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西游記 第三十四回:馬踏飛燕耀武揚威話風流,醉臥沙場枕戈山月詞涼州
黑白的觸動
>《待分類》
2022.05.14
關注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jīng)允許,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
自駕中國序章——相對論
中國旅游地圖
西游記 第一回:感玄奘初踏西游路,經(jīng)木火隨思禪哲宗
西游記 第二回:滄海桑田誕天驕,歸綏百召筑青城
西游記 第三回:別故土落雁美人化匈奴,會包頭賽汗塔拉驚旅人
西游記 第四回:飆空路戰(zhàn)神魂??蛋褪?,遇風塵大漠長河沙坡頭
西游記 第五回:天堂寺南飛車十二盤坡,拉卜楞北探秘甘加古境
西游記 第六回:黃龍池扼腕枯水驚飄雪,九寨溝絕倫天下還有誰
西游記 第七回:風塵泥濘顛簸路,神樹金面三星堆
西游記 第八回:鴿飛花啟夢川藏線,月如日星夜攀雪山
西游記 第九回:高原高城出高人瑜伽士,五色五智化五毒貪嗔癡
西游記 第十回:雪山圣湖亞丁四十九里路,出川入藏怒江七十二道拐
西游記 第十一回:憂疑懼重拾記憶碎片,斷舍離如墜盜夢空間
西游記 第十二回:川藏線落幕飛空路,瞰高原恍然藐樂苦
西游記 第十三回:走舊路會羊湖納木,經(jīng)冰川入后藏新途
西游記 第十四回:第三極仰高冷珠峰,屆百日辨真假自尊
西游記 第十五回:西藏江南接天上阿里,神湖鬼湖遇夕陽奇云
西游記 第十六回:岡仁波齊天葬迷夜路,古格藏尸阿里觀星軌
西游記 第十七回:無人區(qū)離藏入南疆,昆侖路迷城遇香妃
西游記 第十八回:丹霞白湖金山帕米爾,過關斬將驚魂塔莎途
西游記 第十九回:色即是空源龜茲鳩摩譯典,露電夢影聞烽燧玄奘講經(jīng)
西游記 第二十回:夏谷冬原越四季獨庫公路,藍波金草醉夕陽賽里木湖
西游記 第二十一回:風月全無覽浩瀚星海,紫草古城游五彩伊寧
西游記 第二十二回:小獨庫花海雪山騎天馬,遭隔離順逆坦然應八卦
西游記 第二十三回:瓊庫什臺哈族隱田園,九陽連珠蒙人歸西海
西游記 第二十四回:萬里東歸血灑征途英雄志,千年佛塔風揚黃沙美人迷
西游記 第二十五回:魔鬼紅眼臨翡翠綠湖,火星公路通水上雅丹
西游記 第二十六回:德令哈詩人想姐姐忘人類,金銀灘歌王唱姑娘永流傳
西游記 第二十七回:五行時輪孕藏醫(yī)藏歷,十相自在括佛界佛果
西游記 第二十八回:洋洋大觀滔滔不絕展浩浩藏史,煌煌彩繪汩汩文脈訴茫茫高原
西游記 第二十九回:紅潤皇后岳中不群稱卓爾,金秋殘雪樹海拔萃映祁連
西游記 第三十回:弱水三千越祁連出青入隴,驃騎一勝釃酒泉南墩北懸
西游記 第三十一回:河西走廊風狂卷沙揚,玉門陽關荒涼曾敦煌
西游記 第三十二回:紅日白鷗出居延逐客船,胡楊黑城逞英雄造夢幻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br>
這是王翰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br>
這是王之渙的《涼州詞》。
這二位都是唐朝大詩人,“涼州詞”也是流行于唐朝的官方正音。
(武威雷臺的涼州詞陳列)
涼州,因“地處西北,常寒涼也”而得名, 是漢唐之際我國西北地區(qū)僅次于長安的最大古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后涼、南涼、北涼以及唐初的大涼都曾在此建都,以后歷為郡、州、府治;涼州還是古代中原與西域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樞紐,絲綢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云集的都會,一度成為我國北方的佛教中心。
曾如此輝煌的一個城市,你卻在如今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涼州”二字,但它的另一個名字——武威,你一定有所耳聞。
涼州就是河西四郡之一的武威郡。
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大敗匈奴,好大喜功的漢武帝自然會耀武揚威,于是在河西走廊設郡置縣時,將原匈奴休屠王的領地起名為“武威”。
歷史上,“涼州”和“武威”交替登場,反映了政權的更迭和文明的盛衰,不會永“涼”,也不會永“威”,你方唱罷我上臺,人類社會就是不斷上演這樣的曲折輪回......
