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西游記 第三十八回:武皇弄權謀兒孫骨枯何足道,武帝八封禪君臨天下終成灰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自駕中國序章——相對論

中國旅游地圖

西游記 第一回:感玄奘初踏西游路,經木火隨思禪哲宗

西游記 第二回:滄海桑田誕天驕,歸綏百召筑青城

西游記 第三回:別故土落雁美人化匈奴,會包頭賽汗塔拉驚旅人

西游記 第四回:飆空路戰神魂冢康巴什,遇風塵大漠長河沙坡頭

西游記 第五回:天堂寺南飛車十二盤坡,拉卜楞北探秘甘加古境

西游記 第六回:黃龍池扼腕枯水驚飄雪,九寨溝絕倫天下還有誰

西游記 第七回:風塵泥濘顛簸路,神樹金面三星堆

西游記 第八回:鴿飛花啟夢川藏線,月如日星夜攀雪山

西游記 第九回:高原高城出高人瑜伽士,五色五智化五毒貪嗔癡

西游記 第十回:雪山圣湖亞丁四十九里路,出川入藏怒江七十二道拐

西游記 第十一回:憂疑懼重拾記憶碎片,斷舍離如墜盜夢空間

西游記 第十二回:川藏線落幕飛空路,瞰高原恍然藐樂苦

西游記 第十三回:走舊路會羊湖納木,經冰川入后藏新途

西游記 第十四回:第三極仰高冷珠峰,屆百日辨真假自尊

西游記 第十五回:西藏江南接天上阿里,神湖鬼湖遇夕陽奇云

西游記 第十六回:岡仁波齊天葬迷夜路,古格藏尸阿里觀星軌

西游記 第十七回:無人區離藏入南疆,昆侖路迷城遇香妃

西游記 第十八回:丹霞白湖金山帕米爾,過關斬將驚魂塔莎途

西游記 第十九回:色即是空源龜茲鳩摩譯典,露電夢影聞烽燧玄奘講經

西游記 第二十回:夏谷冬原越四季獨庫公路,藍波金草醉夕陽賽里木湖

西游記 第二十一回:風月全無覽浩瀚星海,紫草古城游五彩伊寧

西游記 第二十二回:小獨庫花海雪山騎天馬,遭隔離順逆坦然應八卦

西游記 第二十三回:瓊庫什臺哈族隱田園,九陽連珠蒙人歸西海

西游記 第二十四回:萬里東歸血灑征途英雄志,千年佛塔風揚黃沙美人迷

西游記 第二十五回:魔鬼紅眼臨翡翠綠湖,火星公路通水上雅丹

西游記 第二十六回:德令哈詩人想姐姐忘人類,金銀灘歌王唱姑娘永流傳

西游記 第二十七回:五行時輪孕藏醫藏歷,十相自在括佛界佛果

西游記 第二十八回:洋洋大觀滔滔不絕展浩浩藏史,煌煌彩繪汩汩文脈訴茫茫高原

西游記 第二十九回:紅潤皇后岳中不群稱卓爾,金秋殘雪樹海拔萃映祁連

西游記 第三十回:弱水三千越祁連出青入隴,驃騎一勝釃酒泉南墩北懸

西游記 第三十一回:河西走廊風狂卷沙揚,玉門陽關荒涼曾敦煌

西游記 第三十二回:紅日白鷗出居延逐客船,胡楊黑城逞英雄造夢幻

西游記 第三十三回:丹霞共大佛輝耀金張掖,鄉貌與風味不再新金昌

西游記 第三十四回:馬踏飛燕耀武揚威話風流,醉臥沙場枕戈山月詞涼州

西游記 第三十五回:出甘入陜沐宗周霸秦風云,再度陳倉聞何尊石鼓訴遠

西游記 第三十六回:云橫秦嶺太白初探黃柏塬,秋染古木留壩邂逅黑木蘭

西游記 第三十七回:留壩金秋紅嶺幽谷撩咋咧,張良韓信人杰殊歸咋咧嘛?



