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特寫
“棄惡揚善” 話煙草
王金山
2022年5月31日,又是一個世界無煙日。資料顯示,我國吸煙者已達3.5億,約有7.4億不吸煙者遭受二手煙暴露的危害;中國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逾100萬,超過結核病、艾滋病和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之和……
煙草是造成人類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專家發出警告:如果不加控制,到2030年,和煙草有關的疾病可能導致中國三分之一的中年男性死亡。
在無煙日里,我們除了提請人們再次認識吸煙對健康、對家庭、對社會的危害,更盼望“煙民”能戰勝自己,積極主動戒煙。因為戒與不戒,已不單系健康,更是關乎責任、毅力的命題。“反煙”,一個人的也是全社會的戰斗。
主題:世界無煙日
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布倫特蘭警告說,在中國,男性吸煙率達63%,占全球男性煙民的近1/3,如果目前的吸煙情況持續下去,那么,到2050年中國每年將有300萬人死于煙草。
同時,中國有大量的資金被煙草消耗,因吸煙有關疾病造成的勞動力喪失、疾病以及過早死亡都會造成家庭經濟收入的大幅度下降。出身演員世家的趙麗蓉自小就登上了戲臺,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遺憾的是,這位著名藝術大師不幸患上肺癌而過早地離開了我們,這與她幾十年的“一支接一支”的抽煙有很大的關系,她的肺癌便是多年煙草熏染的結果。“我抽煙,抽、抽、抽,抽得很厲害。”趙老師生前毫不掩飾地說道。對于煙草的控制乃至禁止,我們再不能“慈悲為懷”了!
煙草本是“良藥”
關于煙草與疾病這個話題,近幾年來可謂說濫了,可“煙槍”們仍然我行我素,置若罔聞。因吸煙導致的疾病也在年年上升。
煙,《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煙,火氣也。”煙的本義就是火氣,是物品燃燒時產生的氣體。由此產生了許多與煙有關的詞語,常見的煙霧、煙霞、煙花、煙波、煙塵、煙春、煙柳、煙島、煙徑、煙浦、煙雪、煙野、煙村、煙郊、煙云、煙景等等。近現代,國人漸稱之為煙。至于古文獻中大量的“煙草”并非我們現在說的“煙草”。像唐代黃滔《景陽井賦》有“臺城破兮煙草春,舊井湛虧苔蘚新”之語;宋代陸游《小園》有“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之語,舉不勝舉。但這些“煙草”,都是指煙霧籠罩的草叢,也就是蔓草的意思。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使用“煙草”一詞,是文獻中最早表示今天我們所說的“煙草”這一名稱的。
煙草是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之后才開始在歐洲嶄露頭角的。當時人們把它當作能醫治疾病的“百病良藥”,如治療胃痛、關節痛和提神等。為了栽培這種奇異的植物,人們從海外把煙草弄到葡萄牙。為了紀念那位大使,給煙草起了個拉丁名稱Nicotianatabacum,此后才有了尼古丁這個名字。可見,煙草本是“良藥”,誰能料到后人將它異化了呢?
“煙霧”變“毒霧”
煙在我國歷史較短,大約是明朝萬歷三年(1575年)由菲律賓傳入,四百多年來,煙草的種植和制作工業發展很快。
香煙中的尼古丁是一種難聞、味苦、無色透明的油質液體,揮發性強,在空氣中極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過口鼻支氣管黏膜很容易被機體吸收。一支香煙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煙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頭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當于20~25支香煙的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將一支雪茄煙或三支香煙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靜脈內,3~5分鐘即可死亡。
那么為什么有些人吸煙量較大并不中毒呢?原因是煙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煙霧中的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數不是連續吸煙,這些尼古丁是間斷緩慢進入人體的。此外紙煙點燃后50%的尼古丁隨煙霧擴散到空氣中,5%隨煙頭被扔掉,25%被燃燒破壞,只有20%被機體吸收。而尼古丁在體內很快被解毒隨尿排出。
同時,瑞典科學家發現除了焦油和尼古丁這“兩大殺手”外,香煙燃燒后還會產生并釋放出一種名為內毒素的物質,也同樣給人類健康造成很大威脅。這很可能就是很多吸煙者都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原因。
可見,煙草本是“良藥”,誰知后人將它異化了呢?
