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體上看,信托公司財富中心的地域分布特點與銀行、證券和保險三個金融子行業是一致的。在沿海地區加快對外開放后,全國經濟、金融的重心呈現出加速向東部轉移的趨勢金融服務業區位格局呈現出重心高度集中于東部地區的特點。
對于信托公司來講,由于更加關注高凈值人群、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的密度,財富中心設置偏向于東部地區甚至是東部某幾個城市的情況將更為明顯。
在擺出具體數據之前,相信大多數讀者都能猜出,信托公司財富中心肯定集中分布于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個區域。但是,這三個區域的分布有沒有各自的特點?產生這些特點的原因又是什么?2019年2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于信托公司財富中心分布,會否產生一定的影響呢?
粵港澳規劃對財富中心分布及建設可能帶來的影響
作為中國最具活力的經濟體,珠三角發展的潛力是巨大的。2019年2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重新提到這一觀點并結合對外開放做出闡釋,強調珠三角輻射帶動泛珠三角區域發展的作用,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即是說,在政策支持的加碼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情況下,珠三角地區的腹地會變得空前廣闊,甚至可以達到與長三角相當的地步。
《規劃綱要》里明確的重點城市包括: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這些城市的基礎產業建設在今后可能會有較大的發展。結合上文提到的“泛珠三角”,珠三角地區和中南、西南相聯系的交通網絡可能會進一步細密化,沿交通線的相關配套也會逐步完善。
根據胡潤研究院的報告,廣東省的高凈值人群人數26.8萬,占全國的14.45%,而且以較快速度增長。《規劃綱要》的出臺給相關行業帶來的利好可能會使得高凈值人群增長加快,與江浙滬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對于信托公司設立財富中心,可能會有如下的影響:
相對于財富中心較為飽和的華東地區,珠三角地區信托公司設立財富中心的步伐可能會加快,如果之后珠三角對中南、西南的輻射效應增強,這兩個區域的信托公司可能會更加重視珠三角地區的財富中心布局;
佛山、東莞這一類高凈值人群持續聚集的城市,財富中心的增速可能會更快;
圖:廣東省高凈值人群(萬人)分布(2017年)
雖然廣東的整體教育水平低于江浙滬,但是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報告廣東的教育紅利呈現強趨勢,超過江蘇,與上海、浙江基本持平,對于信托公司財富管理和服務的水平和產品的多樣化會有更高要求;
由于珠三角各市與港澳相鄰,且也面臨財富傳承的問題,對于家族信托有更高的接受度,在粵的信托公司財富中心可能會加大這類服務的投入。
江南、嶺南各不同
“江南”和“嶺南”都有一個“南”字,但是各方面都迥異,財富中心的分布也不例外。乍一看,長三角和珠三角棋逢敵手、一時無兩。但是分析問題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兩個地區都大量分布信托公司財富中心,但是呈現出迥異的特點。
長三角地區的財富中心分布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一超多強”格局,共有126處信托公司財富中心。上海的財富中心有48處,占長三角地區的1/3強,是第二名杭州的2倍,也是全國信托公司財富中心分布最密集的城市。
雖然分布在上海的信托公司較多,但是總體而言,長三角地區的財富中心分布較為均衡,江蘇和浙江分別有39處財富中心,其中杭州、南京、蘇州分布較多,分別為23、16和14,寧波和無錫的財富中心也分別接近10個,此外,常州、揚州、紹興、義烏、溫州和金華等6市也有財富中心零星分布。
從長三角來看,目前“長三角都市圈”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金融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和全球第六大都市圈。區域中的上海市歷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寧波等長三角其他城市均具有發達的經濟基礎。
珠三角——“雙核驅動”
作為財富中心同樣密集的地區,珠三角的財富中心分布則與長三角大異其趣。珠三角共有財富中心55處,全部分布于廣東省,因此不再分省域進行分析。
珠三角地區的財富中心分布呈現出“雙核驅動”的特點。深圳和廣州分別有31和18個財富中心,合計49,占整個珠三角的89%。珠海、東莞、佛山和惠州則零星分布較少的財富中心,不與廣州和深圳毗鄰的域內城市則沒有財富中心分布。珠三角地區財富中心集中度遠高于長三角地區。
分布特點不同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華南地區,核心區域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肇慶等9個城市。擴容汕尾、清遠、云浮、河源、韶關5個城市,另外加上香港、澳門形成大珠江三角洲地區。
珠三角城市群,是三個特大城市群之一,是我國乃至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區之一,創造了全省近80%的GDP。大珠三角”面積18.1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0萬,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8.67萬億,占全國的9.63%。
從珠三角來看,深圳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奇跡城市,深圳雖然具有很強的市場化特征,但從城市規模、產業體量、金融腹地等方面都與上海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廣東省內發展的不均衡程度遠高于江蘇和浙江,以珠三角核心城市為例,GDP最高的深圳為2.42萬億,最低的肇慶為0.22萬億,相差11倍。且只有5個城市GDP超過0.4萬億。
長三角核心城市中,江蘇中最高的蘇州和最低的鎮江,相差4.6倍;浙江中最高的杭州和最低的舟山相差為10.2倍。共有13個城市GDP超過0.4萬億。
而且粵東、粵西和粵北,還有約300萬貧困人口,整體發展水平也不及長三角的腹地安徽和蘇北。
長三角核心區域包括上海、南京、無錫、蘇州、常州、南通、揚州、鎮江、泰州、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舟山、臺州等16市。2018年,長三角核心區域16市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8.18萬億。
整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國土面積21.17萬平方公里,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21.22萬億元,總人口1.5億人,分別約占全國的2.2%、23.57%、10.7%。
GDP大致上和財富中心數量呈正向關系,上海、杭州和南京尤其明顯。而蘇州、無錫和寧波相對較高的GDP來說財富中心偏少,可以用上文提到的區位商解釋,畢竟從地緣上看,這三個城市處在上海、南京和杭州這三個金融中心的輻射范圍之內,且交通非常便捷,設立財富中心很可能造成重復建設。
因此僅僅從經濟總量、均衡程度和經濟腹地上來看,珠三角與長三角仍有一定差距,畢竟是以一省之力與華東數省抗衡。這種差距自然也體現在財富中心的分布上。
責任編輯:shuai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