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都希望寶寶有好的免疫力,能健健康康成長,但做了一些自以為是愛寶寶的事情,反而破壞了小家伙的免疫力,這讓小南說啥好?
不過當爸媽也是個交學費的過程,小南就把這些年爸媽踩過的免疫力的坑整理一下,希望更多的爸媽能避開。
這篇文章收好不謝。
免疫力是什么?
首先,爸媽們說得賊溜的這個“免疫力”,到底是個啥?所謂免疫力,是指機體抵抗外來侵襲,維護體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性的能力。
都有哪些“外敵”呢?在我們身邊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里,其實隱藏著同樣看不見摸不著的各種微生物(如圖)。
平時免疫力OK的時候,能“一夫當關”,各種微生物也很有眼力見地不來侵擾,可一旦免疫力不足,好吧,微生物此時不來更待何時?
“不是說會有抗體嗎?”對,人體確實是對不同的病原體會產(chǎn)生相應的抗體,能扛得住下一波感染的進攻,可“相應”這個詞說明了時限性和專一性呀,只能在短時間內(nèi)擋住某一種病毒,對其他的就傻眼了。
免疫力哪里來?
有先天性和獲得性2種,先天性是生下來就有的那種,這里略過不提,獲得性顧名思義,就是“生下來活下去”這個過程中獲得的。
生病=免疫力低下?
圖中的這個問題也代表了一部分爸媽的“認知”:把生病和免疫力的強弱直接掛上鉤。
你說免疫力低下就低下么?即便是“可能免疫力低下”,一般也需要用反復呼吸道感染這個發(fā)病率高達20%的兒科常見病來衡量(如圖)。
注意哦,超過了的才要考慮一下寶寶是不是免疫力低下,而且最終還得去醫(yī)院確診一下。所以,不要寶寶一生病就扣上“免疫力低下”的帽子。
再說,寶寶生病就一定是壞事嗎?像感冒、發(fā)燒、拉肚子、咳嗽這些,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都要經(jīng)歷的,在我們醫(yī)生眼里,這些更像是成長的信號。
比如發(fā)燒,它本身只是一種癥狀,而非疾病,是身體對抗外來病原體侵襲所出現(xiàn)的正常反應,有時候也不一定是由感染引起,寶寶們的后天免疫系統(tǒng)還不完善,就經(jīng)常以發(fā)燒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就算是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發(fā)燒,也有助于寶寶增強免疫力。寶寶的免疫力會在一次次的感染、發(fā)燒中一點點增強,對一些常見病的抵抗力也會越來越強,隨著年齡的增長,感染發(fā)燒的次數(shù)就會減少。
所以,寶寶生病時爸媽千萬別覺得是免疫力低下,心急火燎要退燒等等,更不要擅自用藥尤其是濫用抗生素。
這6件降低寶寶免疫力的事千萬別做
第一件事其實前面已經(jīng)說了,不要濫用抗生素,這反而會殺死寶寶體內(nèi)有益的微生物,結果寶寶只會更容易生病。
還有小南一開始說的獲得性免疫力,主要從哪里來?母乳。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和免疫物質(zhì),能為寶寶提供免疫保護。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盡早哺乳、堅持哺乳,不要輕易放棄母乳喂養(yǎng)。
也不要抱著僥幸心理拒絕接種疫苗,一定要按疫苗接種本上的時間,定期給寶寶接種。
因為疫苗能直接為寶寶提供特定抗體,或刺激身體產(chǎn)生特定抗體來對抗相應的傳染病,直接降低寶寶的患病風險(體質(zhì)弱的寶寶還可以接種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能預防季節(jié)性傳染病的疫苗)。
不要讓寶寶睡眠不足或睡眠習慣很差,充足的睡眠除了能讓寶寶長個子外,還能增強他們的免疫力。
不要讓寶寶養(yǎng)成偏食的壞習慣,一定要讓小家伙飲食均衡,盡可能多吃幾種食物,不然長期缺乏某些營養(yǎng)素,寶寶容易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自然強不了。
這里小南要提醒一點,不要覺得寶寶偏食就偏食,反正可以吃營養(yǎng)品,營養(yǎng)品往往有過多的蛋白質(zhì),反而不利于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有些甚至還會讓寶寶性早熟。
也不要自己是個宅男,把寶寶也培養(yǎng)成了小宅男,多運動運動能強身健體,小寶寶也不例外哦。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去戶外運動,小寶寶多爬爬少抱抱也是好的。
希望爸媽能避開這些誤區(qū),正確幫助提高免疫力,寶寶成長順利,爸媽也能少操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