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是極為珍貴的軟玉品種。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就有“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黃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為偏色,時亦有之,故而令人賤黃而貴白,以見少也……”這無疑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上等黃玉出產較少,身價在羊脂白玉之上。
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新版和田玉地方標準對黃玉的描述為:淺——中等不同的黃色調,經常為綠黃色、粟黃色、帶有灰、綠等色調,半透明至微透明狀,質地細膩致密,油脂——玻璃光澤,可見綹裂、雜質及其它缺陷。
能看懂這是什么?
其實廣義的說:主色調是黃顏色的軟玉,都叫黃玉,狹義的說黃玉又可以分的比較細。
首先分成2個大塊來定義區分一下黃玉:第一大類是籽料黃玉、第二大類是山料黃玉即民間說的黃口。
目前民間說的黃玉 一般指黃玉籽料,和田黃玉籽料的形成同白玉的形成一樣,都是和田玉的原生礦經風化脫落后,再經流水運送到河水的下游河床,期間這些玉料經河水的不斷沖刷與磨蝕,讓和田黃玉籽料細膩光滑。產于新疆昆侖山、阿爾金山一帶的且末地區,極為稀少,產出塊度也較小主要有淡黃、甘黃至黃閃綠色。黃玉的顏色一般比較淡,黃色鮮艷且濃艷的極為罕見,優質黃玉價值高于羊脂白玉。
玩玉的朋友一直認為雞油黃為上品
黃口料,屬于和田玉系列,通常指的是和田玉山料黃口料和戈壁黃口料,是一類帶有黃綠色調特征的和田玉原料的統稱。黃種泛青黃,而且黃口料表面光澤溫和柔潤,優質級別的黃口完全達到黃玉標準,官方也認可,只是很多人并不懂。
黃口料的產地也并不局限在新疆,一般有四個產地,一個是若羌的黃口、一個是且末的黃口、還有一個在遼寧省,叫黃白老玉、最后就是青海的黃口了,這里和玉大叔特別提一嘴東北的這個黃口,那也是非常的出名,主要產自遼寧鞍山境內岫巖偏嶺鎮,因為色澤鮮亮,肉質油潤也被很多玩家追捧,但產量比較少,找到上乘的料子更加的難。
這么多種山料黃口,該如何區分呢?簡單說一下以上幾種黃口的區別:
▲若羌黃口
若羌黃口:色調暖黃,也有一部分偏綠色的黃口料。大部分純黃,但是往往和糖玉伴生,所以帶些糖色。
▲且末黃口
且末黃口料青色調更為常見,甚至可以說以青色為主,略顯黃色。
▲青海黃口
青海黃口出現的時間不長,但是產量挺高,現在市場上見到的很多都是青海的。從顏色上,青海黃口比較偏向黑山的那個顏色,有點青調;從質地上,青海黃口還真是比較透比較青海,某些料子比較類似東北黃口的質地。
東北黃口,當地人通常稱為黃白老料。這種是比較典型的,也比較好分辨的。這類料子的標準器可以參考紅山,遼博有參展的標準器。這種料子能不能稱為黃玉就見仁見智了,畢竟紅山很遙遠,見過真紅山的太少太少。標準參考下圖,雖然拋了高光,但其實玉質非常典型。但是東北黃口可怕之處,就在于其中的一種料子幾乎與若羌的無法分辨。此外,東北老黃料比較常見,常用來冒充新疆料,一般色澤比較艷麗但是肉質結構較為雜亂疏松,往往有寬寬的短水線狀結構。
黃口料中還有一類為人所不熟知的,就是來自策勒的戈壁黃口,戈壁黃口料子細膩,而且油性很好,對喜歡戈壁料的玩家來說,戈壁黃口是個不錯的選擇。
若羌縣戈壁料最具代表性的是黃玉戈壁料。但是真正的黃玉其實很少,市面上也很難遇到正黃色的戈壁料。現在市面上大多數是黃口料。
若羌縣黃口戈壁料
若羌縣黃玉戈壁料
若羌縣黃玉戈壁料
若羌縣青黃口戈壁料
在若羌以東的羅布泊淤泥河區域,產出的黃口戈壁料,多數為黃綠色,少數偏黃或接近正黃,和若羌南邊戈壁灘產出的相比,略顯水透,但是顏色鮮嫩舒服。若羌羅布泊整個區域產出的戈壁料大多數肉質細膩,以黃口、黑青、青玉為主。
若羌縣羅布泊黃口戈壁料
2、阿爾金山腹地
另一個產地要著重說一下,若羌阿爾金山腹地的戈壁料,這片區域屬于高海拔無人區,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每年只有夏季才能進入這片區域撿戈壁料。阿爾金山腹地的戈壁料以黃玉、黃口、青玉為主,塊頭較大,大多數帶土沁皮和黑皮,肉質細密干凈。
若羌縣不同色系的戈壁料
若羌縣不同色系的戈壁料
很多時候我們說,和田玉不要去追求顏色,玉質才是最關鍵的,要玉質圓潤。但對黃口料來說要去追求顏色,黃口料是越黃玉質越好,是的,顏色越黃越好。
對于玩玉者來說,一些和田玉比較偏的品種,其實很漂亮,質量也很好,而且存世量并不多,但大多數人沒有認識到它們的價值。比如黃口料,比如翠青、塔青,以及戈壁料等等。都是和田玉中的精華,很值得收藏,如果遇見了一定要認真對待,如今已經不是那個以白為美的時代了~
其實看懂玉的產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夠看懂玉質,了解它的缺陷,并懂得欣賞它的美。很多人只認籽料,認為其他料都不值得玩,其實山料、戈壁料里有很多很好的料子,它們就像故事里的灰姑娘一樣,等待著有識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