除了“涼州詞”,武威另一個讓國人熟悉的文化元素是“馬踏飛燕”。只要被冠以“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的城市,都有馬踏飛燕雕塑,雕塑原型——銅奔馬,就出土于武威的雷臺漢墓。
(武威廣場上的馬踏飛燕雕塑)
武威之旅是一趟尋古之旅,漢唐的文曲武功之外,還有哪些悠遠的歷史跫音,讓我們走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一探究竟。
首先帶大家參觀武威西夏博物館。
前文中提到額濟納的黑水城遺址,就是西夏政權在西部的重要農(nóng)牧基地和邊防要塞,而武威,是當時地位僅次于西夏都城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的陪都(輔郡)。
公元11-13世紀,黨項人在我國西北大地上建立起“大夏”政權,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簫關,北控大漠,地方二萬余里”,與宋、遼、金鼎足而立,長達190年。公元1227年在蒙古軍隊的打擊下,這個創(chuàng)造了輝煌文明的王朝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一度鮮為人知。
大夏開國,涼為輔郡,時稱“西涼府”,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昌盛,在西夏興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這里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眾多的西夏文物,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性,是華夏文明的一朵奇葩。其中西夏碑、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經(jīng)、木緣塔、金碗、銀錠等都是國內(nèi)所藏西夏文物絕無僅有的珍寶。
(西夏瓷殘片)
黨項族原居住在今川、藏、青交界地區(qū),唐初向甘肅東部、陜西北部遷徙,唐末,因鎮(zhèn)壓黃巢農(nóng)民起義有功,酋長拓跋思恭被封為定難軍節(jié)度使,爵號夏國公,并賜李姓,逐漸形成一支強大的地方割據(jù)勢力。
宋至道元年(995年),宋朝任命丁惟清為涼州知府。1002年黨項人李繼遷(夏太祖)攻取西北重鎮(zhèn)靈州(今靈武),改為西平府,次年建都于此,之后制定“綏宥為首,靈州為腹,西涼為尾,得西涼則靈州之根固”的戰(zhàn)略藍圖。是年底,李繼遷襲殺知府丁惟清,占領了西涼府,后西涼又失陷于甘州回鶻。
宋景德元年(1004年),李繼遷之子李德明繼位,集中力量“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繼續(xù)擴大割據(jù)范圍,數(shù)次攻打西涼府。1028年,德明派子元昊攻取甘州,兩年后回鶻首領率部歸附,李德明從回鶻手中收回涼州。1032年,德明死,元昊立,相繼攻取瓜、沙、肅三州,占領了整個河西走廊,為西夏王國正式建立奠定了基礎。
(夏太宗李德明)
1038年,李元昊即皇帝位,國號大夏,定都興慶府,定涼州府為輔郡,后親往西涼府祀神。元昊稱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治國方略:改革官制兵制、升州郡、更定禮樂、服飾、姓氏、文字等,揭開了黨項歷史的新篇章。
(西夏文《孫子兵法》)
1087年至1193年,乾順、仁孝統(tǒng)治時期是西夏歷史上的中興盛世。乾順年間,皇帝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重建了涼州大云寺,使其成為西夏皇家寺院,稱為“涼州護國寺”。完工后,舉行盛大佛事活動并立碑慶贊,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又稱“西夏碑”)。
(西夏碑)
