終,李璇診斷患者為早期乙肝肝硬化,后經肝臟瞬時彈性檢測儀檢測及CT檢查,進一步證實了李璇的診斷。隨即,李璇為患者制定了一套詳細的中西醫結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口服中藥、中藥穴位外敷和生物信息紅外肝病治療儀相結合的治療方案,為患者健脾和胃,益氣補血,利濕化痰,活血化瘀,降逆寬胸。
令人欣喜的事情發生了,一周后王女士感覺精神有明顯好轉,腹脹、乏力疲勞感明顯減輕,夜間劍突下至咽喉部憋脹滿悶及呼吸困難的癥狀消失。三周后王女士的各種癥狀基本消失,檢查結果顯示肝功能基本正常,兩個月后復查各項結果穩定向好,而且間斷治療兩年后,王女士的CT顯示肝內硬化結節消失。
“肝硬化中醫病名為'積聚',源于《內經》,統指腹內結塊,或痛或脹的病癥。”李璇介紹,通常病癥表現為積聚多病程長、纏綿難愈。常見乏力、納差、腹脹、肋痛、腰膝酸軟、目黃、小便黃等癥,部分病人可見肝掌、蜘蛛痣、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根據中醫診斷,“積聚”初期以實為主,治以攻邪為主,兼以扶正;后期多為虛中挾實,治當以扶正為主。多年臨床經驗,李璇總結出了一套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
具體來說,西藥多以保肝、抗病毒、利尿等治療為主。口服中藥因人而異、辨證論治。李璇介紹,中藥穴位外敷療法以經絡學說、臟腑學說為理論基礎,擬方用藥調膏,貼敷于穴位或配合熱熨、離子導入、灸療等方法治療肝病,具有簡便易行、療效顯著、副作用小等優點。此外,李璇還推薦患者使用生物信息紅外肝病治療儀,能夠迅速改善肝臟血液循環,使得血液中的藥物和營養物質能夠被肝臟大量吸收利用,同時利于肝細胞代謝物質的排出,降低門靜脈高壓,逆轉肝纖維化,減輕肝病癥狀,有效恢復肝功能。
家住經開區的金女士也是肝膽病科中西醫療法的受益者之一。金女士患有丙肝肝硬化六年有余,經過李璇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推心置腹的宣教以及出院后的及時隨訪,金女士的身體狀況良好,再未復發。
李璇研畢業于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期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及教學工作,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病、膽囊炎等病。“肝硬化并非'窮途末路’,很有可能'峰回路轉’。早期肝硬化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可以逆轉的,通過積極治療和改變生活方式,肝硬化變軟不是夢。”李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