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寶十五年,這一年對于已經72歲的唐玄宗來說無疑是震撼的。
對于安祿山來說,唐明皇李隆基出逃,自己遙領兩京之地,可以說成為了實實在在的燕國皇帝。讀這段歷史的時候,最讓人扼腕嘆息的莫過于潼關失守,長安淪陷,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更加激發了人們對盛世大唐的一絲絲悲情。
這年春天,安祿山還在洛陽城內舒舒服服的當著自己的大燕皇帝,可以眼前的處境卻更為讓他苦惱。洛陽西面的潼關遲遲無法攻破,洛陽東面的河北戰區又被郭子儀、李光弼強行切割。如果安祿山的范陽大本營被迫,自己仍然被拒潼關之外的話,那么對于已經興兵反叛的安祿山來說,給他可選擇的道路無疑只有死路一條。
安祿山為了能夠打破這種僵局,命令駐守陜郡的前鋒將領崔乾佑瘋狂的進攻潼關,可是一連幾個月的時間,崔乾佑的部隊就是拿不下潼關,還損失了不少兵馬。鎮守潼關的哥舒翰就是想讓安祿山的前鋒部隊被擋潼關之外,兵馬彈盡糧絕,無功而返。
可是,這一年上天似乎格外照顧興兵反叛的安祿山。
因為,正當哥舒翰鎮守潼關的時候,唐王朝的內部再一次出現了爭斗。宰相楊國忠深深的明白,安祿山反叛的口號是“誅殺奸臣”,雖然這只是安祿山反叛的一個幌子,可是如今長安城幾乎所有的部隊幾乎全部屯集在了潼關,萬一哥舒翰變節了怎么辦?
手握二十萬重兵的哥舒翰這個時候成了楊國忠最為擔心的一個人,因為安祿山還在潼關之外,可是手握二十萬大軍的哥舒翰可是在潼關之內,這些兵馬拿下長安城簡直就是不在話下,更何況哥舒翰會不會因此用自己的人頭來換取大唐王朝的太平?
這一切的一切都使楊國忠不得不挑起一場內斗,一時間,楊國忠在玄宗皇帝的身邊吹起了耳邊風,玄宗皇帝聽了之后,內心也真的一顫,如果哥舒翰真的揮軍長安,誰來抵擋?
為了能夠防備這種突發情況,玄宗皇帝下令讓楊國忠去加強在長安城外的防守,楊國忠便派遣了自己的心腹將領杜乾運臨時招募了一萬的將領駐守在了灞上,以此來防止哥舒翰反撲長安。
哥舒翰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深諳朝堂規則他自然知道這是楊國忠給了擺了一道,駐守在灞上的士兵不是為了防御安祿山大軍的,就是楊國忠派來提防自己的。盡心竭力鎮守潼關的哥舒翰大怒,他上奏玄宗皇帝為了能夠保持戰線統一,希望能夠將灞上的軍隊指揮權也交給自己,玄宗皇帝欣然允許。
因為玄宗皇帝此時并不知道楊國忠正在和哥舒翰進行內斗。
擁有了長安城附近所有統兵之權的哥舒翰,立馬讓駐軍灞上的杜乾運前往潼關議事,杜乾運剛剛抵達潼關,就被哥舒翰下令斬殺,哥舒翰此舉沒有給宰相楊國忠留下一點面子。
在盛世王朝的危亡之際,這兩個文臣武將居然還有時間內斗,他們倆的內斗無疑讓已經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陷入了萬死之地。
與此同時,玄宗皇帝聽到了一個消息,安祿山派往陜郡的前鋒將領崔乾佑目前只有不到五千的人馬,玄宗皇帝親自下令讓駐守潼關的哥舒翰出兵搶奪陜郡,沒有人知道玄宗皇帝從哪里得到的這個消息,也沒有人知道這次主動出擊是好還是壞。
大家只是知道:君命難違。
只有哥舒翰心里明白,這一切一定是楊國忠在背后搗鬼。不僅如此,幾天之內玄宗皇帝接連下發了十幾道詔書,玄宗皇帝的瘋狂舉動就是想讓哥舒翰出兵。
無奈之下的哥舒翰在憤怒、郁悶中帶領著將近二十萬的大軍從潼關出征,帶兵攻打陜郡。可是這一次的哥舒翰也許都不會想到,自己正在朝著地獄之門一步一步的邁進,而這地獄之門還一口將長安城瞬間吞噬。
為了能夠合理規避風險,哥舒翰在潼關留守了少量兵馬,帶領了十八萬大軍前往陜郡,當哥舒翰到達靈寶的時候,停下了行軍的腳步,看著眼前的高山峻嶺,哥舒翰心里面不止一次的質問自己,這一次一定有埋伏。
于是,在大軍抵達靈寶之后,哥舒翰下令將十八萬大軍分成了三隊:
第一隊:哥舒翰帶領三萬大軍親自北上渡過黃河,占據黃河北岸高地,負責警戒
第二隊:王思禮帶領五萬大軍作為前鋒部隊,沿著嘉峪關小道進軍
第三隊:龐忠帶領十萬主力大軍,作為后續軍團,徐徐推進