武威還出土了這一時期大量的西夏文文書、儒釋典籍、錢幣等文物,反映出當時西涼府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
(西夏文佛經(jīng))
1206年到1227年間,西夏皇室內(nèi)部發(fā)生宮廷政變,夏、金關系破裂,相互征戰(zhàn),社會經(jīng)濟凋敝,國力削弱。1217年,蒙古軍隊進攻夏首都,皇帝逃亡西涼府,遣使請降,蒙古兵暫退。1226年,蒙古軍圍攻西涼府,守將率軍民拼死抵抗,后力屈而降,至此,涼州為蒙元政權統(tǒng)治。
蒙古滅西夏后,將其典籍經(jīng)文付之一炬,文物古跡盡數(shù)毀壞,致使整個西夏文明一度沉寂數(shù)百年,直到19世紀初人們在大云寺發(fā)現(xiàn)西夏碑、20世紀初俄國人科茲洛夫從黑水城遺址掘走大批西夏文獻,西夏文明才被世界所關注,其神秘面紗才被逐漸揭開。
(金剛亥母銅像,西夏人信奉儒釋道等多種宗教)
兩百多年的西夏歷史留下了諸多燦爛文化,其中西夏文字讓人頗感神秘。
西夏建國以前,李元昊命野利任榮以黨項羌語為基礎,仿借漢字創(chuàng)制了西夏文字。西夏文字的創(chuàng)制對整個西夏文化的進程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黨項民族跨入了先進民族的行列。西夏滅國后,西夏文到明代失傳,成為無人知曉的死文字,直到1804年“西夏碑”的發(fā)現(xiàn),西夏文字才得以重見天日。經(jīng)過專家們一個多世紀的探索,現(xiàn)已基本破解西夏的文的造字規(guī)律和部分文字讀音。
(西夏文書法)
西夏博物館不遠處是武威文廟,接下來我們?nèi)ス涔溥@座“隴右學宮之冠”。
武威文廟始建于明正統(tǒng)二年(1437年),由儒學院、孔廟、文昌宮三部分組成。西側(cè)為儒學院,僅存忠烈、節(jié)孝、節(jié)義三祠。中部為孔廟,以大成殿為中心,前有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后有尊經(jīng)閣。東側(cè)文昌宮以桂籍殿為中心,前有山門、戲樓,后有崇圣祠。整個文廟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布局嚴謹,雍容典雅,弘揚了武威深厚的歷史文化。
下圖為桂籍殿,分前廳、正殿和抱廈三部分,廡殿頂式建筑,供奉“萬世文宗”文昌帝君,他是道教神祗,相傳為玉帝派到人間掌管文昌府事和人間籍祿的司祿。
下圖為大成殿,歇山頂式,周圍繞廊,供奉“萬世之表”孔子及其弟子。
文廟中還有印刷術歷史展覽和武威重刻剪紙展覽。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北宋畢昇發(fā)明泥活字印刷術,被記錄于同時代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因為歷史上有一段時期沒有發(fā)現(xiàn)活字印刷實物,人們對是否有泥活字產(chǎn)生過懷疑,1987年發(fā)現(xiàn)于武威亥母洞的西夏文泥活字印本實物,無可辯駁地證明了畢昇發(fā)明泥活字的事實。
重刻剪紙是中國傳統(tǒng)剪紙藝術的特殊形式,相較于大眾化剪紙技藝的細膩、精準和靈巧,重刻剪紙追求粗獷、提煉和野趣。重刻剪紙主要分布于安多西藏,包括武威的天祝縣。
(重刻剪紙“涼州八景”)
文廟西行不到一公里,來到南門城樓。
武威南城門又叫涼州昭武門,始建于隋開皇八年(588年),是隋文帝為紀念涼州總管衛(wèi)王楊爽的赫赫武功而建。城樓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筑,造型古樸雄偉。每當晴朗無風,夜登城樓,可以清晰聽到如細雨在瓦上淋漓的聲音,此為涼州古八景之一的“夜雨打瓦”奇景。
(登上城樓可俯瞰南城廣場,這里夜景不錯)
城樓兩側(cè)有“張軌招賢納士”和“佛風東漸”雕塑,表現(xiàn)了五涼時期武威的歷史文化。
西晉永寧元年(301年),張軌出鎮(zhèn)涼州,拉開了五涼政權經(jīng)營河西的序幕。張軌及五涼統(tǒng)治者對河西百姓和避難河西的中原人士妥善安置,量才擢用,為五涼政權的鞏固和興盛作出貢獻,促進河西地區(qū)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形成了史不絕書的五涼文化。
