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都洛陽,是一個有著無數傳說與故事的城市。
位于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巍然屹立的一公里多長的巨大石頭上,人工雕鑿著無數石窟,其中,
最古老的年齡已經1500多歲,成為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在中國擁有41家世界文化遺產中,龍門石窟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還是中國三大石窟中,石窟占有量
最多的一座。
龍門石窟最經典的石窟,為奉先寺石窟群。
奉先寺石窟,開鑿于唐朝,正是武則天女皇將首都遷入洛陽的繁盛時期。
據說盧舍那大佛,就是依照武則天的容貌雕鑿而成。
莊嚴、慈祥、圣潔的盧舍那大佛,圓潤的臉上,永遠都浮現出優雅的微笑,猶如普度眾生光明普照的神仙,
靜靜地端坐在一方圣壇上。你無論從哪個方位望去,盧舍那大佛微微上翹的嘴唇、明媚溫柔的雙眸,總是
給予眾生祥和的慰藉和深情。
飽滿的情感,睿智的情懷,瞬間傳遞到內心繁雜的世界,足以讓身心平和、靜怡、溫存、敬畏、釋懷。
也許,這就是最宏偉最壯觀的盧舍那大佛的神奇。
盧舍那大佛究竟有多宏偉?小時候聽人說,她的頭上可以坐四個人打撲克。
那個時候,龍門石窟還沒有鐵柵欄,至于有沒有人上到那么高的地方去,不得而知,但大家通常會去抱一
抱盧舍那大佛旁邊佛像的小腿,以求平安吉祥。
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只有2厘米,尤其以萬佛洞最為壯觀,密密麻麻的石頭上,眼睛似乎應接不暇。
然而,龍門石窟的殘缺,卻讓人心痛。
幾年前,曾經陪同一位美籍華裔朋友到洛陽參觀,他皺著眉頭由衷地感慨:“這么精美宏大的石刻,是誰
把他們的頭拿走了?!"
時光荏苒,時間沒有沖淡龍門石窟的佛教地位,反而更加源遠流長。
佛教的力量,正是通過這樣出神入化的形式,傳播開來,以達到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
永遠的微笑,永遠的慈祥,永遠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