漢中之后,向東北300公里,經洋縣、周至和武功,來到咸陽的乾縣,這里是乾陵所在,其中埋葬著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則天。


乾陵位于縣城西北6公里處的梁山主峰上,海拔1047米,兩側還有兩座山峰,挺拔俊秀,巍峨壯觀。天將雨時,云纏霧繞,遠望猶如給乾陵戴上的一頂白帽,蘇東坡有名句“嶺上晴云披絮帽”贊之,此為乾縣八景之首——“唐陵戴帽”。


乾陵依山勢而建,從不同角度望去,陵園外廊呈現不同的造型:從東邊遠眺,陵園好似一位睡美人,悠閑肅穆仰臥于天地之間,高聳的北峰是她微微抬起的頭,南二峰是其胸部,起伏的峰巒是其梳妝的雙腿,在朦朧縹緲中伸向一望無際的遠方,于是乾陵又有“大地上的睡美人”之稱;從西側觀察,乾陵主峰孤峰高聳,雄美威武,像一頭臥獅;從南門步入乾陵,又似一座筆架山,三山鼎立,獨具魅力,筆直寬廣的神道讓人感到莊嚴神秘;站在山頂往南看,陵園氣勢宏大,令人浮想聯翩。因此,人們形象地說乾陵是“東看美人,西看獅,南看神道,北看勢”。唐代堪輿家真是獨具慧眼,在眾多山巒中選中了這處山姿獨特的形勝之地。


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初期,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筑富麗雄偉,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陵園仿唐長安城格局,分為宮城、皇城和外廓城,所有營建工程經歷了武則天、中宗至睿宗執政初期才全部竣工,歷時達57年之久。據說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沒有被盜過的。

(闕樓遺址)


乾陵的地面建筑雖然經過多次修葺,但如今幾乎已蕩然無存。現在陵園存有獻殿、上仙觀、下宮、述圣紀碑碑亭、無字碑碑亭、六十一王賓殿、闕樓等遺址等,其中有120多件石雕,包括宮門外的石獅、仗馬等,以及神道上成隊排列的華表、翼馬、鴕鳥、翁仲等。這群石雕種類數量繁多,在中國古代封建帝王陵園石雕史上首次出現,被譽為“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博物館”。唐代帝陵中的石雕自乾陵之后始有一定規制。

下圖為述圣紀碑,刻有武則天撰寫的、為唐高宗李治歌功頌德的《述圣紀》,銘文由中宗李顯書丹,字間填以金屬,光照陵園。


下圖為著名的無字碑,為武則天所立,西與述圣紀碑相對,碑首鐫刻八條螭龍相互纏繞,碑身兩側與碑座四側線雕云龍紋和瑞獸紋飾,奇崛瑰麗,巍峨壯觀。至于碑上為何無字,民間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武則天夸耀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有的認為武則天自知為了權力殺戮過多,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還有的認為武則天死前已然通達,不立文字,功過是非任由后人評說......


下圖為石翁仲和翼馬。石翁仲又稱“拄劍石人像”或“直閣將軍”,秦始皇曾遣阮翁仲鎮守臨洮,以御匈奴,后鑄其銅像置咸陽宮門外,后世就把置于陵墓神道兩側的文武官員石像稱為“石翁仲”;翼馬又稱“天馬”或“飛龍馬”,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獸,立于陵墓前表示墓主人為圣德之君。


下圖為華表,又稱“石望柱”,是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的標志或裝飾性建筑,昭示帝王善于納諫。


下圖為六十一蕃臣石像,又稱“王賓像”,為高武時期臣服于唐朝的周邊部族和國家首領形象,是唐王朝和周邊部族、國家人民友好的見證。


下圖為石獅,內城四門外均列置石獅各一對,蹲居石座,前肢挺立,神圣威嚴,彰顯了唐王朝的強盛。


乾陵能看到的景觀只有石雕和遺址,東側不遠處的永泰公主墓外有座仿唐乾陵地宮,地宮中有唐宮樂舞、打馬球、召見使者、微服私訪、墓室等場景,再現了武則天時期的大唐盛世以及乾陵的奢華。


仿唐乾陵地宮一側是乾陵博物館,介紹了武則天的生平和周武時代的唐朝盛況,下面進館略作了解。

武則天祖籍山西文水,公元624年生于唐都長安,705年病逝于神都洛陽,次年唐中宗以則天大順皇后名義將她袝乾陵,與高宗合葬。武則天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是杰出的政治家,對中國歷史進步起到了推動作用。


