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重慶調研第一篇,我來打頭陣。
我們 在 重慶 調研 期間,有2個熱點、1個結論 :
1、某團體瘋狂掃貨兩江四岸,筍盤全收;
2、北京土豪拋盤180套,低于市場價20萬;
3、不歡迎投機客,但歡迎長持價值投資。
同時,這兩件事也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思考:
一邊瘋狂拋售,一邊瘋狂掃貨。 一進一出之間,在利益交織的混亂之中,重新解構了重慶市場最魔幻的底色。
1
先拋結論,重慶市場的基本面:
1、非常正常。有好有壞,甚至很多樓盤都有貝殼分銷,這就證明一點,除了個別優質熱盤,大部分項目去化一般。
2、跟上次在18年調研的樓盤、價格相比, 價格很穩定,部分樓盤、片區上漲1500左右。
3、本地限購2套,外地限購1套。三無需要1年社保,否則需要全款。很有意思的一點是, 如果有外地的市直公積金,重慶買房必須全款。
4、兩江新區、巴南、南岸,依舊是供應量、去化量最大的三個版塊。 主城基本沒盤,禮嘉、照母山、西永、南濱路、龍洲灣依舊是熱門板塊。
5、非常明顯的1-2-3價格梯隊 ,主城近郊套內1萬-1萬4,環主城片區2萬改善,單價3萬的樓盤一是不多,二是分散,這是重慶市場的價格天花板。
6、4-5月某團體在重慶瘋狂掃貨,以兩江四岸為主,同時兼做新房團購,價格上有所波動,但是重慶市場量太大,影響有限。
7、市場太大 ,一是天量的土地和樓盤,二是70萬套的公租房,三是每年新房30萬套、二手房20萬套,盤子太大,想控盤太難。
8、 照母山、彈子石、南濱路很扎實 ,臨近主城,地緣較多,也是外地投資客最關注的幾個片區, 片區價值很大、價格很堅挺,值得重點關注。
9、重慶山地眾多,平地太少,版塊各自為戰,兩江四岸是相對中心,卻不是絕對中心。因此版塊非常分散,地緣優先,其次才是周邊客戶、外地客戶、投資客戶,等等。
10、容積率和朝向,重慶早不是以前,現在供應主力全部在近郊,地塊更平整,容積率在3.5上下,甚至更低,板樓、1T2戶、2T4也不少。
11、 兩江四岸是核心,房源少,尤其是看江的房子,賣一套少一套,這是稀缺資源。 但是不是 所有的臨江都有價值,二手房浮動很大,1萬3-2萬多都有,需要挑。
2
城市的發展方向永遠是第一位的。
方向對了,基本對了一半;方向錯了,再好的選籌也跑不贏大盤。
重慶向北,是重心。
重慶東西南北都有發展,但是 城市向北是第一位 。江北嘴、照母山,更大范圍的兩江新區,產業、富人區、機場、高鐵站、商圈,不僅是重慶本地人的置業中心,同時也是外地投資客的首選。
北部片區,價格最高,產業最好,富人聚集。
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老城區的自然外溢。
兩江新區跟 老城區無縫對接,吸納了最多的主城改善外溢,也是重慶富人區的聚集地,照母山、禮嘉也聚集了大量的老城改善客戶。
2、大量的平整供地,低容積率。
北部擁有大片的土地,更為平整。09-10年開發照母山,12年開發大竹林,15年禮嘉真正發力,容積率2.0-3.0,以低密改善為主。
3、最好的基建、產業、商圈。
機場、高鐵站、金融中心、新區、富人區,西部最大的國際會展中心、亞洲最大的城市公園和重慶江北機場,以及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全部在北城。
目前照母山、大竹林供地不多,樓盤很少,照母山的價值很扎實,萬科、龍湖、恒大等樓盤穩定在2萬2-2萬5左右。
3
20年的市場,跟18年的市場相比,有幾個非常有意思的點:
1、地價在漲,遠郊樓面價突破5000;
2、房價在漲,平均漲幅1500上下;
