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國地理區(qū)劃的朋友都知道,截止目前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總計34個省級行政單位。
這其中1997年由四川省拆分出來的直轄市——重慶市是我國最年輕的直轄市;1997年與1999年分別回歸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是最新的兩個特別行政區(qū)。
自1999年之后,我國的一級行政區(qū)即省級行政單位未發(fā)生過變化。但是我們卻往往會從老一輩人的口中,或者文學影視作品當中聽到諸如西康省、熱河省、平原省等等省份名稱,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從1949年新中國建立,一直到1979年,這30年間,我國的省級行政區(qū)劃發(fā)生過頻繁且大規(guī)模的變動。在這期間,有那么一些省份隨著中國行政區(qū)劃的變動,或被拆分、或被合并,永遠地成為了歷史名詞。
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那些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
我們就先從這張1949年9月的中國地圖開始,這張地圖可以清楚地表現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行政區(qū)劃的全貌。
1949年9月的中國行政區(qū)
這幅地圖里的東北地區(qū)已經解放,東北地區(qū)的行政區(qū)劃由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增加為遼寧、安東、遼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龍江、嫩江、興安9省。
東北地區(qū)的行政區(qū)劃我已經在《東北不止黑吉遼,一文講清東北行政區(qū)劃變遷及人文層面的東北范圍》一文中講過,在此不做贅述。
而此刻西南地區(qū)尚未完全解放,我們可以看到,在西藏以東,四川以西,存在著一個面積龐大的省份——西康省。
西康省設立于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共存在了16年。由西康行政督察區(qū)(原川邊特別區(qū))和四川所屬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qū)合并而來。其省名來于境內的康巴西藏。
1949年的西康省及周邊省份
在新中國撤銷的舊省份當中,西康省的面積最大,約有45萬多平方公里。1939年—1951年,西康省會設在康定,1951年—1954年,西康省的省會遷至雅安市。
西康省是從我國西南地區(qū)進出西藏的要道,管轄范圍包括如今的四川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及西藏自治區(qū)的昌都市、林芝市。
1949年的西康省
1949年12月9日,西康省勝利解放,一直到1950年4月,西康省一直由西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0年5月西康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人民政府駐康定。分設康定、雅安、西昌3專區(qū)。
1950年12月,西康省康定專區(qū)改設西康省藏族自治區(qū),金沙江以西地區(qū)改稱昌都地區(qū)。這也為后續(xù)西康省的撤銷埋下了伏筆。
1951年雅安縣升級為雅安市,西康省的省會由康定遷至雅安。5月23日,西藏地方和平解放。
1955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西康省,同期被撤銷的還有熱河省。原西康省所屬區(qū)分別并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今西藏自治區(qū))。
1951年金沙江以東的西康省及以西的昌都地區(qū)
具體的劃分方式為:金沙江以東地區(qū)的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并入了四川省,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市、林芝市并入西藏。
西康省被撤銷以后,西藏自治區(qū)的地域范圍基本上與今天別無二致,而四川省的管轄范圍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
1954-1955年的四川省
因此四川省也就出現了獨特的人文風貌——有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國、有川西高原的西藏風貌、有涼山州的彝族風貌。
因此也就出現了在理塘丁真出圈那一年,很多人都把他的故鄉(xiāng)誤認為西藏,去年,在錄制《中餐廳》,連黃曉明教主也犯了這個錯誤。
從1952年到1955年這幾年當中,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工作在舊中國行政區(qū)劃的基礎上邊摸索邊前進。這期間撤銷了8個省份,同時也合并了部分行政區(qū)。
西康省是中國到目前為止最后一個被撤銷的省份。西康省雖然消失,但是以它為代表的一批省份卻成為中國近現代蒼天巨變的見證者,成為歷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