武則天不滿14歲時被選入宮中成為唐太宗才人,30歲時成為唐高宗昭儀,32歲晉升皇后。683年高宗駕崩后,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689年,武則天自名“曌”,取日月當空普照萬物之意。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在洛陽稱帝。

武則天做才人時的一件軼事也許能說明她的性格:太宗有一烈馬名為“獅子驄”,暴躁難馴,武則天自告奮勇說她能馴服,但需要三件工具——鐵鞭、鐵錘和匕首,先用鐵鞭擊打它,若不馴服,則用鐵錘打他的頭,若還不馴服,就用匕首割其喉嚨......不知愛馬的李世民聽了做何感想。


666年,高宗率文武大臣在泰山封禪,武則天以亞獻身份出場。自古只有帝王才能登泰山封禪,武則天作為女性參加封禪,向世人表明了她在當時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高宗死后,武則天稱帝野心日漸顯露,688年,她鎮壓了李唐宗師的武裝反抗,誅殺了一大批李唐宗室和大臣,統治地位得到空前鞏固,為690年改朝稱帝做好了準備。
 

晚年武則天在繼承人問題上產生了極大的困惑,很長時間在武氏侄孫和李唐宗室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在狄仁杰、朱敬則等大臣的勸諫之下,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表明即將把權力還給李唐宗室。

早年為了奪取權力,武則天運用了不少狠辣手段,比如任用酷吏打擊賢良;在大周江山穩固后,她又啟用狄仁杰、李昭德、朱敬則等賢臣治理國家,敢納逆諫,尊法重律,農商并重,撫近懷遠,初設武舉,降服后突厥.....政績顯著。武則天還創造了不少漢字,她的名字“曌”就是她的自造字,據說為了反貪,漢字中的大寫數字也是由她首先創造。


武則天時代是貞觀之治的有機延續,在農業經濟、絲路貿易、軍事安全、思想文化、人才培養和物質積累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為開元盛世的到來創造了條件。


接下來去看看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李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后與其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她的哥哥李重潤和武延基因得罪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被武后所殺,聽到這個消息的公主在洛陽難產而死。


永泰公主墓包括墓道、甬道和墓室,全長87.5米,共有六個天井、八個便房,內擺滿陶俑、唐三彩等隨葬品,雖然曾經被盜,出土文物仍然多樣。三彩俑造型精致、色彩鮮艷、文飾奇特,反映了唐代高度發展的陶瓷工藝水平。墓內壁畫豐富多彩,不失為唐代繪畫的精品。


除了永泰公主墓,陪葬乾陵的還有章懷太子李賢、懿德太子李重潤、澤王李上金、許王李素節、義陽公主等17位王公大臣,下面去看看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的長子、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孫子,去世于公元701年,時年19歲。于公元706年被遷葬乾陵陵園,陪葬乾陵。懿德太子墓包括七個天井、八個便房,也被盜過,但仍出土20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壁畫由其聞名,《闕樓儀仗圖》、《馴豹圖》等畫面華麗精美,展現了唐代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景區有懿德太子生平展,和他妹妹永泰公主一樣,也是年紀輕輕就成為了權力斗爭的殉葬品。

懿德太子原名李重照,因避其祖母武則天之諱而改名李重潤。舊唐書說其“豐神俊朗,以孝友知名”。李重潤和他的父親唐中宗一樣,在強勢的祖父母唐高宗及武后的主導下,命運多蹇,跌宕起伏,先是深得唐高宗喜愛,被立為皇太孫,隨后隨父親唐中宗的廢立而榮辱不定。


大足元年(701年)八月,當時張易之兄弟得幸于武則天,李重潤遭人誣陷,說其與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等私下議論張易之兄弟恣意出入內宮。武則天得知后大怒,于九月初三,將李重潤杖擊而死。


最后來看看章懷太子墓。

章懷太子名賢,字仁,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次子,曾封潞王、沛王、雍王,食邑萬戶。上元二年(675年)六月冊封為皇太子,調路二年(680年)以“忤逆”罪被武則天廢為庶人,貶于巴州安置。文明元年(684年)二月終于巴州公館,時年31歲。后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