3、受制于市場,房價漲幅低于低價漲幅。
尤其是土地漲幅比較大,我以中央公園為例:
2011年,鵬潤樓面價1736元;
2013年,香港置地樓面價3502元、4002元;
2015年,魯能和中交樓面價3012元、3220元;
2016年,金輝和華潤樓面價6480元、6164元;
2017年,雅居樂樓面價9352元;
然后到了現在,樓面價全面突破1萬,甚至樓面價突破1萬1。
大家可以看一下最近重慶市場的土地成交:
再有一個就是房價漲幅:
目前我們看了所售樓盤的價格,沒有太大的變化 ,整體比較穩,個別熱盤、熱門片區價格微漲。
很明顯:
重慶的底(地價)在太高,逐漸扎實,但是重慶的頂(房價)卻沒有明顯的變化,因此我判斷重慶市場在不斷擠泡沫,變得更扎實。
原因無非有二:
一是全國的大盤子。 大環境不行,重慶基本面再扎實,地價再抬升,大概率還是很穩定,重慶不可能露頭。
二是重慶的小盤子。 限購限貸限售, 雖說不嚴,也好破,但是至少上了好幾道鎖,限購卡了一部分,限貸卡了一部分,限售又打掉了預期。
至于說房產稅,完全不用擔心。
每年0.5%,重慶依靠房產稅每年征收也就是在2 個億,這里隨便一個土拍都是幾個億、十幾個億的土地財政,這才幾個錢,根本不可能影響大局。
再說了,每年0.5%,10年也就5%的稅費,哪怕每年漲幅5%,受損的紅利已經非常少,完全不用擔心。
4
在重慶,龍湖是毫無疑問的老大。
也許龍湖在外地的產品,會有各種各樣的瑕疵,但是在重慶,龍湖無論是住宅,還是溢價,還是天街,都是一種圖騰。不服不行。
我們在南濱路看了一個項目,龍湖春江天境,龍湖打造,還是老一套,龍湖商業(先自持5年)、洋房+高層、濱江,目前在售價格高層在1萬5上下,洋房在1萬5-2萬不等,這只是均價,因為看業態、看濱江、頂樓一樓價格不一。
但是即便如此,龍湖的價格依然不低,周邊的融匯半島套內單價在1萬3左右,甚至還有1萬1,這個價格,同樣產品至少差價在2000以上。
就這,龍湖售樓部分人氣依舊非常高,擠滿了人,可見市場的認可度。
我同事之前也多次來重慶,龍湖的地位有多高,他說有一次坐出租車,連司機都在夸龍湖的產品有多好,龍湖的綠化有多好。這種認可度,放在鄭州,也就永威有可能達到。
剩下的房企中,龍湖、金科、東原的掌門人都是女性,做出來的產品非常扎實、細膩,龍湖的產品+綠化,金科的洋房,東原的兒童游樂場。
甚至我們去看華宇操刀的華宇城,僅僅是售樓部門前百十米的小景,硬是做出了一方天地,效果非常好,有機會在詳細介紹。
這就是目前重慶市場的基本格局,外來的融創、萬科、恒大,本土的龍湖、金科、東原,平分天下。
5
重慶版塊,又碎又雜,跳躍性非常大。
1、重慶自住,看個人需求,北城的看北城,南邊的看南邊,地緣屬性很足。
2、如果是投資,一定要看外地人關注什么,比如說江北嘴,比如說彈子石,比如說照母山,甚至禮嘉、南濱路,等等。
3、重慶多中心,每年新房成交30萬套,因此 重慶一定不能求暴擊,一定是城市配置。 既要看漲幅,更要看租售比(現金流)。
4、大學城、西永、茶園、華巖、蔡家等,要謹慎 ,或者說你還有更好的選擇。重慶買房一定不要翻山越嶺,一定要圍繞主城,要么向北,要么向南,向東、向西都不是主力。
5、 重慶版塊多、又散,限制最高價、分攤漲幅,但是也有利好,就是因為地緣撐起來,所以這些片區不一定發展非常好,但是不會塌陷,價格不會崩盤。就像石橋鋪是舊改的地緣撐起來的,西永是附近居民撐起來的,龍洲灣-魚洞是南部地緣撐起來的,禮嘉、照母山、中央公園是老城改善外溢。
6、龍洲灣-魚洞板塊,一是地緣自住比較多,二是剛需為主,物流產業、職業學校、剛需人群都集中在這個地方,地緣可以買,剛需可以買,看中價格低的投資也可以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