五涼時期,大批佛教僧侶匯聚河西,或東來傳經(jīng)布道,或西行取經(jīng)求法。眾多高僧駐足涼州,譯經(jīng)弘法,涼州成為中國北方佛教文化中心。以天梯山石窟為代表的的“涼州模式”石窟藝術,影響了云岡、龍門等中原石窟藝術風格。此后,佛教文化作為五涼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彌散中原大地,匯入隋唐盛世波瀾壯闊的文化洪流之中。
城樓內(nèi)部有五涼歷史文化展,下面我們進館作一了解。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兵河西擊敗匈奴,后漢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06年,漢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涼州刺史部為其中之一。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置涼州,州治姑臧(今武威),涼州正式成為地方政權建制,轄境“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南逾河湟,東至秦隴”。
301年,張軌出任涼州刺史,前涼肇基。而后,呂光(氐)、禿發(fā)烏孤(鮮卑)、沮渠蒙遜(匈奴)和李暠分別創(chuàng)立后涼、南涼、北涼、西涼,與前涼并稱“五涼”。除西涼外,其余四涼皆建都姑臧。
(前涼的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
五涼時期,“中原魏晉以降之文化轉(zhuǎn)移保存于涼州一隅”,河西地區(qū)呈現(xiàn)學術繁榮、文教昌明的局面,中原人士眼中的“偏隅涼州”成為北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避地河西的中原人士和河西本籍學人,篳路藍縷,抱書負笈,高僧大德摩頂放踵,譯經(jīng)弘法,做出了卓越貢獻。
(北涼石塔)
河西地區(qū)在祁連冰川融水滋養(yǎng)下,形成了不少水草豐茂的天然牧場,自古以來畜牧業(yè)極為發(fā)達。五涼時期隨著草原民族不斷移駐河西,開辟出新的牧場,形成了大規(guī)模的畜牧業(yè)生產(chǎn)格局,進一步促進了畜牧業(yè)發(fā)展。前涼時期,河西騎兵名揚海內(nèi),在當時京師洛陽流傳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歌謠。
(前涼的青白玉臥羊)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燾攻滅北涼,“徙涼州民三萬余家于京師”,北涼文士、僧人及能工巧匠振興禮樂、開窟造像,“略勝一籌”的五涼文化隨之散布中原大地。
(天梯山石窟第四窟中心柱塔復原)
及至隋唐,五涼文化作為重要一源,匯入大國盛世的璀璨文化中,對隋唐文化的繁榮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五涼文化是五涼時期河西地區(qū)漢民族和少數(shù)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融農(nóng)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為一體,內(nèi)容浩繁,氣象萬千,“上續(xù)漢魏西晉之學風,下開魏齊隋唐之制度,承前啟后,繼絕扶衰,五百年間延續(xù)一脈”,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閃耀著歷久彌新的璀璨光芒。
(蘇蕙作回文詩《璇璣圖》,縱橫各29字,縱、橫、斜、正、反讀均可成詩,堪稱絕妙)
在五涼文化豐富多彩的寶庫中,音樂獨放異彩。西域樂舞(天竺樂、龜茲樂等)在此時期傳入河西,經(jīng)過漢化融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西涼樂,對隋唐音樂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甚至成為隋唐時期的官方正樂。其中涼州曲是西涼樂的發(fā)展和繼承,由唐玄宗編寫的《霓裳羽衣曲》就改編自涼州樂曲《婆羅門曲》。
