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心血管疾病中,心臟病是一種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在病情發作時,如果救治不及時,往往就會危及生命。由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猝死,醫學上稱為心源性猝死,是全球65歲以下成年人最常見的死因。
近年來,青壯年人群心臟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由于早期癥狀極易被忽視,往往到了急診,才意識到自己早就有了心血管病變,白白耽誤了治療時機。所以功課一定要做在前面,在心臟病沒有來臨前,做好預防工作。
心臟病發作前的幾個征兆
胸悶、胸痛
在男性患者中,胸痛是很重要的早期癥狀之一,這是不可忽視的癥狀,女性患者出現胸痛較男性少。可以是持續性的疼痛也可是發作性的疼痛,常常放射到肩臂部(通常是左側)、背部,同時頸部也會有不適感。如出現突發的胸悶、胸痛且不能緩解,或癥狀雖不持久,但發作頻繁,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出現胸悶、胸痛,如果還伴有大汗、惡心、嘔吐甚至瀕死感,或合并咽部不適、緊縮感等,更是發生心梗的預警!
許多發作過心梗的病人,回憶那時的場景,大多會有這樣的描述:感覺胸口壓了一塊大石頭,喘不過氣來,還有抑制不住的惡心感。這種感覺還可能會放射到肩部和背部。如果在劇烈運動的時候,比如長跑、游泳、健身等高強度運動,出現這種情況應加倍警惕。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停止活動,就地休息。如果癥狀短時間內不緩解,及時撥打120,以便迅速就醫。
無誘因的出汗、惡心、嘔吐及胃部不適
不是只有痛,才意味著出了問題!出汗異常或過多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早期預警信號,可以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時候出現,皮膚總是濕漉漉的,出汗很多,與氣溫和運動沒有直接關系,夜間尤甚。女性出現這種癥狀的頻率較高,容易與女性更年期的潮熱或盜汗相混淆。即使沒有胸悶、胸痛,單純出現出汗、惡心、嘔吐及胃部不適,也可能是心源性猝死前的不典型信號。
大多數沒有心臟病史的人群,出現這類癥狀,都會以為是腸胃出了問題,就醫時也多會進行胃鏡等檢查。可如果消化道并無明顯異常,此時千萬別忘了排除心臟的毛病!
眼前發黑或一過性意識喪失
眼前發黑,我們稱之為黑矇。如果暈倒伴隨著一過性的意識喪失,醫學上就稱之為暈厥。對于本身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如果反復多次出現黑矇或暈厥,一定要去醫院查一查,及時調整用藥、給予醫療干預。
不明原因的心悸、氣促或乏力
對于本來就有心臟病的人,這類癥狀可能提示著新發的心律不齊,老年人可能是房顫,年輕人可能是室上性心動過速。如果影響了正常生活,都要給予相應的治療,防止出現無法挽回的心血管意外。既往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的人,如果出現了不可解釋的心悸、氣促、乏力等,也決不能置之不理!如果在感冒發熱,或是胃腸炎后出現長時間的心率快、心慌、乏力,稍一運動就覺得極度疲憊,不排除合并心肌炎的可能。
身體無故冒冷汗
生活中冒冷汗的情況經常遇到,但是如果次數過多,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可能是心臟不堪重負的表現。一些心臟病患者在發作前,都會出現明顯的冷汗現象,所以突然高頻率出現冒冷汗情況,可視為心臟病發作的前兆。
如果上述癥狀出現在近期過度勞累、大量吸煙后,更應警惕,要及時就醫檢查心電圖、心肌損傷標記物或心臟彩超等。
來源: 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