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血壓150/100mmHg,被診斷為了高血壓。經過兩個多月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后,血壓降到了140/90mmHg以下,可以說已經低于了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張先生很高興,他認為不用吃降壓藥自己的血壓也能降下來。
但是,醫生讓他在家對血壓重新進行測量后,還是建議他及早服用降壓藥為好,這是怎么回事呢?
高血壓最基礎的治療就是將血壓降下來,至少要降到高血壓診斷標準140/90mmHg以下。但這個標準是指在醫院診室測得的血壓,如果是在家自測血壓,則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及最低控制目標為135/85mmHg,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同時,要判斷自己的血壓是否控制在要求范圍內,還要特別注意測量血壓的時間,否則就可能“大意失荊州”,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這是因為:
人的血壓在全天有一定的節律性,在早晨6:00-10:00會出現全天第一個血壓高峰,也是全天血壓最高的時段;隨后開始下降,至下午16:00-18:00會出現全天第二個血壓次高峰;隨后再次下降,至晚間呈現全天血壓最低谷,可比白天最高血壓低10-20mmHg。
由此可見,在家自測血壓時,應重點關注早晨6:00-10:00的血壓,通常如果這個時段的血壓低于135/85mmHg,則表明全天血壓基本能控制達標。但反過來,如果是其它時段血壓低于這個數值,則不能代表全天血壓得到了有效控制。
更為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清晨6:00起床后一個小時內的血壓高低,不僅關系著全天整體血壓水平如何,而且對預測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風險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也是臨床上高血壓患者中,70%以上的腦中風、心梗等意外發生在早晨7:00-9:00的主要原因。
因此,高血壓患者在早晨起床后1小時內測量血壓非常重要,如果此時段在家測量的血壓大于135/85mmHg,即便全天其它時段的血壓均低于此值,也表明血壓控制不達標,且存在極大心腦血管意外發生的風險,必須進行干預治療。
張先生就是按醫生的要求,連續幾天在早晨清醒后立即自測血壓均超過了135/85mmHg,而白天其它時間都比較低,表明僅僅依靠控制飲食、加強運動等生活方式干預治療已經達不到降低血壓的要求了,應當及時服用降壓藥治療,且沒得商量。
最后,希望以下一組數字能為高血壓患者重視清晨血壓帶去更多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