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代中國疆域的討論。古代中國從秦漢時起,就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即“多元一體”,有統一和分裂,至近代最終統一,形成為近現代的中國。古代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及其分裂時各割據政權都有自己的疆域和邊疆,這就是古代中國的疆域和邊疆,也是中國傳統史地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現今國內學者多持一種觀點,古代中國疆域、邊疆,不能用近代主權國家(即“民族國家”)的概念來套。近代主權國家,按西方學界的理論,主要由人民、領土和主權三要素構成,古代中國或古代世界各國多不能以此來解讀疆域、邊疆問題。
中國歷史上的疆域和邊界問題。確定古代中國疆域或由此產生的邊疆的標準,只能用國際上通用的標準——行政管轄,只有歷史上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管轄到的地方和民族,才是歷史上中國的地方和民族。當然,古代的行政管轄與近代主權國家的行政管轄不完全相同,但有行政管轄的范圍,即疆界和疆域、邊疆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古代國家管轄方式與其疆界和疆域沒有近代主權國家那樣嚴格,管轄方式及本質有所變化,近代國家邊界與領土的觀念更為強烈,且與國家主權緊密聯系在一些。古代中國無論統一或分裂時期的各政權都有一套管理自己控制地域(即疆域)的制度。先秦時期的封建分封制,秦漢以后的郡縣制和在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執行的屬國制、都護制、羈縻府州制、土司制等,就體現出古代中國對其疆域和邊疆的管轄制度,正是有了這些管理制度,才使人們對古代中國的疆域、邊疆確定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標準。
中國邊疆學發展的歷程及其特征。中國邊疆學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時期:萌芽時期,即清代嘉慶、道光年間興起的西北史地研究之學及1840年鴉片戰爭前后開始注重對邊疆地區的研究。當時 清朝一部分有識之士,包括任職的官吏、文人學士,鑒于中原與西北邊疆民族接觸日益增多,迫切需要了解其情況,以“安邦定囯”。因此, 這 一時期以西北史地及研究邊疆民族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論著、 譯著大量問世,涉及的領域構成了今天稱之為“中國邊疆學”的主要內涵。初步形成和發展時期,即20世紀30至40年代,以“邊政學”為主的邊疆研究,從理論和方法等方面,初步奠定中國邊疆學基礎。在西方列強,特別是日本侵華的抗戰時期,中國的邊疆地區首當其中,為日本等列強侵略和宰割的對象。在這民族和國家存亡的關頭,全國各階層,特別是國內有識之士,更加關注邊疆,一時關于邊疆的論著如雨后春筍,紛紛出版發行,各種報刊均有關于邊疆的報導和評論。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邊疆研究繁榮及重新構建現代中國邊疆學學科的時期。2000年之前,邊疆研究仍然是邊疆史地之學,雖在實踐上有所突破,然于中國邊疆學本身的理論構建,除少數論著之外,卻無多建樹。2000年以后,邊疆研究重心轉向邊疆現實的研究;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學者紛紛加入邊疆研究之中,使原來以歷史學為主導的邊疆研究向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方向發展;發表、出版有關邊疆的論著數量和質量超過以往任何時期。
中國邊疆學學科基本理論的構建。通觀上述中國邊疆學發展歷程及特征,事實上,20世紀30至40年代的“邊政學”已經初步奠定了中國邊疆學的理論基礎。因此,當前構建的中國邊疆學可稱之為“重新構建的現代中國邊疆學”。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特別是國內學者對構建現代中國邊疆學學科的不懈追求,目前在中國邊疆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框架上已達成共識。這些共識,雖然在表述上有所不同和個別問題上有不同意見,但其基本含義或精神是一致的。這些共識,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中國邊疆學是研究中國歷史及現實中國邊疆(包括陸疆和海疆)的一門綜合、交叉的學科。它既是基礎學科,也是實用學科。第二,從縱的方面看,邊疆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有自己形成、發展變化的歷史,這應是其與歷史學關系密切的原因。因此,中國邊疆史地學、邊疆考古學當為中國邊疆學的主要分支學科;它事實上,也涉及歷代對邊疆的治理,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族,與許多學科相交叉。從橫的方面看,邊疆又是一個地域的概念,是一個國家疆域內區別于其他地區且鄰近邊界的地區,有它獨特的地形、氣候、礦產和生態環境等自然條件。這與自然科學中許多學科地理學、地質學等相關,也包含了這一特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諸多方面的問題。
一般認為,既然中國邊疆學是一門綜合、交叉學科,其研究方法應是多元和復合的。如馬大正先生所說:“從研究方法言,是多種學科研究方法的整合。”需要補充的是,在研究中國邊疆時,視其研究內容有時會偏重某一學科的方法,同時兼采用其他學科的方法。如研究邊疆治理,則主要采用政治學的研究方法,而兼用歷史學、民族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
關于構建中國邊疆學學科的建議。一是繼續探索構建中國邊疆學學科的理論問題,通過爭鳴和相互探討,盡可能在一些重大理論上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見。二是在邊疆問題日益凸現的今天,應更加重視和加強邊疆現實問題的研究。三是盡快成立全國性的“中國邊疆學學會”及各分會,加強各地區、各相關機構的協作,并出版有關中國邊疆學的刊物。四是繼續在相關的研究機構及大學內,建立專門研究中國邊疆的機構,并充分發揮其在邊疆研究中的作用。五是依據中國邊疆學為綜合、交叉多學科的特點,在政治學、民族學、社會學、經濟學等一級學科之下,設置中國邊疆學或其分支學科的二級學科點,培養更多、質量更高的邊疆研究人才。六是國家和有關邊疆省區、大學等對邊疆研究加大人力、財力的支持力度。七是加強與國外邊疆學研究機構和學者的交流,互派留學生、舉辦學術研討會。
責編:鐵顏顏
供稿:張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