靈寶這一塊地方哥舒翰之所以謹慎,是因為通往陜郡的道路只有一條,而這狹窄的通道長達70余里,這條狹長通道的兩邊均是高山,這數十萬大軍一旦中了埋伏,幾乎就是全軍覆沒,完全沒有生還的可能。
在王思禮看到帶領著前鋒部隊進入這條狹長的通道后,突然看到了少量的燕軍,而且他們均呈現出一副懶散的樣子,唐軍這次放下心來全速進軍,三萬前鋒部隊瞬間全部都擠在了這條狹長的通道,全速前往陜郡。
可是他們不知道,前面那些懶散的士兵僅僅是誘餌,燕軍真正的主力部隊在山崖之上,還有唐軍的后方。
在唐軍的三萬大軍全部進入這條狹長通道之后,在山崖之上的崔乾佑下令將石塊、滾木全部投下山崖,瞬間大軍瞬間大亂,完全無法退出這個通道。與此同時,崔乾佑還下令在通道前方燃燒枯草,全部堆積在了通道的前方,這下唐軍根本完全失去了戰斗力,在濃煙滾滾之中,唐軍慘叫聲一片。
而在這條狹長小道的后方,崔乾佑派遣了一支小部隊突襲到了唐軍的后方。
先鋒部隊被困,龐忠的十萬大軍、哥舒翰的三萬大軍竟然全部潰散了,崔乾佑用了僅僅一天的時間就橫掃了十八萬的大軍,這對于任何人來說絕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黃河北岸的哥舒翰在大軍潰散之后,帶領著幾百的親衛兵從蒲坂津西渡黃河,灰溜溜的跑回了潼關。
到了潼關只看,守軍僅僅剩下了八千,哥舒翰一看干脆放棄了潼關。
無奈之下的哥舒翰再次開始了自己的逃亡計劃,跟隨他逃亡的將士看著潼關失守,哥舒翰作為行軍統帥既然棄而不戰,所以回到長安也是死,逃跑也是死。還不如用哥舒翰的人頭換取后半生的榮華富貴合算,當哥舒翰逃亡到關西驛的時候,他手下的那些士兵們將哥舒翰綁了起來,送給了已經攻占潼關的崔乾佑。
哥舒翰被迅速押往安祿山所鎮守的洛陽,隨后被斬首。
唐玄宗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瞬間驚訝的說不出一句話,潼關失守,長安不保,自己作為大唐王朝的帝王,安祿山第一個殺的人絕對是自己,玄宗皇帝在欣然聽取了楊國忠的”逃亡川蜀“的計劃,玄宗皇帝在欺騙和謊言之中征召了將近千匹戰馬,所有的宮廷禁軍將士保護玄宗皇帝逃亡西南川蜀之地。
可能玄宗皇帝不會想到,自己此次的逃亡不僅僅葬送了自己的帝王之位,還失去了那個他摯愛一生的女人。那些禁軍將士在走到馬嵬驛的時候突然不走了,這些禁軍將士隨著玄宗皇帝的流亡,處處受到楊國忠的氣,還經常沒飯吃,他們太需要一個發泄的對象了。
禁軍最高統領陳玄禮看到這種情況,他知道這場悄無聲息的政變需要一個人的鮮血來買單,這個人正是唐帝國的宰相楊國忠,當隨行逃亡的吐蕃使節和楊國忠要點食物的時候,陳玄禮大喝一聲:
“楊國忠妄圖勾結乎虜,大家快殺了他!”
一時間,禁軍士兵迅速嘩變,在一片亂斗之中,宰相楊國忠被剁成了肉醬,腦袋也被割下來掛在了驛站的門口。可是這場政變還遠遠沒有結束,殺紅了眼的士兵們順手殺了楊國忠的兒子、吏部侍郎、御史大夫統統被殺,嘩變士兵火速將玄宗皇帝的屋子也圍了起來。陳玄禮知道這些士兵們他們還想殺一個人,他就是被玄宗皇帝視為一生摯愛的楊貴妃。
當陳玄禮將將士們的想法傳給高力士,高力士再傳給玄宗皇帝的時候,玄宗皇帝的內心就像被人強行撕裂了一樣,無奈的揮了揮手。隨后,高力士用三尺白綾結束了楊貴妃的一生。
馬嵬驛將士嘩變之后,玄宗皇帝繼續西逃,一直到了扶風的時候,黎民百姓跪求玄宗皇帝留下來鎮守長安,可是無論百姓曾經流下了多少動人的眼淚,仍然阻擋不了玄宗皇帝逃亡蜀地的決心。
此后太子北上逃往靈武,玄宗皇帝南下逃往蜀地,這一次分別玄宗皇帝和太子李亨的命運被強行分割了,剛剛到達靈武還沒有三個月的時間,太子李亨就在大臣的擁立之下做了皇帝,而遠在成都之地的玄宗皇帝搖身一變成為了太上皇。
也許對于唐王朝的袞袞諸公而言,這位唐明皇早已經失去了作為一位帝王的資格,在大唐亂世中的李隆基已經徹底成為了一名歷史罪人。在未來無數的歲月中,當人們在回憶曾經繁花迤邐的大唐盛世時,仍然回想起曾經締造這片盛世王朝的帝王,棄錦繡江山而不管,棄萬眾黎民而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