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書是現今比較受歡迎的書體,越來越多的人想學行草書了,那么行草書的用筆你懂嗎?
中國的書法藝術最講究的就是用筆。元代趙子昂說的“用筆千古不易”,是指在用筆的法則上千古不易,是對筆法重要性的高度強調。我們理解,這法則是:要用毛筆書寫出高質量的,具審美有表現力的點畫。這是書法藝術無可爭議的一條法則。在書法方法技巧中,筆法是占第一位的,沒有筆法,就無從談字法、章法、墨法。
可以說,在書法技法的研究中,對筆法的研究應該是長久的課題。鑒此,我們用今天的視角,對筆法中的問題作一番研究和探討。
以下是行草的12條用筆細節:
1、草書不見橫畫。行草書有橫線條的盡量短些,要有縱向感。可用虛、細線替代。
2、忌由快產生的平拖、干筆、粗細一樣的現象,行處皆留,留處皆行。
3、墨淡無神。重新起筆用濃墨,濃墨字的筆畫要交代清楚。
4、忌單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間一行是作品重點。一作品中,要有幾個突出、精彩、有個性的字。這也叫“書眼”。
6、長線條字很重要,收筆時要謹慎,一般筆勢結束時用干筆。
7、筆墨重的字不能面積相等,字的重輕要有過渡,忌團狀。
8、細筆要有韌性,粗筆要結實。要有鐵劃銀溝的粗筆,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細筆。
9、墨干時速度稍慢,濕時略快,粗時略慢,細時略快。行草有楷意,楷書要行寫。
10、交筆時,起訖分明,每筆要交代清楚。
11、講究提按:齊而不齊,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著筆向下按”。
12、中側并用,八面出鋒,細處用中,厚處用側。
下面再談談運筆。
用同樣的一支毛筆,由不同的人來寫相同的一個字,結果是一人一面,這就是運筆的區別。其原因是因為每個人的運筆發力方法不同。
寫字時,筆毫由于手臂的發力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異,因此,才有“唯筆軟而奇怪生焉”的說法。筆毫在不使用時,形狀是錐狀的,一旦濡墨落筆,鋒毫即變,一寫一變。寫字時筆毫始終是處在變化狀態的,這就要求書者在書寫中發力控鋒、調鋒,在控鋒、調鋒中書寫。
對于草書運筆的研究也就必須著眼于這三個具體的技巧環節。
下面是草書19個運筆小細節:
1、落筆逆鋒入,鋒在畫中延,點畫之伊始,扎實意了然。
2、提筆鋒運行,行進虛提桿,抽絲拉筋出,線條顯勁健。
3、轉筆不宜快,筆意重空旋,開張舒展勢,作草多環繞。
4、行筆推向前,筆畫即完全,均勻力著紙,草體線條觀。
5、拙筆有快慢,換鋒須臾間,快拙軟無力,慢拙忌僵板。
6、蹲筆出輕按,篤實無躍感,如人之蹲行,步履沉甸甸。
7、頓筆呈關節,深厚要重按,草體字遒勁,力透紙背看。
8、駐筆浮紙行,迂回相顧盼,務實阻滑筆,墨注聚鋒尖。
9、渡筆失縈帶,起止無跡看,神留即畫后,筆見未畫先。
10、留筆戛然停,筆意性情見,防滑滯敗筆,鋒毫向空抬。
11、搶筆半虛實,空勢在橫端,直側空實搶,搶法堪可研,圓蹲出直搶,側搶偏蹲現,筆濕當空搶,實搶值墨干。
12、側筆作點姿,寫點不一般,飛動增氣勢,夷中可求險。
13、衄筆下復上,不似回鋒觀,為使筆畫堅,逆筆除飄然。
14、澀筆滯柔滑,媚中把拙參,澀處不宜多,平添節奏感。
15、急筆似閃電,心潮涌瞬間,催僵化拘泥,草體傳氣概,
16、打筆抖精神,空中落筆懸,猶如墜石沙,筆觸生光彩。
17、縱筆寫開來,氣度大不凡,放開筆畫寫,舒展筆勢哉。
18、振筆須堅實,中鋒破其難,凝滯頓消除,飛動生姿顏。
19、攝筆草境界,跌宕墨波瀾,五合交臻備,筆短意長焉。
來源于書法思考,如有侵權,請和拾貝軒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