章懷太子墓為覆斗形封土堆,由墓道、過洞、天井、便房、甬道、墓室等組成,全長71米,也曾被盜,出土唐三彩、彩繪陶器、銅鏡等珍貴文物600余件,大型壁畫50多幅,著名的有《客使圖》、《馬球圖》、《狩獵出行圖》、《觀鳥捕蟬圖》等,大都保存完好,為研究唐代社會狀況的珍貴資料。


以上太子、公主只是唐武周時期犧牲于權力游戲的部分貴族,還有更多賢臣良將和民間知識分子死于政治斗爭,如長孫無忌和駱賓王等。古人說“伴君如伴虎”,是很有道理的,皇權面前,親情、才能脆弱得不堪一擊。


盛唐氣象一直延續到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開創的開元盛世,“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然而年輕時勵精圖治的唐玄宗,到晚年開始昏聵懶惰,終于在755年末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國運由盛而衰。

安史之亂爆發時,唐玄宗攜寵妃楊貴妃和一眾國親和護衛倉忙往南方逃亡,次年7月15日,玄宗一行逃至馬嵬驛時發生兵變,隨行將士殺死了宰相楊國忠(楊貴妃的族兄),又逼迫玄宗賜死貴妃,玄宗迫于無奈,賜貴妃三尺白綾自縊而死。史稱“馬嵬兵變”。

馬嵬驛就在乾縣向南40公里處的興坪市郊,如今這里建了馬嵬驛民俗文化村,通過雕塑和仿古建筑再現了盛唐的繁華和兵變的場景,白天有民間雜耍表演,夜間燈火輝煌,熱鬧非凡。


馬嵬驛民俗文化村不遠處有楊貴妃墓,墓園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園中有唐獻殿、青塚、碑廊、貴妃雕像、長恨歌畫廊等景觀,綠草掩映,清靜優雅,以“青塚留香,詩碑放彩”的獨特魅力馳名中外。


興平也有座帝王陵墓——茂陵,所埋葬的是西漢第五代皇帝漢武帝劉徹,為西漢帝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劉徹16歲即皇帝位,在位54年,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改“文景之治”的守成思想,頒布推恩令以削弱割據勢力,強化中央集權,興修水利,大力發展經濟,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反擊匈奴,對外開疆拓土。胡麻、胡桃、胡琴、西瓜、葡萄等在漢武帝時期引入中原,漢字、漢族、漢服、漢樂等在漢武帝時期形成體系,西漢王朝進入極盛。蘇武牧羊、李陵叛漢、金屋藏嬌等故事和典故都發生在這一時期。

關于漢武帝也有一件事可以體現其性格——泰山封禪。泰山封禪是我國古代皇帝等級最高的祭祀天地的活動,一般是對自己功績極其自信的皇帝才會去泰山封禪,所以古往今來,只有五位皇帝有過此舉,上面提到的武則天沾李治的光,算是參與了一次(那時還沒作皇帝),而漢武帝劉徹,在二十一年間竟八次東臨泰山舉行盛大的封禪活動,平均不到三年就要封禪一次,其頻繁程度大大超過“古有天子五年一巡狩,用事泰山”的古制,充分彰顯其好大喜功、君臨天下的性格。

(漢武帝)


茂陵所在地原屬漢代槐里縣之茂鄉,故稱“茂陵”,從公元前139年開始建造,全國每年賦稅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花費在陵墓修建上,歷時53年才建成。陵體高大雄偉,高46.5米,底邊東西231米,南北234米,方錐形,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為西漢帝陵之冠。所謂“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茂陵林深景幽,雖經兩千多年的風雨剝蝕,風采光華依然不減。

(茂陵博物館中的茂陵模型,原景如今封閉,游客是看不到的)


據記載,茂陵地下隨葬品極為奢侈豐厚,“比葬,陵中不復容物”。其工程浩大、瘞物之多遠超諸漢陵。茂陵周圍的陪葬墓有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車騎將軍金日磾、三朝元老霍光、傾城傾國李夫人之墓等二十多座,皆武帝朝之勛臣貴戚。