(胡騰舞俑)
五涼文化孕育出不少名人,其中有一位女詩人叫陰鏘,為姑臧人,她的名字你可能不熟,但她的作品深刻影響了后來的李白和杜甫。杜甫曾寫道“頗學陰何苦用心”,贊李白“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鏘”。其詩以寫景見長,講究格律,可被視為唐代格律詩的濫觴。
五涼的制度、城市布局都對后來的隋唐都有深刻影響。
姑臧城是前涼、后涼、南涼、北涼的都城,前涼時期多次對姑臧城進行擴建,首創(chuàng)“宮北市南”的都城格局。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把姑臧“宮北市南”的形制融入洛陽都城的布局,使之成為北魏洛陽城以及后世都城營建的典范。
(姑臧城平面布局圖)
五涼文化是如今河西地區(qū)許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源頭,攻鼓舞、獅子舞繼承了西涼樂舞的元素和特點。下圖為涼州攻鼓子,是民間社火的一種鼓舞藝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千年相延,承續(xù)不衰。其既有威武雄壯、粗獷豪放的陽剛之氣,又有婉轉(zhuǎn)嫻雅、翩然恬淡的陰柔之美,具有典型的西涼樂舞遺風,深為當?shù)厝怂猜剺芬姟?br>
五涼時姑臧駐留的高僧大德很多,其中一位就是在新疆庫車介紹過的鳩摩羅什,武威有座鳩摩羅什寺,是為紀念鳩摩羅什駐錫弘法而建。
從南門城樓北上1.5公里可達鳩摩羅什寺,此寺是武威市內(nèi)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始建于東晉后涼時期(38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公元385年,鳩摩羅什來到?jīng)鲋?,后涼王呂光修建了這座寺院,并以鳩摩羅什大師命名,令其居住,弘揚佛法。鳩摩羅什在此居住生活了十七年。
鳩摩羅什原籍天竺(今印度),344年出生于龜茲(今庫車),與真諦、玄奘并稱為中國佛教史上三大翻譯家。他幼年出家,初學小乘,后遍習大乘,尤精般若,造詣極深。前秦苻堅聞其名,于382年遣呂光西破龜茲,以迎鳩摩羅什(為了一個人而破一座城,可見鳩摩羅什名氣之大)。后前秦敗亡,鳩摩羅什留住涼州十七年,被尊為國師,開始翻譯佛經(jīng)。
鳩摩羅什深通佛理,又精通漢、梵兩種文字,譯出的佛經(jīng)既能明確表達梵文原意,又能做到行文流暢,字句優(yōu)雅,開創(chuàng)了佛典翻譯的新紀元。他共翻譯佛經(jīng)74部380多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翻譯外國經(jīng)書。他的譯經(jīng)理論影響很大,所譯經(jīng)文義理圓通,內(nèi)容信實,主張用解釋法進行翻譯,率先把印度佛學按照本來面目介紹到中國。
這里摘錄幾句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jīng):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中論》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經(jīng)》
(鳩摩羅什和玄奘翻譯的《心經(jīng)》)
鳩摩羅什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金剛經(jīng)》、《大品般若經(jīng)》等佛經(jīng)以及《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典,成為了天臺宗、凈土宗、禪宗等中國佛教宗派所依據(jù)的主要經(jīng)典。鳩摩羅什在譯經(jīng)的同時,還常常講經(jīng),“公卿以下莫不欽附,沙門自遠而至者五千余人......”
