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是刺的樹木,特點就是硬,當柴火燒都不要,目前價值千元1棵
雖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戶戶都有電器了,不少家庭還通了天然氣,可是有些老人還是喜歡用土灶。有人說是老人舍不得花錢,使用土灶省點錢。也有老人說是土灶燒菜做飯更香。還有些人則說是因為老人習慣了,這是多年的“老毛病”改不了了。
大圖模式筆者的父母也是如此,家里有燃氣,也有電熱水器,但是他們卻喜歡用土灶來做飯燒水。現在正是冬季,農村也沒什么農活可做,他們就會在天氣好的時候,進山去砍柴來當柴火燒。有一種樹木,渾身是刺,特點就是很硬,砍柴燒都被嫌棄,卻不知去皮以后價值高,如今能賣到上千元一棵。
柞子樹的科普
在筆者的家鄉這種樹叫做柞子樹,或者是油柞子樹,有些地方也叫它蒙子樹、鑿刺樹等,這是在南方地區一種比較常見的常綠灌木小喬木。它的葉子是卵形的,在四五月份的時候會開小花,等到秋季的時候果實就成熟了,是一種球狀的漿果,非常的細小。
大圖模式這種樹木是非常好分辨的,因為它的樹干高達2米左右,有些還有幾米高。而且樹上長滿了長長的尖刺,看著就是一副不好惹的樣子。小枝是鐵銹色的,它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主要是生長在一些河谷、荒地、石壁上。因為它是一種很喜陽光的植物,主要是在海拔較低的山區分布。
柞子樹的價值
熟悉過這種樹的朋友們都知道,柞子樹在農村過去是不討人喜歡的,就連看來做柴火燒都是嫌棄的。因為它的樹上長滿了尖刺,是不好處理的。同時這種樹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因為生長緩慢,樹的木質非常的堅硬,是很難砍得動的。尤其是干枯了的柞子樹,更是堅硬無比,一般的刀斧都砍不動。所以在過去,很少有人把它看來當柴燒,但是卻不知它的價值珍貴。
大圖模式柞子樹的樹干上雖然長滿了細長的尖刺,可是把它的皮去掉之后,這些尖刺也就沒有了,并且還是很好的木材。大家都知道紅木家具非常的昂貴,就是因為它的材質好、顏色好看。而柞子樹也具有這個特點,木材堅硬,去皮以后也是帶著淡紅褐色的,并且不用上色、不髹漆,打磨上蠟后就非常的美觀了,它清雅的風格褐紅木家具是非常相似的。
大圖模式這種木材因為比較硬,樹干也不太直,很容易彎曲,所以在過去一般都是用來做成美人榻、炕桌、太師椅等。非常的結實又耐用,數年都不會壞。而近些年,因為發現了柞子樹的特性和紅木差不多,所以深受很多文玩愛好者的青睞,把它車成珠子、手串、拐杖等,價值立馬翻了數倍,有些甚至是“千金難求”。
大圖模式也是由于柞子樹的價值高了,現在一棵樹就能賣到數千元哦。有些朋友們可能把它和皂角樹搞混了,這兩種樹雖然枝干上都有尖刺,但是刺也有不同的。柞子樹的刺是一根細長的,而皂角樹的刺上面還會長刺,也就是會有分枝,這是很好區分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