(茂陵博物館展出的精品文物:錯金銀銅犀尊、四神紋玉雕鋪首、鎏金銅馬、陶制動物,前三件都是國寶)


霍去病是漢武帝麾下杰出的青年將領,18歲起即領兵作戰,24歲病逝,短暫的一生中,六次率兵平定西部邊陲,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為西漢王朝的統一和鞏固做出了卓越貢獻。李白曾寫《塞下曲》贊霍去病:“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漢武帝為紀念他生前河西大捷的戰功,特意在茂陵旁邊修建了一座象征祁連山的墓冢,境界逼真。



霍去病墓周有各種巨型石刻,手法簡練,氣勢渾厚,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化境,是我國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國寶級大型石刻群,在國際享有極高聲譽,素為中外藝術大師所贊仰。下面挑幾件展示出來:

下圖為馬踏匈奴,與之前介紹的西安碑林的大夏石馬有點像,因為大夏繼承了秦漢的石雕藝術風格。此為霍去病墓石刻群中的主體雕刻,馬的形象堅實有力,姿態威猛,氣宇軒昂。馬腹下的匈奴人仰臥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雙腿蜷曲,作狼狽掙扎狀,蓬松凌亂的須發更顯得驚慌失措、聲嘶力竭。其手法簡練概括,于渾厚中顯示出雄強的力之美。


下圖為躍馬,工匠充分利用了石塊的天然形狀,最精彩生動的是馬的頸項,弧度和筋肉緊繃的質感,似乎在調動全身的氣力,昂揚擺拔,突出了整體的動勢,似乎一蹬即騰,讓人聯想到霍去病的果敢和威猛英姿。


下圖為臥牛,回首仰望,神情安詳寧靜,顯示出堅韌耐勞,質樸敦厚的性格,別具一種樸厚強力的美。


下圖為人與熊,表現了驚心動魄的人熊格斗場面,由于采用局部夸張的手法,緊張激烈的氣氛中又帶有些幽默情調。石人體型粗壯,用力緊抱一只野熊,熊則咬住石人下唇,斗得難分難解。石人被咬的表情,由裂開的大嘴表現出來,形象逼真。


(伏虎、起馬、蟾、石魚)


霍去病墓北還有塊三窩神石,石上有三個方形石窩高下排列,用漢五銖投擲石窩,據說投前許下心愿,如果投中心愿就會實現。


茂陵東行20公里來到咸陽周陵鎮,這里又有兩處名人墓葬——姜太公墓和文王、武王陵。姜太公墓不太起眼,一方土堆前立著塊小石碑,上面寫著“姜太公”,周圍都是雜草和農田,非常“低調”。姜太公墓西邊500米是文王、武王陵,我去的時候沒有開放。姜太公和文王、武王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我們在寶雞已游覽過一些有關他們的名勝古跡,按照周原在周人心中的地位,文武二王應該葬在寶雞的周原;姜太公墓到底在哪也存在爭議。其實旅途中不少所謂的“古跡”,沒有經過考證,憑著捕風捉影的信息就作為噱頭招徠游客,不用太過認真,打個卡完事。

(姜太公墓和文武柏)


這一回我們參觀了一些咸陽的漢陵唐冢,作為秦帝國的都城,咸陽還有哪些崢嶸史跡?

下一回,我們逛逛咸陽城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西安,讓我行走在歷史的邊緣(三)
尋唐跡·探訪唐乾陵丨看大唐第一陵背后的秘密|尋唐跡|乾陵
三原縣興平縣乾縣武功縣名勝古跡簡介
夢回千年大唐,醉在亙古榮光(一)
唐代公主墓是啥個樣?
【咸陽】乾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连| 济南市| 乌拉特前旗| 绵竹市| 广灵县| 紫阳县| 崇左市| 乌拉特中旗| 通海县| 格尔木市| 炎陵县| 页游| 荥阳市| 灵石县| 家居| 长葛市| 江西省| 丹棱县| 无极县| 都昌县| 古蔺县| 万宁市| 碌曲县| 潞城市| 庄河市| 鄄城县| 仙桃市| 永平县| 同心县| 聂拉木县| 临汾市| 南乐县| 濉溪县| 崇义县| 响水县| 平度市| 台州市| 江陵县| 三门县| 襄垣县| 称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