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和解,來自于“我現在過得很好”,我愿意選擇原諒你。
作者:海魚
來源:心靈面包
(ID:xlmianbao)
《都挺好》的結局,很多人被感動哭了。也有的朋友對這樣的結局,不太滿意。
其實,真實的人生不是電視劇,我們應該看到更多的東西。
熱播劇《都挺好》迎來了大結局。
劇情的發展跟大家猜的一樣,受盡原生家庭折磨的三女兒(蘇明玉)最終還是原諒了自己的哥哥和父親。
蘇父的阿爾莫茲海默癥病重,什么都忘記了,還記得給女兒買練習題,賺了觀眾大把的眼淚。
故事的最后,終于看到了久違的家庭溫暖,感受到了父愛。
故事的結局是讓人感動的。
但,這并不代表所有的傷害都能云淡風輕,何況在現實中并沒有“都挺好”式的大團圓。
很多網友也留言不滿這樣的結局:
豆瓣某網友:《都挺好》虎頭蛇尾,陷入中國式偽善大團圓,遠離了真正的人性。
微博某網友:女權毒藥下的瑪麗蘇電視劇,沒真正經歷過家庭糾紛的自我安慰。騰訊視頻留言區:蘇大強就這樣強行洗白了?真對不起我生氣時候蹂躪的娃娃。
這些聲音雖有偏激,也反映了部分觀眾的心聲:被傷害的人,憑什么要輕易的忘記傷害。
其實剛開始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后來細細品味,忽然明白過來,這根本不是劇情的重點。
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在直指人性中最無奈的真相。
這樣的結局,其實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真理:當你沒有過好自己生活的時候,任何的原諒都沒有意義。
這個世界的真相是:大多數時候,很多的事情與關系,不是輕飄飄一句“原諒”,或者“結束了”就能解決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邁過傷痛,讓自己過得好。
這不是讓自己忘記傷痛,而是不再糾纏。不因為過去的種種,埋葬掉自己的未來。
“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
這句話只有明玉說最合適,也只有明玉有權利、有資格說。
因為只有她活出了自己,也只有她有能力做到:
遠離你們我依然可以活的很好,所以是否原諒,對我而言已經不重要。
我可以恨你,也可以原諒你,選擇權在我。
強者的原諒是寬容
弱者的原諒是放棄
父母是自私的嗎?
很遺憾,有時侯是的。我們的父母也是凡人,他們有時像其他所有凡人一樣:
你弱小時,他們隨心所欲的對待你;
你強大時,他們會自動追隨你。
我們與父母親人之間,充滿了各種利益斗爭,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抗爭和努力:
小孩想要一個自由的童年,
家長想要一個成功的起跑線;
年輕人想要真正的愛情,
爹媽想要門當戶對的和諧;
子女想要事業有成,
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愿發展;
媳婦想要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
婆婆總是抓著兒子不放
....
當我們與家人、親人利益沖突了怎么辦?
強者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逼迫弱者服從。弱者用自己的方式,不斷的抗爭或者想要逃離。
在劇中,曾經的強者是除明玉外的蘇家人,她逼迫明玉按照她們的規則生活,蘇母支配著每個人的金錢與感情支出。
當時的明玉沒有足夠的能力,她只能服從。
后來的強者是明玉,她不論是在精神還是物質上已不再依賴蘇家。
她站在了遠處,回顧曾經的苦難。她已經離開原生家庭的泥沼。
強大的人可以從經濟和情感上徹底脫離原生家庭,是為了不讓原生家庭繼續影響自己。
雖然你曾經踩在泥土里,但你可以選擇不在泥土里纏斗。你邁過去,甩掉鞋上的泥,繼續往前走。
太輕易的“沒關系”
會換來下一次的“對不起”
誠然,是否原諒,是否和解,對明玉而言已經不是最不重要的。
可聰明的明玉從來沒有輕易說過“沒關系”,沒有輕易說過“原諒”。
因為她知道,輕易的原諒是對自己的虧欠,也是對家人的縱容。
成長是為了邁過去,變強大。而不 是為了回頭對曾經的傷害說一句沒關系。
蘇家的三個“作妖”的男人好像什么都沒做,就迎來了大團圓結局。
雖然最后的蘇父遺囑激活了我的淚腺,讓我看到了一位父親該有的樣子。
可似乎只是表示了自己是一個可憐的人,對兒女有最后的感情。
對明玉好像還是沒有真正的精神上的補償。
三個離譜的男人改變了,可惜改變的不徹底。
大哥仍然是一個愚孝的人。
雖然能夠意識到父親的過分,可是設想一下,如果蘇父繼續提出無理要求,以大哥的脾氣秉性,大概率還是會咬著牙滿足,并道德綁架自己的妻兒弟妹。
最典型的是蘇明成,從小到大,每次出事都會有蘇母幫忙,吃喝用度資源全都傾向于他,結果導致長大后的蘇明成,做事腦子熱,一根筋。
動手打了妹妹被關進看守所后,因為妻子求情被放出來后,再一次動手暴力,打了自己的妻子,導致了離婚。
蘇父投資被騙后自己還沒有得到教訓,借錢投資三十萬,差點家破人亡。
蘇大強靠著哭天喊地,待遇一路升級,老民房,商品房,三室一廳,再到大別墅。
每一次作妖后,都會有相應的豐厚回報,這樣的正反饋,他們怎么舍得改變?
