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統治印度約200年,這200年是印度被極度貧困和饑荒折磨的200年,也是英國逐步走向工業化的200年。英國統治前,印度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為23%,與歐洲相當,英國人離開時,已降至不到4%。而與此同時,蒸汽機、火車等相繼在英國發明,英國引領的工業革命席卷全球。
那么人們好奇,英國究竟從印度掠奪了多少錢?答案是45萬億美金!
這是著名經濟學家烏特薩給出的答案。折合人民幣約300萬億元,要知道2018年中國的GDP也不過90萬億元。可以說,英國進行的工業革命幾乎全部是靠從印度掠奪的資金資助的。
在統治的200年間,英國人每年都會抽走相當于印度政府預算26-36%的資源,如果這些資源和錢留在印度,那么印度在醫療保健和社會福利等指標上或許早已經遙遙領先。
印度還被迫成為英國最大的出口國,英國向印度出口糧食并征收高額稅收,這使得印度國內糧食價格居高不下,購買力下降,饑荒蔓延。1900年,印度每人每年消耗200公斤糧食,獨立時下降至了137公斤。最可怕的是,其間有1500萬至2900萬印度人因饑餓而死亡。
比較著名的事件是在1943年,著名的丘吉爾下令將食物從饑餓的印度轉移給供應充足的英國士兵和歐洲庫存之后,大約400萬孟加拉人在饑荒中死亡。而自從印度獨立之后,再也沒有發生過饑荒。
印度和孟加拉國曾經有能力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紡織品出口國,他們的棉花廉價而精致,手搖紡織機可以生產出全世界都認可的面料。但有報道稱,英國人切斷了紡織工的大拇指,打破他們的織布機,對印度布料征收關稅。在當地的制造業被破壞后,英國從印度和孟加拉國帶回廉價原料,在本國蒸汽工廠制造成成品,再賣給印度和世界。而印度的織布工則成了乞丐,制造業崩潰了,曾經的紡織品生產中心城市人口下降了90%,印度在世界出口中的份額也從27%下降到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有250萬印度人加入了英國軍隊進行戰斗,到最后,英國向印度支付了30億英鎊戰爭債務中的12.5億英鎊,但這僅僅是殖民剝削的冰山一角。
英國人常為自己在印度的所作所為辯解。印度的鐵路建設就常被提到,它被視為英國殖民期間對印度的一大貢獻,然而,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印度的大部分鐵路建設一開始并不是為印度人民服務的,而是為了將印度的原材料運到港口,并最后運往英國。
并且英國公司在鐵路投資上賺得砰滿缽滿,印度鐵路建設每公里的成本是同時期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兩倍,印度政府只能通過稅收支付這筆巨額費用。
英國人從印度掠奪的最貴的單件物品,是一顆叫做“光之山”的鉆石,它被鑲嵌在伊麗莎白女王的無價皇冠上。很少有人知道它來自印度,這顆105克拉的鉆石曾是當時最大的鉆石,曾由印度莫臥兒皇帝保存。但它后來被東印度公司奪走,并于1877年被宣布為是印度皇后贈送給維多利亞女王的。
自1947年兩國從英國獨立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都聲稱擁有鉆石的合法所有權并要求其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