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倫布寺,金頂紅墻,高低錯落重樓疊宇,斑斕輝煌,與尼色日南坡融為一體,壯觀而神秘。
塔玲風動韻東丁,一派生機靜空生。山吐濕雲癡作雨,水吞活石怒為聲。這首詩高度贊美了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是黃教六大名寺之一,意為“須彌福壽”寺。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是后藏最大的寺院。
扎什倫布寺是由宗喀巴大師的第八弟子、一世達賴根敦朱巴1447年在帕竹政權資助下修建的。
公元1600年,四世班禪羅桑確吉受札什倫布寺之邀,擔任了該寺16任法臺。

自此,扎什倫布寺稱為歷代班禪額爾德尼的駐錫地。后經歷代班禪不斷擴建,扎什倫布寺才逐步成為銅佛高聳、金碧輝煌、雕刻精美、壁畫生輝的宏偉建筑。


扎什倫布寺整體建筑面南偏東,依照黃教經學院傳統,以中心為殿堂,整個建筑分為班禪拉章(即寢宮)、堪布會議廳(行政機構)、四大扎倉(經學院)和靈塔殿、曬佛臺等總共56座經堂。

扎什倫布寺猶如布達拉宮是拉薩的象征一樣,它是日喀則的標志。到日喀則的人,沒有不去參觀扎什倫布寺的。


扎什倫布寺可與布達拉宮相媲美。它與拉薩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四大寺。

四大寺再與青海的塔爾寺、甘肅的拉卜楞寺并列稱為格魯派“六大寺”。

許多到過西藏寺廟的人,在那里也許會留下點什么。“有的人將身留在那里,從此青燈黃卷;有的人把心留在了那里,從此心若止水;也有的人什么都沒留下,從此落入紅塵的喧囂。”

在扎什倫布寺,在那里我沒有留下我的身心,但我留下了我的靈魂,從此,不管人世間如何像經輪轉變,我的靈魂永遠圣潔無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