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期陜西的“博物館”——亮寶樓
碑林區政府
亮寶樓位于南院門碑林區政府東隔壁,是一座古樸典雅的中式傳統四合小院中,這座百年建筑曾經見證過中國近代一段重要歷史。這里曾經是珍藏陳列慈禧太后珍寶的地方,也曾經珍藏過國寶級文物。
小編 西安峰 拍 陜西亮寶樓 簡介
一、陳列慈禧珍寶
亮寶樓具體修建于哪一年已經無從得知。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到西安,全國各地貢品不斷涌進西安。據說,1901年慈禧回京時各地進貢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裝了3000輛大車,仍然還留下了不少古玩珍寶。陜西巡撫便在南院門巡撫衙門東側的二層小樓內,儲存和陳列這些珍寶,后向老百姓開放,人們遂稱之為“亮寶樓”。這里曾經存放著三大件慈禧的寶貝,安吳寡婦進獻的銅床和十二扇紫檀木屏風,還有慈禧從北京帶來的水晶吊燈。如今,只剩3米多高的豪華十二扇紫檀木屏風珍藏在陜西省圖書館內。亮寶樓的門匾上還有慈禧所賜的“靜觀自得”四字。
“靜觀自得”門匾
二、民國陜西省圖書館
1908年,亮寶樓擴建為勸工陳列所。1915年,“陜西圖書館”遷入亮寶樓,“勸工陳列所”附設于圖書館,經多次改名“陜西省立中山圖書館”、“陜西省立西京圖書館”,最后改為“陜西省圖書館”,實際上成為一個集圖書、博物、游覽于一體的綜合機構。當時的陜西省圖書館兼具博物館的性質。解放前,院子里還陳列有抗戰時擊落的日本飛機。在亮寶樓門樓上,一塊豎形匾額上刻有“中山圖書館”五個大字,是1927年時任陜西國民聯軍總司令兼省長、書法家于右任先生的手跡。
民國時期陜西省立中山圖書館
西安峰 拍 中山圖書館 舊址
三、曾藏“亮寶樓”的國寶
景云鐘(現藏于碑林博物館)
唐景云鐘,自明萬歷十年起,一直懸掛在西安鐘樓上,民國初期存于亮寶樓。20世紀30年代,為躲避日本轟炸,景云鐘曾被深埋在亮寶樓的東北角。
昭陵六駿之四駿(現藏于碑林博物館)
1914年,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流失美國,現存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1918年,另四駿也遭盜竊,幸運的是,石雕運至西安北郊被愛國人士截獲后存放于亮寶樓。
1944年,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成立,從陜西省圖書館分立出來。亮寶樓里收藏的大量文物,包括昭陵六駿中的四駿、唐景云鐘等文物陸續移交給博物館。
小編 西安峰 拍 今日 “中山圖書館”
2000年以亮寶樓為主體建筑的中山圖書館舊址劃歸陜西省文史研究館。2003年中山圖書館舊址被公布為陜西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中山圖書館舊址進行了搶救性修復,讓這座百年建筑得以維持其歷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