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老公比你好一萬倍,你配不上你老公,你會作何感想?
會不會氣炸了?
張嘉倪最近在米蘭參加時裝周時,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兒。
事情起因是,被一位女粉偶遇,要求合影;但張嘉倪恰逢身體不適,就拒絕了合影。
粉絲心情極為不爽,就跑到微博上一頓污罵: “你以為你是誰呀,你老公比你好一萬倍! ”最后,還專程@ 張嘉倪。
讓人沒想到的是,張嘉倪親自回復了這條微博:“我老公是很好很好,謝謝你喜歡。”
哈哈哈哈哈,估計這會兒女粉得被氣得說不出話來。
腦補這畫面,還真有點宮斗劇的感覺。沒有轉發,怒罵;而是心平氣和、 面帶笑容,柔聲細語地就打了個漂亮仗。
正如廣大網友們所言: 人家沒有義務非得跟你合影。
本來不合影也沒啥,但她言辭激烈,還評論人家的婚姻,就不對了。
張嘉倪和杜淳相處時,緋聞被曝光后,她和杜淳的感情也被粉絲攻擊過。
那兩年,倆人合作過幾部電視劇,還一起上過綜藝,互動也十分親密。
當時杜淳名氣比張嘉倪大很多。后來,喜歡杜淳的女粉們,紛紛指責她根本配不上杜淳。
本來,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生活中,總有人喜歡有事沒事去評論人家的感情。
比如:
“姐夫這么木訥的人,真想象不到你們平時會有多無聊。”
“你瞧你現在過的日子,當初選擇李局長的兒子多好...”
“他這么沒出息,你還跟他過什么啊,趕緊離婚算了...”
對于這些話,你如果當真,還真就輸了。婚姻好不好,只有自己最清楚。
2
文學大師胡適和江冬秀的婚姻,可以說是最和諧的包辦婚姻了。張愛玲曾經這樣評價他們的婚姻: “他們是舊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要知道,胡適可是當時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一直主張婚姻自由。誰曾想,最后自己的婚姻卻被母親包辦了,娶了個鄉村小腳夫人。
一個是大文學家,一個目不識丁;一個眉清目秀,一個相貌普通;一個是新思想,一個是舊思想。相差如此甚遠,他們成為了萬千不幸中的幸運者。這多虧了江冬秀的執著。
1904年胡適的母親排“八字”與胡適訂婚,未經胡適同意。
訂婚后,胡適輾轉上海讀書,留學美國,十多年來未也從未見過她,不知她真人長什么樣子。
這一等,就是十三年。
此時,街坊鄰居的譏諷、謠言四起。有人說,胡適在美國有了個女朋友;還有人說,胡適已經和一個外國洋姑娘結婚了,甚至還有人說他已經生了孩子。
……
江東秀聽后,不為所動。她堅定地相信胡適學成歸國后一定會來娶她,想到他要從外面的世界回來,自己卻是個帶著裹著小腳,帶著這個舊時代標志的女人,她便決定不再裹腳,小足慢慢放大。
最終,在1917年,胡適留學回國后,二人于寒假結婚。
婚后,胡適雖有出軌行為,但在她的感召下,對她也很尊重。每每照相時,都是讓她坐著,自己站著,并以此為傲。
也正是因為她的執著,不理會謠言的態度,才有了后來的佳話,不幸中幸福的婚姻。
3
謝娜和張杰剛在一起的時候,這段感情并不被大眾看好。
因為年齡和名氣的差距,曾被稱為“御姐”和“軟飯男”的結合。
可人家不理會外界的流言蜚語,二人齊心合力,相互攙扶,硬是挺過了種種壓力。最終活成了娛樂圈里恩愛的典范。
謝娜瘋瘋癲癲有張杰寵。張杰不善言辭有謝娜懂。
二人戀情剛曝光那會兒,張杰是有著自卑和巨大壓力的。因為自己還是一名寂寂無名的歌手; 而謝娜是一名當紅主持人。他曾經抑郁到否定自己,懷疑自己。
到快撐不住的時候,他想到了分手,理由是: “我配不上娜娜。”
為了避嫌,謝娜也很爽快,主動辭去了多場快男的主持任務。但為了支持張杰,她又頂著壓力,回到了那個辣眼的舞臺,無視惡意的眼光,只專注地與心愛的人共舞。
在張杰情緒低落的時候,她一直陪在張杰身邊,鼓勵他,為他打氣,并用自己的快樂溫暖愛人的心。
倆人攜手努力,用時間和行動,完成任務一場愛情的逆襲。
前段時間,謝娜脫粉,張杰心疼地為她解釋到:有時候為了節目效果,娜娜要獨自消化掉很多東西的。
他們的愛情,被網友戲稱: 有一種愛情,叫做張杰和謝娜。
在有了屬于二人的結晶后,張杰在微博曬出一家四口的第一張合照,并說:我好幸福!從現在開始,守護最美好的你們。
4
網上看到一個故事:
這網友嫁給了比她大12歲的老公。現在大家都羨慕她嫁得真好。
剛開始她跟爸媽說這事兒的時候,老兩口都是極力反對的,覺得年齡差距太大。
直到女兒流著眼淚說完了男朋友對她的種種好,她爸才長嘆一口氣,勉為其難地說:再交往一下看看吧!
結婚那一天,人群中有句話特別刺耳:新郎看上去真老!女方爸爸聽到這話,臉色很是難看。
結婚后,這男的也很給力,你們不是嫌我老,嫌我年齡大嗎?我年齡大有大的優勢。好,那我就把她寵成小公主讓你們羨慕去吧!
然后,這男的主動承包了廚房里的一切。這女的就十指不沾陽春水。
特別是家里有親戚朋友來串門的時候,他更是不讓媳婦幫忙,他一個人也能很快變出一桌子好吃的飯菜。
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他早早地就準備好了所有的母嬰用品。這一切,丈母娘是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朋友們都羨慕嫉妒恨,說她一定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這輩子才嫁給了這么好一個老公。
老兩口對他們的婚事,也是從婚前的勉強同意,變成了婚后的極為滿意。
你看,真正能摧毀婚姻或愛情的,從來都不是旁人說了什么;而是兩個人的核心凝聚力。
正如一句話所言: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