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產業在線公布的數據看,2018年上半年中國空調總銷量同比增長14.30%,三季度單季空調總銷量環比下滑8.76%,明顯三季度來整個空調行業的銷量數據出現斷崖式下滑。
反映至上市公司業績上,像國內空調制造的兩大龍頭企業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三季度單季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數據均出現下滑:格力電器前三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213.46億元,同比增長36.67%,三季度單季實現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31.94%,相比去年三季度增速的40.51%,今年增速明顯下滑;美的集團前三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172.52億元,同比增長23.49%,三季度單季實現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6.52%,相比去年三季度增速的30.22%,今年三季度明顯增速下滑。
正是因為三季度空調行業的銷量和業績增速放緩,加上大家對于經濟增速和地產調控的擔憂,整個家電板塊的估值整體向下修正,而作為白電行業的龍頭企業格力電器,截止2018年12月7日股價收盤,動態市盈率(pe)只有7.80倍。
在公司業績前三季度增速高達近37%的背景下,市盈率卻只有7.80倍,而同行業的美的集團前三季度業績增速23.49%,市盈率卻高達10.70倍,這合理嗎?
近十年營收和利潤保持超高速增長
我們先從格力電器的歷史數據看看,公司這樣的利潤增速是經常性的還是非經常性的。
2006年至2017年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從263.34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1482.86億元,增長4.63倍,年均復合增速約為15.5%,這個增長速度雖算不上特別優秀,但也是非??斓牧?。
黃線代表行業平均值
我們在看看格力電器同期的凈利潤增速,2006年至2017年公司的凈利潤從6.92億元,增長至224.02億元,增幅31.4倍,年均復合增速約為33.6%,凈利潤增速超過營收增速5.78倍,放眼A股近4000家的上市公司中,同期凈利潤增速能超過格力電器的屈指可數。
黃線代表行業平均值
那么,近十幾年能讓公司凈利潤增速大幅跑贏營收增速的原因是什么,這恐怕離不開董明珠高效率的領導,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格力電器的銷售凈利率在2011年以前普遍較低,連行業平均水平也達不到,但在2011年以后格力電器的銷售凈利潤率快速走高,直至近兩年,公司銷售凈利潤率是行業銷售凈利率的一倍以上,相比2006年高近5倍,這也是為什么同期格力電器的凈利潤增速高于營收增速的根本原因。
黃線代表行業平均值
從格力電器以往的業績增速看,在A股算是非常優秀的,如果未來十年可以繼續維持過往的業績增速,現在的估值絕對不合理。
接下來,我們看看格力電器在資本市場較他的競爭對手估值低的原因是什么?
與競爭對手美的優劣對比
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同屬于制造業,其產品構成和體量也最為相似,但是美的集團的產品構成相對格力電器分散化,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給公司帶來較多的想想空間,但如果反觀格力電器,其產品90%以上都是空調,如果未來十年空調行業進入衰退期,或者增速大幅放緩,格力電器承受的壓力就要大一點,這也是資本市場給予美的集團的估值高于格力電器的原因之一。
美的集團
格力電器
但如果從往期的回報率來看,美的集團就要遜色于格力電器了。具體看,截至2017年末格力電器的營收約1500億元,而美的集團的營收高達2074億元,但凈利潤格力電器卻比美的集團高出約45億元,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格力電器的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都要比美的集團的高。
另外,從兩家企業近五年的凈資本回報率來看,格力電器的均值高達驚人的33.2%,也就是說股東投入的凈資產每年獲得復合增速高達33.2%,反觀美的集團的凈資本回報率相比格力電器要低的多。
結合以上所述,我們會發現格力電器前十幾年由于專注空調制造,獲得驚人的發展,相比較他的競爭對手美的集團多元化發展在回報率上就要稍遜色格力,但也正是這個原因,市場對于美的未來的期望更高點,因為長期看空調增速必定會面臨天花板,而美的的機器人自動化系統會與公司的其他產品融合提升競爭力,例如:現在美的自動洗碗機在市場評價就比較好。所以,以往格力電器的業績領先美的集團,但由于格力的業務過于集中,市場給予的估值美的集團卻要更高一點。
以往的輝煌未來能否重現?
從以往的業績看,格力電器近十幾年利潤可以維持33.6%的復合增速,碾壓國內所有的競爭對手,絕對是配得上現在的估值,但問題是,以后還會持續嗎?
對于這個問題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前十幾年因為空調行業快速發展加上格力自身優秀的管理層,才使公司凈利潤保持如此快的增速。未來,公司如果繼續專注做空調,要想保持前十年的業績增速,毛利和凈利都需要繼續翻倍的增長,想想都不可能,因為空調行業隨著國內城市化放緩,增速也一定會放緩,另外,全世界的制造業公司毛利率都沒有維持在60%以上的,不然市場也不能給公司這么低的估值。
最后,我們在來看看格力電器的風險重點集中在哪里:
隨著房地產增速放緩,空調市場會出現“天花板”,這也是董明珠為什么近幾年又是做手機、又是入股銀隆。
營業收入構成過于單一,如果行業增速下滑甚至衰退,格力電器沒有很好對沖的業務,反觀美的集團就相對明智一點。
董明珠過于強勢,如果未來的多元化戰略一旦出現出現錯誤,會嚴重損害公司自身的價值。(近期個人投資銀隆失敗就是例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格力電器以往的業績增速非常快,但如果長期看空調行業確實會面臨瓶頸的問題,加上國內陸產的調控趨嚴,使這種預期會更加強烈,所幸的是估值上已經充分反應了這種悲觀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