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在一個能長期統一全局的強大朝代出現之前,社會往往經歷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分散格局,形成多國鼎立的局面。
一旦出現了長期統一并且強大的朝代,那么后面朝代之間的更替時間往往會很短,長則數十年,短則數年。
同時可以看到,與前一段王朝一脈相承的朝代往往是短命王朝,與前一段王朝背景隔絕的新朝代往往更持久、更強大且可延續生命力。同時,持續時間長且強大的朝代后期,中國社會往往會進入分散格局,又會形成多國鼎立的局面。
中國的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究其原因為何如此,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強漢出現之前,中國經歷了長達幾百年的春秋和戰國時期,期間多國鼎立,戰亂不斷。
多國鼎立
秦朝是個非常短命的強悍王朝,雖然秦朝統一了全國,但秦朝的內政一直延續著戰國時期秦國的傳統,內政歷史實際上已過幾百年,所以其內政早已腐朽,積累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并孕育了大量反對其統治的社會精英,其統一中國之后,很快就被強悍的漢朝替代。
而建立漢朝的精英人物和利益集團來自楚人,與秦朝的文化背景相差甚遠,所以漢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突出強大的王朝。
漢之后,中國陷入了三國鼎立的三國時期,魏暫時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并由魏國內政主流勢力的司馬氏一族統一中國為晉,但由于其內政源自三國時期的魏,甚至是延續著漢朝的文化,同樣在內政中積累了復雜的社會矛盾,無法疏導社會矛盾,并造就了眾多反對勢力,最終被外來民族所擊潰。
晉朝建立不久,由于外族入侵,使得中國進入了中央政權松散的南北朝時期,同樣是多個朝代輪流坐莊,并且小國林立。雖然拓跋突厥人建立了一個穩定而只能統治中國北方的北魏政權,但是也很快分割成了北周和北齊,后北周滅北齊。
從漢朝后近400年的歷史看,中國社會的格局混亂,漢文化統治勢力范圍,受北方外來民族侵入,中國社會處于多文化融合階段,漢文化逐步地同化了北方外來民族文化,孕育了更加博大的漢文化,從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盛行和書法的流行可以看出來,中國正在孕育著更加強大的文化,培育著更加豐富的文明。
盛唐后期,“安史之亂”使盛唐走向衰弱,中國的中央集權統治變得薄弱,中國出現了長達百年的多國林立的社會格局。
北周的將軍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宋朝雖然軍事薄弱并飽受外族騷擾,但其文化發展和融合力卻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
雖然宋朝存在了近300年,但當時的中國經歷了南、北宋朝與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和西夏等多國并存的局面,并沒有真正的統一,中華大地依舊是多國鼎立的局面。
由于宋朝難以應對北方外族施加的強大軍事壓力,使得宋朝難以真正統一中國,其政權影響力也僅僅局限于中原地區。究其原因就是其根基源于前朝的南北朝時期文化,沒有從開始形成獨立統一的精英集團,社會矛盾一直延續,反叛精英層出不窮。
唐朝后近400年的五代以及南北兩宋與遼、金并存的歷史,非常類似于,漢朝后近400年的三國、魏晉和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格局分散,漢文化統治勢力范圍受北方外來民族侵入,社會處于多級文化交融階段,漢文化也通過逐步吸收,并同化北方外來民族文化, 從宋朝的詞和書畫可以看出,中國正在積累更加寬厚的漢文化。
宋朝后,起源于北方大漠的蒙古族人建立了元朝,統一了中國并成就了版頭最大的華夏帝國。由于受草原游牧文化影響,元朝是個類似于秦、隋的短命的霸權王朝,在統一中國后不久就分裂成各個獨立的藩國。
元朝分裂后地圖
近400年受外族干擾和統治的漢族,終于從淮河流域的楚國文化奮起反抗,由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統一了中國,恢復了漢人在華夏的主導統治地位。
明朝后期,由于國內反叛運動不斷,并且雄踞關外的滿清帝國逐步占據了與明朝的軍事斗爭優勢,明朝被滿族人建立的清朝替代,中國又被非漢人的政權統治。
清朝的統治在前期還是非常強悍的,但是伴隨著西方工業文明的出現,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逐步走向沒落,并進入了近百年的被外國列強瓜分和蠶食的時代。
從秦漢、隋唐、元明清為主線的漢文化中國歷史,可以看出中國歷史的發展規律。
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每一次飛躍,總是在近400年的文化融合和沉淀之后發生的。并能鑄就近400年的輝煌歷史。
近400年的輝煌后,總是伴隨著近400年更加復雜的外緣文化入侵,并通過幾百年的融合與積累,再實現漢文化與文明的飛躍。
秦朝前,近400多年的春秋與戰國歷史,中國文化的相互作用與交融局限在中原文化,特別是明朝后近300年(1600-1900),中國的漢文化和文明先后經歷了比漢,唐朝后更加殘酷的外族和跨洲際外國文化勢力的入侵和破壞。
但是我們總會看到每次漢文化總是能融合并沉淀下入侵文化,形成更強大的漢文化與文明,并使中國的歷史向著更高的高度飛躍。
縱觀中國歷史,中國歷史發展是延續著400年的積累、400年繁榮的軌跡發展。
從這個規律看,21世紀的中國,正處在與強漢、盛唐、大明王朝相似的歷史時期,新中國將開辟面向世界的炎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