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生》卷四。
仙方香棱丸(《衛生寶鑒》卷十四)、香殼丸(《玉機微義》卷二十)、仙方香殼丸(《濟陽綱目》卷四十一)。
木香(不見火) 丁香各半兩 京三棱(銼細,酒浸一宿) 枳殼(去瓤,麩炒) 青皮(去白) 川楝子(銼,炒) 茴香(炒) 蓬術(銼細)一兩(用去殼巴豆三十粒同炒黃色,去巴豆不用)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研極細為衣。每服二十丸,炒生姜鹽湯送下,溫酒亦得,不拘時候。
破痰癖,消癥塊。
①《濟生》:五積,痰癖癥塊,冷熱積聚。②《金鑒》:腸覃。寒氣客于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瘕而內著,惡氣乃起,瘜肉乃生,始如雞卵,稍以益大,如懷子狀,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
《瑞竹堂方》卷一。
京三棱 廣
上為細末,以神曲、麥糵末打糊,研入阿魏,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消食快氣,寬中利膈,化痰。
食積。
《丹溪心法》卷三。
香積丸(《明醫指掌》卷四)。
三棱六兩(醋炒) 青皮 陳皮 莪術(炮,或醋炒) 枳殼(炒) 枳實(炒) 蘿卜子(炒) 香附子各三兩(炒) 黃連 神曲(炒) 麥芽(炒) 鱉甲(醋炙) 干漆(炒煙盡) 桃仁(炒) 硇砂 砂仁 歸梢 木香 甘草(炙)各一兩 檳榔六兩 山楂四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每服三五十丸,白湯送下。
五積六聚,氣塊。
《嬰童百問》卷五。
木香 丁香 檳榔(去臍) 枳殼(炒) 甘松 使君子(去殼) 神曲(炒) 麥糵(炒)各二錢半 京三棱(煨) 蓬莪術 青皮 陳皮 香附子(炒)各五錢 胡黃連一錢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小兒積氣發熱,肚腹膨脹,肢體瘦弱,飲食不滋肌膚。
《萬氏家抄方》卷五。
川楝子(炒) 茴香(炒) 蓬術各一兩 木香 三棱各五錢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湯送下。
溫脾消積。
《杏苑》卷四。
香附八兩 三棱(醋浸) 蓬術(醋浸) 陳橘皮 青皮 良姜 干姜(各炒微黃) 唐球(曬干)各四兩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湯送下。
停滯寒物不消,或飲食積聚泄瀉。
《簡明醫彀》卷三。
三棱四兩(醋炒) 青皮 陳皮 蓬術(煨) 枳實 蘿卜子 香附子 厚樸各二兩 黃連 肉桂 神曲 麥芽 山楂肉 檳榔 益智各一兩 干漆(炒煙盡) 木香 砂仁 桃仁各五分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生姜湯送下。
五積六聚,二焦痞塞,痃癖諸積。
《誠書》卷十。
木香 丁香各一錢半 大茴香(炒) 枳殼(炒) 青皮(炒) 三棱(煨) 蓬
上為末,面糊為丸,米飲送下。
消積聚癥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