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集整理了國家標準委員會關于對國內頁巖氣、頁巖油和致密油的定義,供同行參考,特別是頁巖油定義的出臺,為今后國內頁巖油的勘探開發帶來了指導性方向和建議。
標準:國家標準GB/T31483-2015 《頁巖氣地質評價方法》,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委會于2015年5月發布。
定義:頁巖氣是以游離態、吸附態為主,賦存于富有機質頁巖層段中的天然氣,主體上為自生自儲的、大面積連續型天然氣聚集。在覆壓條件下,頁巖基質滲透率一般小于或等于0.001mD,單井一般無自然產能,需要通過一定技術措施才能獲得工業氣流。
其中這定義里有3個重要概念需要強調,分別是:
1. 頁巖:由粒徑小于0.0625mm的顆粒碎屑、黏土、有機質等組成,具頁理、易碎的細粒沉積巖。2. 富有機質頁巖:巖石中有機碳含量海相大于2%,其他類型大于1%的暗色頁巖。3. 富有機質頁巖層段:富有機質頁巖及富有機質頁巖與粉砂巖、細砂巖、碳酸鹽巖等薄夾層的地層單元。其中,薄夾層單層厚度不大于1m,累計薄夾層厚度占該頁巖層段總厚度比例小于20%。目前國內關于頁巖氣的定義幾乎沒有爭議了,無論是工業界還是學術界都比較統一,其中比較重要的概念就是薄夾層厚度的下限值以及關于滲透率的定義和測定。氣層埋深 m | 直井產氣量 萬方/天 | 水平井產氣量 萬方/天 | 備注 (陸上常規天然氣直井產量,萬方/天) |
<500 | -- | -- | 0.05 |
500~1000 | 0.20 | 1.00 | 0.10 |
1000~2000 | 0.50 | 2.00 | 0.30 |
2000~3000 | 1.00 | 4.00 | 0.50 |
3000~4000 | 2.00 | 6.00 | 1.00 |
4000~4500 | 3.00 | 8.00 | 2.00 |
標準:國家標準GB/T34906-2017 《致密油地質評價方法》,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委會于2017年11月發布
定義:儲集在覆壓基質滲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空氣滲透率小于1mD)的致密砂巖、致密碳酸鹽巖等儲集層中的石油,或非稠油類流度小于或等于0.1mD/(mPa.s)的石油。
儲集層鄰近富有機質生油巖,單井無自然產能或自然產能低于商業石油產量下限,但在一定經濟條件和技術措施下可獲得商業石油產量。
有意義的是在本標準里,確定了致密油甜點區地質評價的指標及閾值,除了地質甜點、工程甜點外,也強調了經濟甜點的評價。
另外一個重要的指標是該標準針對每一個評價指標設定了權重,當然這些權重還只是一個參考標準,由于各個盆地、各個儲層等地質基礎和儲層條件的差異性,該標準中設定的各個地質指標和權重應會有所差異。
該術語目前在國內是最有爭議的,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工業界,無論是中石油還是中石化,都有所不同,但隨著勘探評價工作研究的進一步進展,以及對北美頁巖油的認識,國內對頁巖油的定義已趨于一致。在一次會議上,中石化提出的關于頁巖油定義:主要以游離態和吸附態賦存于富有機質頁巖及其碳酸鹽巖、砂巖薄夾層中的液態烴。含油頁巖層段中,泥頁巖厚度占到地層厚度的60%以上, TOC含量大于1%的頁巖連續厚度大于30m,TOC小于0.5%的其它巖性夾層原則上厚度小于3m。夾層:0.6-3m(測井可識別)。這個定義已經很接近目前國家標準委員會對頁巖油的定義了,主要差別就是對夾層厚度的下限認識。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標委[2019]22號文件)下達的第二批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通知,于2019年7 月初步形成了《頁巖油地質評價方法》標準草案,其中對頁巖油做出了詳細的定義:“頁巖油是指賦存于富有機質頁巖層系中的石油。富有機質頁巖層系烴源巖內的粉砂巖、細砂巖、碳酸鹽巖單層厚度不大于5m,累計厚度占頁巖層系總厚度比例小于30%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標委[2019]22號文件)下達的第二批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通知,于2019年7 月初步形成了《頁巖油地質評價方法》標準草案,其中對頁巖油做出了詳細的定義:“頁巖油是指賦存于富有機質頁巖層系中的石油。富有機質頁巖層系烴源巖內的粉砂巖、細砂巖、碳酸鹽巖單層厚度不大于5m,累計厚度占頁巖層系總厚度比例小于30%。無自然產能或低于工業石油產量下限,需采用特殊工藝技術措施才能獲得工業石油產量。”(來源:杜金虎,2019年9月,中國石油勘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