會哭的大強有咖啡喝...
所以,如果犯錯的人不痛,就不會知錯。不知錯,就會繼續犯錯。
我不相信那些已經定型了地、幾十年的內在,會在突然間改變。
無論是受傷了的療愈痛苦,還是傷人者的自我悔改,都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意識到問題,才能有動力去改變問題。
一個每天都在聽到“沒關系”的人,腦海中已經形成了會被原諒的條件反射。如果某一次沒有聽到正向的回應,對他而言,會有更嚴重的傷害。
在家里,輕易的說“沒關系”,不是寬容,而是害人害己。
“過得好”的前提是
看見那個傷痕累累的自己
原諒一個傷害過自己的人尚且不容易,原諒至親的傷害更難。
經歷過原生家庭痛苦的朋友們,一定明白我為什么這樣說。
家庭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起點,無論是否承認,人生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是帶著父母的光環或陰影生活的。
從被原生家庭傷害到穿越創傷,再到內心重建,是一個漫長、痛苦、又孤獨的征途,路上咬牙堅持的只能是自己。
內心重建之路是痛苦的,更痛苦的是有些人不想走上這條路。
這些人未必不想改變,也未必不知道自己在原生家庭帶出來的東西不會讓自己快樂。
可是他們恐懼,他們逃避,他們自我麻痹說:我的家庭很幸福,我的生活很開心 ,我的父母很愛我。
這就弄混了一個概念:對你好、溺愛,并不等于真的愛你。
蘇母對老二蘇明成偏愛,結果蘇明成變成了一個啃老的嬰兒,且不自知。
蘇母難道不是整個蘇家的混亂源頭嗎?
大哥蘇明哲對父親敬愛,百依百順,后果就是父親越來越過分,每次出了事情就讓大哥來善后,越來越自私。
臺灣藝人狄鶯對孩子溺愛,孩子已經到青春期了還在和媽媽一起住,所有的東西都給孩子最好的。
后果就是孩子過分放縱,在美國私藏槍械被捕入獄。
溺愛尚且會導致惡果,那不愛呢?
前文提到的《歡樂頌》中的樊勝美,明明父母對她的愛少得可憐,卻仍不愿面對。
明明已經自顧不暇了,卻還是甘愿被原生家庭套上鎖鏈,背著無底洞一樣的家人痛苦前行。
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或者聽過這樣的故事嗎?
父母是極其強勢的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言聽計從,長大過后性別怯懦,面對權威從來不敢反抗。
女孩年齡有點大了,家里催他找一個合適的穩定的人嫁了,但是想到:媽媽也是為了我好,也就妥協了。
父母曾經對自己很嚴格,成長過程中很痛苦,成家生子之后的某一天忽然發現: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與自己的父母一模一樣。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也有讓你痛苦且想要改變的地方,請你去正視他們、看見他們。
然后,像個成年人一樣為自己負責。
不再麻木的逃避和躲藏,當你開始意識到這些問題,開始愿意為此付出行動和改變,你就可以變得越來越強。
當你變得越來越強,當你自己過得越來越好,你生命中的一切都變得陽光明媚。哪怕是曾經的沼澤,里面也會開出美麗的荷花。
真正的和解,來自于“我現在過得很好”,我愿意選擇原諒你。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過得好”不能解決掉的。
當千帆過盡,你回首過往時,發現那些艱難挫折、發現他人的刁難,這種種的一切,幫助你成為了一個無比強大的人——你還有什么空閑去計較和綿纏。
不論你經歷了什么,只要現在的你過得好,一切就都挺好。
祝福你。
關于文章:
關于文章:作者:海魚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心靈面包(id:xlmianbao )心靈成長平臺,在這里收獲愛與智慧,活出更高版本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