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的好“花都是澆死的”,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辛辛苦苦養的花,旱上半個月也不一定有事,一盆水沒澆好,也許就爛根、莖黑腐了,這種情況在大家養花的過程中很常見。
也有的花友愛給花澆水,因為用的土好,或者通風條件好等什么原因,花草沒有爛過根,但是就一定長得好嗎?當然不一定,你沒聽說過這句話嗎?水多苗不旺,水勤花不開。“水多苗不旺”這句話很好理解,說水澆多了,植株長勢不旺盛,事實也是如此。有極小部分的花草,是離不開的水的,盆里只要一干,植株立刻出問題,比如水苔栽種的蝴蝶蘭,水培方式養護的銅錢草、富貴竹、綠蘿、吊蘭等,是不能缺水的。除此之外的其它花草,沒有喜歡被頻繁的澆水的。眾所周知,水澆多了會爛根,除了爛根外,如果盆土里含水量一直比較高,那么盆土中的含氧量比較低,這會抑制根系進行呼吸作用,吸收養分能力變差,那么植株就很難旺盛。那么“水勤花不開”如何理解呢?澆水頻繁了,根系會有限吸收盆土里的氮元素,那么枝條和葉片長勢旺盛,磷鉀元素吸收被抑制,花草就很難開花。這也是很多花草在進入花芽分化期間,要給它們適當控水的一個關鍵因素,迫使花草終止營養生長,繼而進行花芽分化和長出花苞。好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了,那么在接下來養護花草的過程中,要明白水不能亂澆,不能多澆。那么該如何給花草澆水呢?我總結了6句澆花的口訣,希望能幫助到您。大家在給花澆水的時候,一定要杜絕這種思想:給花多澆水,它才能長得快。根系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養分和水分,供給植株,促進植株的生長。盆土里的水多了,或者長時間都處于一種潮濕的狀態里,根系很容易腐爛,抵抗力也不強。適當的讓盆土旱一旱,根系容易往四周和深處扎根,能汲取更多的養分,而且大大降低爛根的風險。所以對于絕大部分盆栽花卉,最好的澆水原則就是“不干不澆,澆則澆透”,意思是說,盆土沒有干透,也別急著澆水,等盆土完全干透了,需要澆水了,那么咱們就要把盆土澆透,讓盆土都吸收到水分,多余的水分會滲透到底部的托盤里,最后要倒掉,避免盆土的返吸。沒有一種花喜歡在鹽堿地里生長,它們喜歡什么呢?喜歡微酸的盆土環境。然而在養花的過程中,隨著澆自來水,施肥,盆土會慢慢改變性質,變成堿性土壤,這對花卉的健康是非常不理的。如果中和盆土的堿性呢?那就是少用化肥,多用有機肥,然后多澆“酸酸水”。酸酸水指PH值小于7的水,比如雨水、雪水、養魚的水,這幾種水不僅呈酸性,里面也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利于花草的生長,而且對花肥更易吸收。對于澆水的時間,在春、秋兩季,氣溫比較舒適,盆土干了就可以澆水。而在夏冬兩季,氣溫、水溫、盆土的溫度差異比較大,澆水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夏季澆水,最好是在晚上澆。因為晚上氣溫已經將下來了,澆水后,盆土溫度低,不容易悶根,經過一個晚上的吸收,到了第二天中午,盆土含水量就沒有那么高了。如果你在夏季的早上澆或者中午澆,盆土吸收了外部的熱量,根系周圍的溫度比較高,就像蒸桑拿一樣,很容易悶根,導致根系腐爛。冬季給花澆水,水溫比較低,澆水后,根系受到低溫的刺激,對它的生長不利,所以冬季澆花,先把自來水提前接出來,晾曬后,和室外沒有差異,早上澆了后,白天一整天溫度比較高,可以降低對根系的刺激,晚上溫度下降后,水也吸收的差不多了。同樣一盆花,栽種的盆土不一樣,澆水的頻率也是不一樣的。盆土板結比較嚴重,黏性大,透氣透水性差,它吸水量大,儲水量大,水干的也慢,澆上一次透水,可能3、5天都干不了;而盆土疏松透氣,澆上一次透水,再加上天氣比較好的話,可能第二天就干了,又需要澆水了。所以,對于板結的盆土,或者用園土栽種的花草,澆水前看下土壤的深處,大約3-4厘米,這個位置干了,再去澆水。而疏松透氣的營養土栽種的花草,澆水前掂一掂花盆,干透了的花盆是比較輕的。不同的花草,它的喜水性是不一樣的,喜水的花卉,像綠蘿、吊蘭、茉莉、梔子等,它們對水的需求比較高,盆土干了就及時澆,盡量別旱著。而對于一些耐旱的花卉,比如虎皮蘭、多肉、君子蘭、虎刺梅、發財樹、沙漠玫瑰。仙人掌科植物等,它們就要少澆水,盆土干透了先別急著澆,觀察下葉片,看到葉片有缺水的跡象了,再澆水也不遲。花草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喜水性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花草有休眠期,比如君子蘭、天竺葵、長壽花、蟹爪蘭等,它們在夏季,當環境溫度超過30度,它們的生長基本上處于停滯的狀態,對水的需求比較低,要少澆,甚至不澆,這樣才是安全度夏的方式。
而花草在旺盛的生長期,生長速度快,對水的需求比較高,所以正常澆水,甚至要澆的勤一些,不用因為缺水而影響花草的生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