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性格特點
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故而仍然保有部分野性。除了寵物貓與人較為親近,普通家貓與人常常是若即若離,人們對于家貓大多以實用主義的心態對待,所謂“不管白貓黑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著名學者錢鐘書的名作《貓》即以貓喻人,暗諷女主人李太太表面上如貓一般溫柔可愛,八面玲瓏,實則虛榮陰險。錢先生之所以要拿貓來開涮女人,大概源于錢先生飽受西洋文化影響而得此靈感,因為在西方尤其是英國,人們將黑貓與女巫聯系在一起,英語的“貓”便含有“心地惡毒的女人,愛說人壞話的女人”等意思,例如,“She is a cat.”意思是她是個包藏禍心的女人。
貓的第一個特點是善變。陳志歲《載敬堂集》載:“與狗相比,貓則秉性大不如狗,但要誰家有美食可口,有良窩可安,貓便樂不思蜀,不念原主?!逼洹豆坟堉{》云:“豢狗莫養貓,貓狗不同趣。貓飽不捉鼠,人富它來聚。狗餓還守家,主貧驅不去。”貓因為弱小,沒有能力與強敵對抗爭食,要么只能吃嗟來之食,要么就吃其他動物很少捕食的耗子,在人都不能溫飽的窮人家,哪里會有魚骨給貓食用,而沒有魚骨可食的貓會失去夜視能力而不能捕鼠為食,于是只能隨機應變攀富結貴以圖生存,可以說這是弱者的一種生存智慧。傳說“貓有九命條”,一種說法是貓的腳有軟墊,能從高處摔下而不死,也就是常說的“命大”;另一說法大概是指貓善于因應環境的變化擇主而事。但是,善變畢竟是陋習,亦為人類所不齒。
第二特點是性情溫順。雖然貓被冠以“貓科”動物的代表,但是與同為貓科的老虎的性情正好是兩個極端,老虎被稱為“百獸之王”,威武而兇猛,貓的秉性卻是溫順可愛,靈氣、神秘、敏感、狡猾、任性、蠱惑、嬌媚、妖嬈等,歷來的文人與性情中人都喜好把自己中意的女人形容像貓一樣可愛,因為女人大多有類似性格:敏感、任性、嫵媚、可愛、嬌弱、性感、有時還有點難以捉摸……難怪人們常說女人如貓,男人如狗。
第三特點是諂媚;假裝老實。貓在人面前常常是一副柔順老實相,看上去似乎總在向主子獻媚,貓有時把主人看作父母,像小孩一樣愛撒嬌,它覺得寂寞時會爬上主人的膝蓋,或者隨地跳到攤開的報紙上坐著,盡顯嬌態。貓有利爪,通常都是藏而不露,但是在危急時也會“張牙舞爪”,所謂貓急了也會抓人,貓在餓急時還會偷吃,國人把偷情喻為“偷腥”即是受貓愛偷吃的啟發,而把不當得利喻為貓膩也是因為這利是偷來的。
日本人很喜歡貓,貓被視為能帶來好運的吉祥動物,在很多公司及民居的門口都擺放有陶制的招財貓,一如中國人喜歡擺放貔貅。另一方面,日本人也發現了貓的不良習性,日語“貓をかぶる”的意思是假裝安詳,假裝老實,“貓なで聲 ”意思是撒嬌,諂媚。
第四個特點是任性。貓頗為任性,喜歡我行我素。本來貓是喜歡單獨行動的動物,不像狗一樣,聽從主人的命令,集體行動。因而它不將主人視為君主,唯命是從。有時候,你怎么叫它,它都當沒聽見。貓和主人并不是主從關系,把它們看成平等的朋友關系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