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屬于木本植物,其枝干中老干蒼勁枯澀,細枝嫩潤,在用筆上以狼毫筆為宜,用濃墨畫老干,用淡墨畫細枝,用筆上注意節奏和力度,向下向上,逆鋒出枝,以求力量,頓挫有致,注重書法用筆;在整個牡丹畫的畫面中,花頭、葉子等皆以“面”的效果呈現,而枝干的“線”感尤為重要。
畫枝干時,無論老干還是細枝,穿插關系尤為重要,體現出疏與密的層次變化,忌對稱呆板,長短粗細應富于變化,同時蒼潤并用,深淺同現,且利落干脆,不可遲疑用筆,忌拖泥帶水。
另外,小細枝在畫面中起到活躍畫面的作用,一般隨葉子畫出,體現出枝葉的穿插關系和葉子的來龍去脈。
畫濃墨時在濃墨中稍加些水分,畫淡墨時用淡墨加少許胭脂、赭石色等調出,用筆強調一筆即出濃淡的變化效果。
牡丹葉子的畫法步驟
1.牡丹花的葉子在自然狀態下,呈現三叉九鼎的真實狀態,這在雙勾的牡丹葉子中有較寫實的體現,而在寫意畫法中以大筆鋪陳,去掉了一些細節,變化為三筆畫出一組,也可在畫面的成組葉子中靈活增減。以三筆一組為基礎,反復增加為一大組,適合整個畫面中葉子的疏密安排為宜。
2.畫葉分為雙勾、墨葉、色葉等幾種。
雙勾法畫葉以白描方法為主,線條挺拔流暢,用筆利落,忌停滯,可勾填綠色,可留白,以畫面效果為宜,不作硬性規定。
墨色葉子以墨畫出,注意蘸墨時,先調淡墨,后在筆尖處蘸濃墨,一筆側鋒畫出濃淡變化,半干時乘勢勾筋,自然滲化,干濕相映,富于變化為佳。
色葉的畫法,先用花青加藤黃調出綠色,其量大些,以畫完整幅畫花葉的所需量為宜;其主要葉在前面,用色濃重,筆尖蘸濃墨,毛筆側鋒利落畫出,注意水分的量,以色墨交融為佳,出現色破墨、墨破色的滲洇效果為好,趁半干時勾出葉筋。
色葉的嫩葉可用藤黃加花青調出淡綠色,藤黃量稍多些。水分大些,用胭脂色勾筋表現嫩葉的效果,也同樣注意滲化的感覺,忌干澀。
畫大組花葉時注意濃、淡色的變化,烘托出花頭、深葉與嫩葉交錯,在整體中富于變化與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