413年,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留有舌舍利,存放在武威鳩摩羅什寺中的羅什寺塔,即下圖所示的寶塔。
接下來我們?nèi)⒂^馬踏飛燕的出土地——雷臺。
雷臺是涼州區(qū)北關中路上一座高大的長方形人工夯筑土臺,據(jù)傳為前涼國王張茂所筑靈鈞臺,臺高約8.5米,南北長106米,東西寬60米,因臺上建有雷祖殿被稱為“雷臺”。臺下的雷臺漢墓因出土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而聞名于世。
雷臺上建有雷臺觀,是河西走廊著名的道教圣地,由山門、二平門、風伯雨師殿、三星斗姆殿等組成,據(jù)考證至少修建于明代。
雷臺、雷臺漢墓以及雷臺觀雖為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物印跡,卻構(gòu)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為研究武威的歷史、宗教、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雷臺景區(qū)還有漢文化陳列展覽和《涼州詞》陳列展覽,這里挑一些有意思的文物和知識分享給各位。
一進景區(qū)大門可看到一組銅車馬儀仗俑,按照雷臺漢墓出土文物放大六倍仿制,非常壯觀。隊列包括武士俑17件,奴婢俑28件,銅車14輛,銅馬39匹。車、馬、俑均為范模鑄造,充分顯示出群工精雕的藝術水平。銅車馬儀仗俑氣勢恢宏,種類齊全,被史學界稱為“地下千年雄獅”。
(漢代銅車馬)
關于雷臺漢墓和銅奔馬至今仍有未解之謎,比如銅馬腳下的鳥是什么鳥?有人說是飛燕,有學者認為是秦漢神話中的風神龍雀,也有學者提出是西北獨有的骕鸘鳥,還有學者推斷是西北常見的猛禽燕隼,但究竟是何種飛鳥,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此外雷臺漢墓的墓主身份也沒有確定,只知道其姓張,有人認為是東漢末年的將軍,也有人認為是前涼王張氏家族的家族墓葬,真實身份有待考證。
《涼州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葩,有不少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佳句,最為人所知的莫過于文首提到的王翰和王之渙的詩作?!稕鲋菰~》也是古代邊塞文化、軍旅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反映了中國古代西北邊塞的風土人情,具有極高的文學和歷史價值。“涼州詞”不是詩題,而是涼州歌的唱詞,源于漢時的西域歌舞,經(jīng)魏晉南北朝逐漸傳入中原,在盛唐時代廣泛流行。
從漢至唐的千余年間,是中華民族經(jīng)分裂割據(jù)走向融合繁盛的時期,伴隨這一階段出現(xiàn)的涼州詞,從戰(zhàn)爭與和平兩個角度詮釋了中華民族分分合合的歷史進程,其形成演變勾勒出西域樂舞與涼州民間藝術結(jié)合的軌跡,其詞曲作者,無論是親歷戰(zhàn)火的將士,還是到過涼州的文人,都以其愛國真情和人性的實感,寫下了百世流芳的涼州詞,讓后人由衷贊嘆。
市區(qū)之旅的最后,我們?nèi)ス涔浯笤扑隆?br>
大云寺位于武威市區(qū)東北隅,上文提到揭開西夏文明面紗的西夏碑就發(fā)現(xiàn)于此。
大云寺始建于前涼時期,原名宏藏寺,唐武則天時改名大云寺,西夏時期稱為護國寺。明洪武年間,日本僧人志滿曾遠渡重洋,主持募化重修該寺,被傳為中日友好交往史上的佳話。
現(xiàn)存大云寺建筑由古鐘樓、火神殿和春秋閣組成,涼州八景之一的大云曉鐘就位于這里。
以上呈現(xiàn)的是武威市區(qū)的名勝古跡,啟程離開前,品嘗了當?shù)靥厣摹叭总嚒薄忻?、鹵肉和冰糖紅棗茯茶,咱就是說,吃著一種西北人的爽快!
市區(qū)南下20公里來到武南鎮(zhèn)白塔村,這里有一處名勝——白塔寺。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距今有760多年的歷史,為藏傳佛教涼州四寺之一,是河西走廊一處重要的藏傳佛教寺院遺址,這里曾發(fā)生過一件影響中國歷史的大事——涼州會盟。
公元1247年,西藏薩迦派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簡稱薩班)應蒙古王窩闊臺之子闊端的邀請,在涼州白塔寺進行了一場歷史性會晤,史稱“涼州會談”,并在這里發(fā)出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從此,元朝政府正式對西藏實行行政管轄,西藏納入中國版圖。
涼州會談后,薩班與他兩個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并未返回西藏,一直留在涼州。1251年薩班在涼州白塔寺圓寂,闊端王親自為他修建了高約十六尋(35米)的靈骨大塔,以示紀念。白塔寺在元末遭兵燹被毀,現(xiàn)存薩班靈骨塔基座。
(薩班靈骨塔基座)
(薩班靈谷復原塔)
下圖為薩班雕塑。薩班是咱傳佛教薩迦派的第四代宗教領袖,著名的佛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涼州會談后,在白塔寺講經(jīng)弘法5年,后圓寂于此。
這趟自駕的一開始穿越了蒙古高原,一路見到不少藏傳佛寺,或許你和我一樣會好奇——為什么藏傳佛教在蒙古這么普及?
