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日,刷微博,看到一則新聞,心痛不已。
在一條小巷子里,13歲的少女遭到一群女生連續掌摑、 辱罵,并被迫下跪。并逼迫她抽煙。
整個過程,女孩沒有哭泣、沒有還手、沒有回罵、 更沒有不屑,只是逆來順受,默默承受這一切。
新聞中有一點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受害人年齡幼小,所以沒有告訴家長。她選擇了獨自承受這一切。直到視頻在網絡上流出,這一切才被公之于眾。
我們都說家是溫暖的港灣,是避風港,是可以盡情釋放委屈的地方,更是我們身后堅強的后盾。
但是,這個13歲的女孩受到了多人的欺負、霸凌,卻沒有告訴父母。有意識地選擇回避了家人。
我百度了一下校園霸凌的定義,一個學生長時間、重復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行為之中。
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位女孩有可能不是被欺負這一次,而是多次被欺負。
看到這里,我有點心疼這位女孩,有家卻不敢依靠;有父母,卻不敢傾訴。
同時也有疑問,視頻中可以看出,女孩的臉都已經被打紅腫了;而且還被迫抽煙,但她的父母為什么沒有發現?
孩子在外遭受到不公后,如果家不再是孩子的避風港;父母不再是孩子傾訴的對像,那么,只剩下孩子一人,在風雨中搖曳,默默承受這狂風暴雨的侵襲。
別讓家,不再是孩子溫暖的懷抱。
2
很多時候,家長平日對待孩子的冷漠、斥責,是孩子受欺負后,不敢對家長吐露心聲的重要原因。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講述的是一個校園暴力的事情。
主人公易遙生活在上海小弄堂里,從小父母離異,她跟媽媽生活在一起。
單身女人帶孩子,又沒什么手藝,只能靠推拿度日,也因此,不斷遭受鄰居的白眼和歧視。
媽媽把婚姻的失敗和生活的不幸統統轉嫁到她的身上。
每天整條弄堂里就響起母親咒罵的聲音:
“我怎么生了你這個賠錢貨?”
“你這個賤骨頭,為什么不去死啊?”
母親不斷的斥責和辱罵,讓易遙很受傷,慢慢地把易遙的心門拒絕在千里之外。
因此,后來易遙雖然頻頻遭受校園暴力,但不會對母親講述,母親更不會發現易遙的異常。
后來,她發現自己的下體很不舒服,幾次想告訴媽媽,但想起媽媽的日常反應,態度,欲言又止。
她只好自己一邊四處借錢,一邊自己治病。
被同學發現后,日子更難過了,就算被逼吃粉筆沫,打火機燒頭發,她也獨自忍受。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家長的言語暴力就像是一把把鋒利的匕首,孩子又怎么不會對你避而遠之呢?
3
記得小時候,弟弟是我們兄妹中最調皮的一個。
幼年時,鄰居家一個孩子拿了塊吸鐵石到我們家來玩,弟弟看到后,很是喜歡。對金錢尚沒有概念的他,就用50塊錢跟人家做了場交易。至此以后,他在媽媽的眼里不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代溝成了鴻溝,越來越深。
弟弟的成績原本還不錯,但讀初中后,成績越來越差,課本都是白色的,甚至有逃課現象。
直到成年后,我們一次聊天后才得知,原來那個時候是有一幫校園凌霸,天天找他索要保護費,不給就揍。
有很多家庭經濟比較好,但父母常年不在家的孩子,就變賣家里的東西交了保護費。但我們家比較拮據,加之與父母的隔閡也很大,他就天天去臺球場、網吧去躲避。
因為缺乏信任、缺乏被肯定,鴻溝太深,無法溝通,遺誤了最好的補救時期,最終荒廢了學業。
父母對孩子信任,就會給孩子提供強大的安全感,他自然也就無話不談,因為他明白,他們身后有巍峨的靠山!
在得到父母信任的孩子眼里,家也是溫暖的。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跡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4
校園欺凌現象層出不窮,被欺凌的學生輕則多次被欺負、被打,但從此以后,在他心里也會落下深深的陰影。
還記得米脂殺人案的趙澤偉嗎? 當警方問他殺及無辜的原因時,他解釋說是因為讀初中的時候,受到了欺負,并且至此以后,生活的不順,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隨著案情的浮出,有資料顯示,盡管趙澤偉曾多次提到被欺負的事情,趙澤偉的父母并沒有去學校找欺負他的學生,也沒有找老師。他們只是讓孩子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孩子受欺負后,家長的處理不當,也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陰影。
當孩子受到欺負時,家長該怎么做,才能盡最大能力保護孩子呢?
一是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只有家溫暖了,孩子才愿意回家。
二是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動向,還有一些細節,包括細微的情緒變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可以用藏起來的那一半愛,遠遠地觀察,注意動向。
三是如果孩子跟家長反映情況了,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出面,及時與老師聯系,必要時尋求法律武器。
米脂案中,可以看出事發后,老師不愿理財,家長不愿出面,只知讓孩子一心一意學習。
中國校園欺凌特點是,很多人常常把欺負和玩笑,霸凌混為一談,認為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再就是很多人都不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再不重視,不為自家孩子出面,豈不是又無知又殘忍?
也請家長教育好自己孩子別去施暴。
愿還校園清凈,不再有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