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肓門穴至秩邊穴
肓門在第十三椎下外開三寸,即三焦俞外開一寸半。針和灸都可以。乳房是屬于三焦系統,很多黃色的營養都在三焦。乳疾、乳癌硬塊,在三焦俞、肓門、石門都可以用,石門有絕孕的功能。
志室在第十四椎下外開三寸。平時下針的時候,腎俞、志室是一起下的,都可幫助腎臟的功能。
24、經外奇穴:痞根穴
從第十三椎外開三寸半,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這一帶找,有個穴道,叫痞根穴。就是痞塊之根。中醫認為腫瘤、硬塊都有根,所以這個穴道用在診斷上,查有沒有腫瘤及治好了沒有,也可以在這穴道下針,把根斷掉。
胞肓在第十九椎下外開三寸。下焦排泄系統,大便、小便,都可以在胞肓上治療。
秩邊在第二十椎下外開三寸。是很有名的治痔瘡的近取穴,對各種痔瘡的效果都很好。長強、秩邊、孔最(肺經的郄穴)、溫溜穴,都對痔瘡有消炎鎮痛,止血的效果。
25、承扶穴至委陽穴
臀部下緣橫紋正中間的穴道叫承扶。近取穴對坐骨神經痛效果非常好。承扶下針時是用三寸針,一針透進去到骨頭上面,深針才有效果。下針治久年痔瘡、臀腫、小便不利、坐骨神經痛。
腳背后腘中,在兩個筋的正中央的穴道叫委中穴。
承扶跟委中假想一條線,正中間的穴道叫殷門。殷門穴很少下針。
腳背后腘中兩個筋外側的穴道,在肌肉和筋的中間叫委陽。委陽是足太陽的別絡,不是正絡是別絡,所謂別絡是指還有分支在這里,不是大絡。治療淋巴腫大、腋下腫大。
從委陽上一寸,是浮郄穴。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
治痞塊、積塊、硬塊、腫塊、腫瘤或氣悶在那里,采用“行陽”,就是讓陽氣流暢。氣積著,陽就不行了,陽失守的時候,陰就累積。陰和陽的區分是陽先走,陽走六寸后,陰再走。所以陰和陽永遠差六寸的距離。陰就是看得到的東西比如血,陽就是氣,就是水蒸氣。
26、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風病、背痛、皮膚癬)
委中是中醫的第一個解毒大穴。委中的另一個名稱叫血郄,血的郄穴,當血里面有毒,都可以在委中放血,放血就是去毒。委中因汗很多,不灸,用放血、下針。
委中放血方法:人身軀趴在墻上,腳繃直,將腳后跟踮起來,然后拿水或米酒,拍一拍委中穴,委中在兩筋中間,就會看到有青筋冒出來,用放血針刺青筋,讓它的臟血流出來,對于有傳染性的病,要帶手套。治療卡波西肉瘤(肚臍以上上半身長了很多肉瘤,下半身好的)、麻風病、牛皮癬 。
委中穴是膀胱經的合穴。膀胱經是屬于陽經,陽經的井穴是金,金是母,一般不會在井穴上做補瀉,補井當補合,補的手法是遇到母穴是井穴的時候,因補井當補合,所以就補合穴。委中就變成膀胱經的母穴,可做補瀉。
幾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針。背痛,如果痛在督脈上,要扎后溪;如果痛在兩側,就下委中。有一句話叫“腰背委中求”。
27、擔法與截法
如果兩個穴道痛,下針在兩個穴道中間,痛就解掉了,這就叫擔法。比如肩膀痛和手腕痛,扎曲池。但擔法也不能亂用。
在出血的時候,用截法止血。比如手被砍掉出血了,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靠近身體的一寸,不是往四肢末梢)下針。下針的時候,用一寸半的針,手比較淺用一寸,腿部用一寸半。下進去后,如果還有出血,再上一寸再下一針。
治帶狀皰疹,以腰蛇為例,紅紅的一條,灸兩邊,這也是截法。五行上,心臟有問題的時候,先去治金,病不再進了,再去強木,硬把火推到土上,循環就回來了,這也是一種截法的觀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