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與友轉湖,討論起家庭條件優越的人更有素質修養還是窮人道德修養更高一些。毋庸置疑一致認為,家庭條件優越的人素質高的更多一些。我私下認為道德修養是精神層面的,精神的豐富是以物質為前提的,物質極度貧乏的情況下,極少數人能做到謙恭禮讓。
晚飯后, 突然想到,去書中求證一下,古圣先賢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子路問孔子,君子亦有窮乎?
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把小人和君子作對比,濫,就是河水泛濫,河水一旦泛濫,就沒有方向、沒有原則、無所不為。
孔子認為,一個人有沒有道德約束、有沒有道德信仰,結果不一樣。君子固窮,但窮且愈堅,窮不失志。他永遠有尊嚴、有人格。他有高貴、凜然不可侵犯的氣質。
如果真的窮到糊口都成問題的話,何以聞道?對錯都不能區分的話又怎樣成就君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