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明姓:
明氏圖騰
明,即明亮。亦稱光明、明亮。甲骨文中的“明”字,左邊是一個窗戶,右邊是一彎殘月,表示月光會從窗戶照進去,給人們帶來光明。
起源:出自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丞相百里奚之子百里視,以先祖名字為姓。虞仲之后有百里溪,為虞國之公族大夫。晉獻公滅虞(今山西平陸)。春秋時期,秦國丞相百里奚之子百里視,字孟明,為秦國將軍。百里視驍勇善戰,擊敗過當時最強大的晉國軍隊,為秦國后來在西部稱霸奠定了基礎,子孫以字為姓。
得姓始祖:孟明
百家姓沙姓:
沙氏圖騰
沙,本義為水中細碎的石粒,會意字。從水、從少。表示水少了,沙子就出現了。“水多則汪洋,水少則見沙。”說的就是這個理。甲骨文和金文的“沙”字,流水邊有4到6個小點,也表示河邊細小的石粒。
起源:1、源于姜姓,出自神農氏炎帝之后代,以先祖名號為姓。炎帝部落有個臣子叫夙沙氏,后簡為沙氏。
2、源自西周至春秋末期的古沙侯國,以國為姓。沙侯國,亦稱涉侯國、涉國,是西周時的一個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大名。涉國之地歸屬趙國,西漢時改為沙縣。
3、源于子姓,系周代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后代,食采于沙邑(河南寧陵),以邑為姓。
得姓始祖:神農氏
百家姓薄姓:
薄氏圖騰
薄,本義指草木交錯,互相依存。引申有迫近、緊迫、依附、輕微、少量、貧瘠等含義。薄也同亳,同為地名。
起源:1、出自姜姓,以國為姓。薄姓是姜姓的后代,上古時有薄國,相傳是炎帝后裔的封國,后代子孫以國名為姓,稱薄姓。
2、出自子姓,以邑名為姓。春秋時期,宋國有大夫被封于薄城(今河南商丘北),后代子孫以封邑名命姓,稱薄姓。
得姓始祖:商湯
百家姓伏姓:
伏氏圖騰
伏,“伺人也”。即守候之人。“伏”的甲骨文如一個人屈著身子在等候。金文則在人旁臥著一條狗,更加形象的表達了“伏”的本義。
起源:源于風姓,上古太昊伏羲氏的后裔,以先祖名為姓。傳說,生活在“華胥之國”的華胥氏,到一個風景特別的雷澤去游玩,偶見巨大的腳印,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受感而孕,生下一個兒子,取名“伏羲”。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開始繁衍人類的任務,就是交給了伏羲女媧兩兄妹。人類在遭到洪水后,人煙斷絕,僅存他們二人,他們為了延續人類,便結為夫婦。
得姓始祖:伏羲
百家姓岑姓:
岑氏圖騰
岑,本義是山,小而高的山曰岑。
起源:1、出自姬姓,為西周初期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后,屬于以國名為姓。周朝時,周武王姬發將父王(周文王)異母弟姬耀封為岑子,將其堂弟姬渠封于岑地(今陜西韓城),建立了岑國,其后代以國名為姓,已有三千余年的悠久歷史。
2.、出自小數民族中有岑姓。根據《姓氏考略》所記載的:“望出南陽,又,兩越娌人多岑姓”,則南方,是有很多李伍姓岑的外族的。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蒼梧縣的西南有一縣名為岑溪,貴州有一個叫做岑鞏的地方,不過,源自古公亶父的漢族岑譽坦姓,后來主要是繁衍于河南省的南陽一帶,所以只要按著自己家族的播遷經過逐步推溯,今日岑姓的人士也不難找到自己的真正血統和來處。
3、新朝末,劉秀起兵新野,在以岑彭為代表的一批文武英賢輔佐下,建立了東漢政權。岑彭持軍有方,英勇善戰,是被漢明帝冊封的二十八宿之一。漢以后的華夏岑氏族人,遂尊奉“舞陰侯征南大將軍”
得姓始祖:姬渠、岑彭
百家姓習姓:
習氏圖騰
習,本意是練習,學習。習的甲骨文像鳥在日光下飛行,另一種說法是表示鳥在日光下練習飛行。
起源:1、源于姬姓,以國為姓。中國古代春秋時期有諸侯國習國(今陜西丹鳳武關附近少習山一帶),滅國后,其后人有的以原國名為習姓。漢代有習響,曾出任陳相。習氏后人尊習響為習姓的始祖。
2、源于姬姓,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有地名少習,在今陜西省商洛市商縣東180多里,后稱為武關,居其地者,有人以地名為習姓。
得姓始祖:習響
百家姓胥姓:
胥氏圖騰
胥,“樹名也”。一種樹木之名。胥,也是一古地名。
起源:1、古胥國是唐虞時期的古國,建國于敖地,又稱胥敖,故地在今河南偃師,以國名為氏。
2、胥姓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認為胥姓來自華胥氏。華胥生男為伏羲,生女為女媧。
3、晉國有個大夫叫胥臣,他的兒子叫胥甲,胥甲的兒子叫胥克,胥克的兒子叫胥童。這是胥姓的一支,世代相傳,是今天胥姓的一個主要來源。
得姓始祖:胥臣(晉惠公下臣)
百家姓保姓:
保氏圖騰
保,本意是保護,保人,保甲(舊時戶籍的一種編制)的意思。
起源:1、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公族后裔保,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路史》記載,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后裔名保,其后代以祖上名字之“保”為氏。
2、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將領王保保,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王保保逝世后,其妻毛氏從亡(自盡殉葬),其妾攜幼子王泛海遷居崇川(今江蘇南通),其后裔子孫取先祖名字“保”為姓氏,稱保氏。
3、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禮官保章氏,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得姓始祖:保立宇
百家姓和姓:
和氏圖騰
和,指與聲音相應,和諧地跟著唱。和,由口和禾組成,禾的甲骨文像一顆成熟的谷子,下有根、中有莖、上有葉,頂上一株垂向一側的谷穗禾表示完整的谷子。
起源: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堯時,重黎原的后人羲和為掌管天地四時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職官為榮,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
得姓始祖:卞和(春秋名人)
百家姓藺姓:
藺氏圖騰
藺,即燈芯草。多年生草木,生長在沼澤中,莖簇生,內充滿乳白色髓液,莖髓俗稱“燈草”。
起源:出自姬姓。春秋時,曲沃成師之子萬因功被封于韓(今陜西韓城),建立韓國,爵位子爵,稱韓子。子孫以韓為姓。傳到韓厥(即韓獻子)時,厥的玄孫韓康,在趙國為官,因功得封藺國(今山西柳林,一說在陜西渭南),藺國是趙的屬國,韓康是開國之君,子孫以國名為姓。
得姓始祖: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