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談到激素,人們對它的第一反應大多比較抵觸,總是離不開“激素濫用、副作用大、治標不治本”這幾點。其實,激素是我們人體內分泌器官分泌的一類重要調節物質,人們口中常說的“激素”,一般指的是激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員——糖皮質激素。
什么是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由人體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分泌的類固醇激素。糖皮質激素作用廣泛而復雜,且隨劑量不同而異。生理情況下所分泌的糖皮質激素主要影響物質代謝過程,超生理劑量的糖皮質激素還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等藥理作用,之所以稱其為“糖皮質激素”是因為其最早為人所知的活性是調節糖類代謝作用。
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和調節
糖皮質激素的主要自然存在形式為氫化可的松(皮質醇),內源性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具有晝夜節律性,午夜時含量最低,清晨時含量最高,應激狀態下的分泌量可激增到平時的10倍左右。其分泌主要受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調節。
由下丘腦分泌的促腎上腺激素釋放激素(CRH)進入垂體前葉,促進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分泌,ACTH則可以促進皮質醇的分泌。反過來,糖皮質激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前葉對CRH和ACTH的分泌,從而減少糖皮質激素的分泌。這是一個負反饋的過程,保證了體內糖皮質激素含量的平衡。
糖皮質激素類藥的分類
1. 按照合成激素的結構分類
(1)天然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可的松。
(2)合成糖皮質激素:①潑尼松、潑尼松龍、氟氫可的松,該類藥除了有糖皮質激素作用外,還有顯著的鹽皮質激素樣作用;②甲潑尼龍、地塞米松、倍他米松,該類藥主要為糖皮質激素作用,鹽皮質激素樣作用極少。
2. 按作用持續時間分類
(1)短效:氫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時間8-12小時,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危害較輕,但其抗感染力弱,作用時間短,臨床上主要作為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療。
(2)中效: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龍,作用時間12-36小時,其中潑尼松是前體藥,進入體內需在肝臟代謝為潑尼松龍才能發揮其生物活性。
(3)長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時間36-54小時,抗感染力強,但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危害較重,不適宜長療程用藥,可作為臨時性用藥,如抗過敏治療。
3. 按照給藥途徑分類
可分為口服、注射、吸入、局部外用四類。
糖皮質激素藥理作用
1. 對物質代謝的影響
(1)糖代謝 糖皮質激素對于維持血糖正常水平及肝臟、肌糖原含量有重要作用。通過促進糖異生,減慢葡萄糖分解,減少機體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并升高血糖。
(2)蛋白質代謝 能促進多種組織如胸腺、淋巴結、肌肉、皮膚、骨組織等蛋白質分解代謝,大劑量可抑制蛋白質合成。
(3)脂肪代謝 能促進脂肪分解并抑制其合成。長期大量應用,可提高血清膽固醇含量,并激活四肢皮下的酯酶,使四肢脂肪減少,脂肪重新分布在面、上胸、頸、背、腹部和臀部,形成向心性肥胖。
2. 抗炎
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特點為顯著、非特異性,對病原微生物無影響,但能抑制感染性炎癥和非感染性炎癥。在急性炎癥早期,可抑制局部血管擴張,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紅、腫、熱、痛等癥狀;對于慢性炎癥或急性炎癥后期,能抑制毛細血管和成纖維細胞的增生及肉芽組織的形成,減輕炎癥引起的疤痕和粘連。
但須注意,炎癥反應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功能,炎癥后期的反應更是機體組織修復的重要過程。因此這種抗炎作用同時也降低了機體的防御功能,會引起感染擴散,傷口愈合遲緩。
3. 免疫抑制
小劑量主要抑制細胞免疫,大劑量可抑制體液免疫。可抑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和處理,阻礙淋巴母細胞的增殖,加速致敏淋巴細胞的破壞和解體,使血中淋巴細胞迅速降低。不影響淋巴因子的合成,但能抑制淋巴因子引起的炎癥反應,故對皮膚遲發型變態反應和異體組織臟器移植的排斥反應具有抑制作用。
4. 抗過敏
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抗原-抗體反應所致的肥大細胞脫顆粒現象,從而減少組胺、5-羥色胺、慢反應物質、緩激肽等過敏介質的釋放,減輕過敏性癥狀。
5. 抗內毒素
能提高機體對細菌內毒素的耐受力,緩和機體對內毒素的反應,減輕細胞損傷,緩解毒血癥癥狀。
6. 抗休克
超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常用于嚴重休克的搶救,對中毒性休克療效尤為顯著。
此外,糖皮質激素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大劑量可使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增多,縮短凝血時間,還具有退熱、興奮中樞及促進消化等作用。
今天關于糖皮質激素的來源、分類及藥理作用先介紹到這里,后續我們再帶大家了解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給藥方法等其他內容,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們~
END
參考文獻:
[1]孫建寧.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299-302.
[2]房麗華.風濕免疫科進修醫師文答[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2:43-45.
王建明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研究生導師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風濕病科副主任、教學主任
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分會委員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風濕病分會常務理事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常務理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
京津冀風濕病共同體學術指導專家
北京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
北京市朝陽區中醫藥專家下基層暨學術經驗繼承工程指導老師
擅長運用中醫、中西協同方法治療各種風濕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纖維肌痛綜合征、痛風、干燥綜合征、產后風濕癥、骨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白塞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肌炎/皮肌炎、血管炎、硬皮病等。
門診時間
●中日友好醫院 M棟2層 中醫風濕病科
周一上午 24診室
周四下午 26診室
●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 風濕病科(目前因疫情原因暫停順義門診,恢復時間待定)
周一下午(隔周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