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陪伴,是無言的守護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有人陪伴。
有一種陪伴,是生來就注定了的,那就是我們和父母之間的陪伴。
世上有很多人會因為你的成功而心生羨慕,但只有父母會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依然站在身后。
從幼小無知的孩提,拉著你的手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正軌,看著你慢慢長大,自己慢慢變老。
梁啟超先生的家庭“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常有人說是因為他教育思想前衛(wèi),將孩子送到國外留學;
可在讀《梁啟超家書》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兒女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親殷切的關愛與督促。
“只要在自己責任內(nèi),盡自己力量做去,就是第一等人。”
“看見許多小寶貝,忘記你這大寶貝了。”
“今天誰也料不到明天的事,只好隨遇而安罷了。”
迷茫的時候,是父母從旁點撥,用自己的經(jīng)驗給你鋪路;
走得太急的時候,是父母提醒你要小心腳下,注意安全;
失魂落魄的時候,是父母在旁邊設法安慰,家永遠是最安全的港灣。
也許他們沒有給你優(yōu)渥的成長環(huán)境,但你最需要人陪伴的時候,第一時間總能想到家人。
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永遠有可以回去的地方,永遠有可以說話的人,或許這就是陪伴的真正意義。
2
陪伴,是最溫暖的告白
陪伴是什么?
陪伴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少年時期,和同桌一起走在放學的路上,是青春的陪伴;
走入婚姻的殿堂后,和愛人一起談論柴米油鹽,是相濡以沫的陪伴;
陪伴是這樣溫暖而美好,簡單而愉悅。
可并不是坐在身邊,或者走在一起就叫陪伴。
如果不用心,哪怕時間再久,也覺得敷衍,即便靠得再近,也覺得冷清。
有些話,長時間不說了,就說不出口了。一旦有了隔閡,家的溫度就慢慢冷了下去。
看過一個小品《奶奶的生日》,六十歲生日,奶奶終于見到了孫子和孫女。
孫女一進家門,第一句不是祝奶奶生日快樂,而是急著問奶奶wifi密碼是多少;
當奶奶拿出孫子以前最愛玩的象棋,想和孩子們下幾盤的時候,他們卻一直盯著手機里的游戲。
最后,奶奶一個人下好了餃子,叫孩子們來吃,將wifi網(wǎng)絡關閉,他們卻生氣地說:“游戲輸了我怎么和朋友交代!這飯我不吃了!”
奶奶傷心地感嘆:“祝我生日快樂,祝我生日快樂。”
仔細想想,不僅僅是小孩子,走在路上,“低頭族”比比皆是,或是忙于工作,或是耽于娛樂,就連坐在一起吃飯都在“刷屏”。
高質(zhì)量的陪伴,從來不在于時間,也不在于金錢,而是能看到對方的表情,能尊重對方的感情,能回應彼此的心意。
要知道,你能買得起手機,但買不到和你通話的人;
你能買得到食材,但買不到陪你吃飯的人;
你能買得到藥物,卻買不到陪你去看病的人。
余生確實很貴,用來陪伴家人,從來都不是浪費。
即便無法陪在身邊,定期打個電話,發(fā)個問候短信,也是寒夜中的一點溫暖;
即便沒有動人的情話,兩人閑話家常,也是日常里點點滴滴的關心。
用心陪伴,才叫美滿。
3
陪伴,是最好的療傷藥
《朗讀者》里有一句話:
“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
上周,一位讀者和我分享了他的故事:
前段時間他剛經(jīng)歷了投資失敗,所謂的合伙人連夜逃走,小半生積蓄一下子就沒了。
萬念俱灰的他回到家中,不知道如何跟家人交代。妻子卻一如既往地給他做好可口的飯菜,一家人其樂融融。
看著孩子的笑容,吃著妻子夾過來的菜,他忽然感覺一下子就活了過來。
把孩子哄睡后,妻子說:“有錢吃三個菜,沒錢吃一個菜。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什么都一樣。”
聽了這話,他心里滿是感動和溫暖。原來,放下周遭的紛紛擾擾,一家人開開心心地,才是最大的動力。
慢慢地,他的生意有了起色,也不像以前那樣總是忙于工作,每天都會回家陪家人吃飯。
所以說,陪伴是最好的療傷藥。
因為無論是面對工作的刁難,還是頂著生活的壓力,
只要想著,還有人站在身邊,從暖暖的春天,到燦爛的夏天,從蒼茫的秋天,到寒冷的冬天,就會有動力繼續(xù)堅持下去。
這就是陪伴的力量。
有一句話說:
“陪伴不是時間概念,而是有溫度的,它是愛的內(nèi)容。”
再難熬的時刻,只要有親人在身邊,便覺得咬咬牙,還能夠堅持。
愿我們在人生的風風雨雨中,能遇到一起撐傘的人;
愿我們摸索前進的道路時,身后始終有一盞散發(fā)溫暖光亮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