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城市2020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在陸續揭曉之中。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各城市的經濟發展形勢并不太樂觀。但也因此,頭部城市的發展更加令人關注,因為在經濟同樣受到重創的情況下,能更容易看出誰是“真金不怕火煉”。
一周前江蘇城市論壇發布了文章《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省GDP榜單:江蘇為什么行》,介紹了當時已經公開數據的全國28個省份的GDP。
那現在小編則為大家帶來了2020年上半年全國GDP前十強城市的經濟數據,今年上半年十強城市的排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十強城市座次落定
目前,今年上半年全國GDP前十強城市名單基本塵埃落定,GDP在萬億以上與以下的城市各占1/2。
前三名依然是上海、北京、深圳,這三座城市已經連續多年穩坐頭三把交椅了,其GDP分別是17356.8億元、16205.6億元、12634.3億元。還有兩座地區生產總值破萬的城市是重慶和廣州,其GDP分別為11209.83億元、10968.29億元。
在前十強城市中,GDP在萬億以下的五座城市分別是蘇州(9050.24億元)、成都(8298.23億元)、杭州(7388億元)、南京(6612.35)億元、天津(6309.28)億元。
隨著各地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經濟逐漸復蘇,實現正增長的城市越來越多了。在GDP十強城市中,深圳、重慶、蘇州、成都、杭州、南京6座城市的GDP增速都實現了正增長。
但上海、北京、廣州、天津仍處于負增長的狀態。作為傳統一線城市北上廣,這次都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深圳雖然是正增長,但只有0.1%。由此看來,疫情對于傳統一線城市的沖擊很大。
天津是這十座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若是天津跌出前十,則會導致南北城市格局發生變化,屆時在前十強城市中北方便只有北京這一根獨苗了。
南京首次入榜,反超天津
在疫情的沖擊下,城市競爭的格局也發生了變化。
這次損失最大的的城市無疑是武漢了。武漢是疫情的中心,為了全力抗疫,經濟發展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各項指標明顯下降。武漢還沒有公布上半年GDP的具體數據,據公開資料顯示,武漢上半年GDP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5%。
武漢2019年上半年的GDP數據是7478.94億元,預計估值在6000億左右。
從2019年的GDP排行榜來看,天津以14104.28億元位于第十位,南京緊隨其后排第十一位,GDP為14030.15億元,兩者經濟總量僅僅只差了74億元。今年上半年,南京便超越了天津,擠進前十。
自2016年南京GDP破萬億以來,連續4年保持在第11名的位置,這是南京首次進入全國GDP榜單前十,但其實在今年一季度便已出現了這種情況。
今年一季度,大部分城市GDP增速出現了負增長,而南京是全國唯一一個GDP處于正增長的萬億級城市,也是江蘇省唯一一個出現逆勢增長的城市。與全省-5%的增速相比,南京的增速達到了1.6%,GDP連升2位,位居今年第一季度城市GDP第九名。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始崛起
在頭部城市中,重慶與廣州之間的競爭也一直備受關注。
與南京天津的情況一樣,在2019年,兩者的GDP總量便已經十分接近了,差額只有20億。在這種情況下,稍不注意,廣州便會被趕超。今年上半年,重慶便以241億元的差距領先廣州,躍居全國第四位。
重慶的汽車產業可以說是今年上半年經濟發展中的一抹亮色。近兩年發展并不景氣的汽車產業,在今年上半年反而出現了正增長,成為了重慶經濟復蘇的關鍵力量。
但廣州就沒這么好運了。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疫情對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城市沖擊較大,而廣州外向型經濟占比高,受疫情影響比較大。這可能也是今年上半年重慶超越廣州的原因之一。
除了一直存在南京與天津、重慶與廣州的競爭外,此次還出現了新的競爭關系,那便是成都與蘇州。在今年上半年的GDP榜單中有一個明顯的趨勢,那就是成都與蘇州的差距在縮小。
2019年成都與蘇州的GDP差距為2300億元,在今年上半年已經縮小到了750多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一季度,成都GDP甚至已經超過了蘇州。后續在蘇州的發力之下,如今以微弱的優勢保住了領先的地位。
重慶反超廣州、成都與蘇州的差距在縮小,這是不是意味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始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