白塔寺中的涼州會盟紀念館提供了答案:薩班圓寂后,17歲的八思巴繼承其衣缽,成為薩迦派第五任教主。1251年,八思巴謁見忽必烈,忽必烈對年輕博學的八思巴十分賞識,將其留在身邊。忽必烈繼汗位后,效仿西夏制度,封八思巴為國師,后因八思巴創(chuàng)制新蒙古文(又稱“八思巴文”)有功,進一步封他為大寶法王和帝師。自此,元朝皇帝大都有任命西藏高僧為帝師的經(jīng)歷。帝師與皇帝之間不僅是君臣關系,還是一種師生甚至好友關系,所以每一任元朝皇帝都渴望得到一位藏傳佛教高僧的師生之誼,這種情結(jié)自上而下影響了大部分蒙古人,自然地,藏傳佛教也就在蒙古人民中廣泛傳播開來。
從白塔寺繼續(xù)南行40公里來到黃羊河岸水庫,水邊天梯山上開鑿有被譽為“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山峰巍峨,道路崎嶇,形若懸梯,故名天梯山,山巔常有積雪,為涼州八景之一的“天梯積雪”。
天梯山石窟又稱涼州石窟,始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歷史。其開鑿者為北涼蒙遜王,是一座皇家石窟。開鑿云岡石窟的曇曜也參與過涼州石窟的開鑿,云岡曇曜五窟的造像和涼州石窟造像在題材、服飾等方面一脈相承。北魏遷都洛陽后,涼州工匠及后裔又參考云岡石窟開鑿出龍門石窟,中國石窟建造的“涼州模式”隨之彌散中原大地,甚至返過去影響了隋唐時期莫高窟的形制。故而天梯石窟也被稱為“石窟鼻祖”或“石窟源頭”。
(石窟景區(qū)新建的羅漢洞)
天梯山石窟遭遇地震等災害有部分損毀,現(xiàn)存18窟,其中最著名、最壯觀的是第13窟——大佛窟。
大佛窟為穹隆式敞口窟,高30米,面闊19米,進深6米,內(nèi)有七尊石臺泥塑造像。主尊釋迦牟尼佛高28米,巍然端坐,有氣吞煙霞、揮斥乾坤之勢。
大佛左右兩側(cè)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二菩薩(文殊和普賢)、二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和西方廣目天王),神態(tài)逼真,形象各異,塑造精致。南北兩壁還有明代壁畫,內(nèi)容豐富,精妙絕倫。
窟前碧波蕩漾,薄云纏繞,構(gòu)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渾然一體的壯觀奇景。
天梯山后,南下80多公里,攀上了海拔3000多米的烏鞘嶺,夜黑彎急,風吹雨打。烏鞘嶺是河西走廊的東端,翻過烏鞘嶺,就告別了河西走廊,進入隴中高原。繼續(xù)向南180公里,經(jīng)天祝、永登,抵達蘭州。
冷雨寒風夜,河西到河東。
蘭州住宿一夜,下一站——甘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走進武威,發(fā)現(xiàn)詩和遠方
(4)涼州,歷史悠久的西部古城
武威,坐落于西北的“六朝古都”
河西之行二:滄海遺珠武威
【地理】天梯山,隱藏在歷史塵煙中的石窟密碼
歷史名城 武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wǎng)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lián)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yōu)惠券
優(yōu)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
连州市
|
永春县
|
江城
|
通化县
|
苏尼特左旗
|
张家口市
|
礼泉县
|
通江县
|
东方市
|
叶城县
|
开江县
|
汝州市
|
沁水县
|
会泽县
|
克什克腾旗
|
安陆市
|
五寨县
|
城口县
|
镇赉县
|
渝北区
|
邯郸市
|
新闻
|
青岛市
|
呈贡县
|
启东市
|
邻水
|
剑阁县
|
萨嘎县
|
壶关县
|
利辛县
|
遵义县
|
镶黄旗
|
象山县
|
石门县
|
腾冲县
|
林周县
|
丰原市
|
保德县
|
广平县
|
博野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