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板塊是A股當中比較特殊的群體,板塊市盈率(PE)、市凈率(PB)和BETA系數較高,存退市的系統性風險,但是如果該板塊能在業績扭虧、主營恢復、財務重組、資產注入、凈殼重組、借殼上市等抓住機會,其脫胎換骨的變化會往往引發短期套利機會。
每年1月份至4月份是ST類板塊股票出現季節性行情的敏感時期,主要原因為該類上市公司存在重組保殼預期,另外市場因為對其中一些公司由于業績扭虧可能“摘星脫帽”存在預期,因此為市場中的某些短線套利者所愛好。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目前滬深兩市共有170只ST類A股,71只為ST股票,其中64只股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資產為負值,或者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負值,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如果這64只股票中的有些股票能夠在2010年扭虧并且主營業務恢復正常,或2010年凈資產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正值,則會在2011年“摘星脫帽”。
另外,170只ST類A股中,99只為*ST股票,其中69只股票為最近兩年連續虧損。如果2010年度能夠扭虧,但2010年度凈資產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均為負值,則只能“摘星”,若同時滿足2010年度凈資產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均為正則可以“摘帽”。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從行業分布分析,170只ST股票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化工、電子元器件、房地產行業;從總股本分析,小于2億股的有58家;按照大股東持股比例分析,截至三季度末,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低于20%的有49家。歷史數據顯示,那些大股東持股比較低例、資產質量相對較好、總市值和總股本相對較小和凈資產為正值的ST公司容易被重組、資產注入或者借殼。
按照現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元旦到4月30日期間是ST板塊的重組或者“摘星脫帽”的關鍵時期,在合理回避風險的前提下,ST板塊第一季度可能會存在一定的交易型機會,但是也應該認識到該板塊所面臨的系統性和非系統性風險比較大,必須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