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腰還好嗎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病人群主要是20~50歲之間的青壯年,它是腰椎的退行性病變,該病患者男性明顯多于女性。骨科專家一致認為: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對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過度勞累、跌撲閃挫都可致筋骨受損,傷及脊柱經脈使局部瘀血停滯,經脈受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出現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痛。因此,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多因外傷、勞損、瘀滯經脈所致。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癥狀有:
腰腿痛
多數患者有外傷、寒冷刺激或過度勞累史。最初常出現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輕者僅為酸痛,重者臥床不起且翻身困難。腰痛經臥床休息后會逐漸減輕或消失,但以后腰部再次扭傷、著涼或勞累時,病情仍可復發。
活動受限
輕癥者表現為腰部活動僵硬,后仰或側彎腰時感覺更為困難;重者甚至夜間只能跪伏在床上。
壓痛及放射痛
80%以上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患處附近都有明顯壓痛點,而且疼痛會向患側下肢放射,甚至可放射到足跟及足趾。
下肢皮膚感覺異常
患者在早期常見小腿外側、足外側及拇趾皮膚感覺麻木。
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因大致有
以下幾點∶
急性損傷
一般來說,腰部急性損傷在失去腰背部肌肉保護的情況下,極易造成椎間盤突出。
過度負重
從事重體力勞動或舉重運動時,常因過度負荷造成椎間盤早期的退變。
長期震動
汽車和拖拉機駕駛員長期處于坐立位及顛簸狀態,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大約增加1倍。如此長期反復的椎間盤壓力的增高,可加速椎間盤的退變或突出。
不良姿勢
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不斷變換體位,包括坐、站、臥、蹲等。如果長期姿勢不當,則易受外傷或因累積性損傷而誘發本病。例如抬舉重物時的姿勢十分重要,姿勢不良常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癥。
有研究發現:
平躺的時候腰部受力約25公斤
側躺的時候是平躺受力的3倍,大概75公斤
站立時是平躺的4倍,大概100公斤
坐著的時候腰部受力則更大,腰部受力約140公斤
坐著前傾增加到185公斤
雖然腰椎間盤的退化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但我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足夠的重視,就能夠減少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幾率。
小編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1.平日里既不要久站也不要久坐,睡眠姿勢以側臥位最佳。
2.彎腰取物時要屈髖膝關節。
3.搬重物應盡量使身體靠近;特別是從地上搬重物時應先蹲下,慢慢直膝、直髖、再直腰,充分減輕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避免腰椎受傷。
4.可做直腿抬高運動,增強腰背肌力量,有利于保護腰椎。
5.長期在辦公室工作的人,要避免久坐久站。保持正確坐姿,挺直胸,并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運動。
來源:山西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