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泰職 ID tzpcyxykf
1
前屈旋頸試驗
又稱Fenz征。先令患者頭頸部前屈,之后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即屬陽性。提示頸椎骨關節病,表明頸椎小關節多有退行性變。
2
椎間孔擠壓試驗
又稱擊頂(或壓頂)試驗或 Spurling試驗。先令患者將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掌朝下平放于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輕叩擊檢查者之手背部,使力量向下傳遞。如有根性損害,則由于椎間孔的狹小而出現肢體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感覺,此即屬陽性。對根性疼痛劇烈者,檢查者僅用雙手重疊放于患者頭頂向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癥狀。當患者頭部處于中立或后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者,則稱之謂 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主檢:神經根型頸椎病)。
3
椎間孔分離試驗
又稱引頸試驗。對疑有根性痛者,讓其端坐,檢查者雙手分別托住患者下頜并以胸或腹部抵住病員枕部,逐漸向上行頸椎牽引,以逐漸擴大椎間孔。如上肢麻木疼痛等癥狀減輕或頸部松快感則為陽性(主檢:神經根型頸椎病)。
4
頸脊神經根張力試驗
因同時可檢査臂叢神經,故又稱之謂臂叢牽拉試驗。患者取坐位(站位亦可),頭稍低并轉向健側。檢查者立于患側,一手抵于顳側頂部, 并將其推向健側,另一只手握住患者手腕將其牽向相反方向,如患者肢體出現麻木或放射痛時,則為陽性。但在判斷上應注意,除根型者可為陽性外,臂叢損傷及前斜角肌癥候群者均可呈現陽性結果。本試驗又稱之為 Eaten試驗,如再迫使上肢內旋,則為 Eaten加強試驗(主檢:神經根型頸椎病、臂叢損傷、前斜角肌癥候群)。
5
上肢后伸試驗
患者取坐、立位均可。檢查者立于身后,手置于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只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漸向后向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脊神經根或臂叢神經的牽拉。陽性者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脊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情況。
6
前斜角肌加壓試驗
檢查者雙手拇指在鎖骨上窩偏內,相當于前斜角肌走行部加壓。陽性者則上肢出現放射痛與麻木感。下頸段頸椎病與前斜角肌癥候群者均可出現陽性。
7
旋頸試驗
主要為判定椎動脈狀態,故又可稱謂椎動脈扭曲試驗。患者頭部略向上仰,囑患者自主作向左、右旋頸動作,如出現椎-基動脈供血不全征時,即屬陽性。因此試驗可引起嘔吐或猝倒,檢查者應密切觀察以防意外。除椎動脈型頸椎病外,血管疾患者亦可出現陽性。
8
雙側頸靜脈加壓試驗
又稱之 Naphziger試驗。患者取仰臥或站立位,檢查者雙手壓于頸靜脈處,使其血流中斷,并引起腦脊液壓力升高以致刺激蛛網膜下腔內的脊神經根而誘發手臂或是腰背部和以遠的放射痛。其診斷意義主要是判定根性受累。
9
屈試驗
仰臥位,雙膝伸直狀,檢查者用手托于患者后枕部使其逐漸抬起,頸椎前屈;如患者主訴腰骶部疼痛即為陽性。主見于腰椎椎管內有致壓物使脊神經根或馬尾神經受壓,當屈頸時通過牽拉硬膜囊而加劇癥狀,以腰椎間盤脫出(突出)癥及椎管內腫瘤為多見。有嚴重頸椎病者不宜做此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