煙草,待開墾的“處女地”
煙在我國歷史較短,大約是明朝萬歷三年(1575年)由菲律賓傳入,音譯為“淡巴菰”(Tobacco)。四百多年來,煙草的種植和制作工業發展很快,僅我們日常吸的煙草制品就有許多種,其牌號之多可以萬計了。煙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銷路最廣的消費品。據說,現在全世界約有一半以上的男人和四分之一的婦女抽煙,至于青少年抽煙的人數也不在少數。煙草雖然害人,但它并非是“害人之草”,原本就是良藥嘛。至于后來變得面目可憎,完全是人類的罪過。如果我們“改造”它,便能化“毒”為“友”,為人類造福。據悉,早在上個世紀末,法國巴黎農業研究所科學家就做了一個成功的實驗,他們把煙葉稈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后把它們撈取置入稀薄的強堿液中,最后取出加壓、干燥,制成蛋白質含量很高的精飼料,可以取代苜蓿等來飼養綿羊、騾馬等牲畜。意大利科學家保羅·凡托齊進一步研究發現,煙草中所含蛋白質的質量比大豆、牛奶和蛋類所含蛋白質高得多,而且這種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比標準蛋白質高2倍多。煙草在它開花之前,葉子里并不含極毒的尼古丁。煙草中的尼古丁是由根部產生出來的,并且這些尼古丁開始保留在根系里,直到煙草開過花后,大約相當于長至第六周時,它才逐漸移入葉子當中。因此,如果能科學地控制煙草的生長,及早地收獲煙葉,就可以得到數量非常可觀的高蛋白質食物。
用煙草來制取蛋白質的技術并不復雜,將煙草青苗收割之后,經過壓榨,制成煙草汁,再經過化學提純,便提煉出蛋白質,最后得到一種純蛋白質的白色粉末,可以用來代替奶類,生產冷飲和其他不含酒精的飲料,也可以代替以糧食為基料的食物產品。據測定,煙草蛋白質中不含鈉和鉀,是腸胃病及腎臟病患者的高級滋補食品。
煙草壓榨之后,還可以回收煙葉中的纖維質殘渣,這種殘渣可以用來制造卷煙和雪茄,這類煙能使尼古丁和焦油的含量減少50%,而不影響味道。
煙草作為食用,可在生長的初期收割,種植的密度可比原來種植率提高10倍。科學家估計,從目前世界煙草產量中提煉的制品,可養活近1億人。也就是說,有朝一日,煙草將成為人們餐桌上有益的食物。
婦女吸煙害處多
今年32歲的鄧玲在媒體工作,有時為了熬夜寫稿,她可以抽上一整包的香煙。去年,鄧玲懷孕了,但她的煙卻仍然沒有戒掉。10個月后,鄧玲生下了一個女孩,但孩子卻是名腦癱兒,長到5個月身子仍軟綿綿的像一堆棉花。醫生分析了鄧玲夫妻雙方的健康情況,最后得出結論,孩子的腦癱與鄧玲夫婦吸煙的習慣有關。
1996年全國吸煙流行病學研究就顯示,57%的15歲以上女性和60%以上的育齡婦女每天都在被動吸煙。在被動吸煙婦女中,71%是在家里,25%在工作場所,33%在公共場所被動吸煙。在一些特殊行業,如在餐廳、酒吧工作的女性,幾乎100%在工作場所被動吸煙。婦女吸煙害處多,可導致冠心病,導致不孕、出生缺陷、死胎和流產,使產婦乳汁分泌減少,還可能導致白血病等腫瘤。
據心理學家分析,促使女性吸煙的心理因素真是形形色色。有的是為了尋求男女平等,婦女解放;有的是為了趕時髦,講派頭,玩“酷”;有的是因為苦悶、消沉;有的因為公關的需要;還有的是受了電視里明星的影響,模仿上了就欲罷不能。如今女煙民越來越低齡化,這恰恰跟小女孩們心態不成熟有很大關系。
煙草,可以“從惡揚善”
煙草雖然害人,但它并非是“害人之草”,原本就是良藥嘛。至于后來變得面目可憎,完全是人類的罪過。如果我們“改造”它,便能化“毒”為“友”,為人類造福。
意大利科學家保羅·凡托齊研究發現,煙草中所含蛋白質的質量比大豆、牛奶和蛋類所含蛋白質高得多,而且這種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比標準蛋白質高2倍多。據測定,煙草蛋白質中不含鈉和鉀,是腸胃病及腎臟病患者的高級滋補食品。另外,目前已有臨床研究證明,尼古丁有望成為治療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癥、抑郁癥的有效藥物。
但是,尼古丁有望成為治病藥物只是醫學上的一個研究點,目前也還沒有投入使用。而且,即便這種藥物真的投入使用,其中的尼古丁含量也是非常少的。畢竟,尼古丁是一個讓人上癮的藥物,光是這一點,大家最好就不要輕易碰它。
戒煙,任重而道遠
煙草侵入中國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這個歷史該結束了,不能再延伸了。我們再不能看著千千萬萬勤勞善良的農民在那2600多萬畝最肥美的土地上,兢兢業業耕種這種毒草,然后使大批的煙民丟了錢而賺回了疾病、貧困、火災、婚變、荒學、偷盜、污染以及婦嬰的嚴重危害等等。
近幾年來,我國在公共場所禁煙法規在數量和范圍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和擴大。如中國民航局于1983年就規定禁止在國內航班上吸煙。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法規在各個城市的執行結果不太理想。
其次,創建無煙工作場所。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早已生效,公約要求社會各部門團結起來,共同努力,讓每一位員工在工作場所不受被動吸煙的危害。還有,倡導無煙家庭。另外,鼓勵人們戒煙。吸煙者戒煙是從根本上消除被動吸煙,所以無論從保護吸煙者健康角度,還是保護婦女兒童的角度,都應該鼓勵吸煙者戒煙。
最后要說的是,加強健康教育。創造一個空氣清新的生活空間,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包括強化吸煙者的公德意識和被動吸煙者的權益意識。
而今,煙草行業每年會為國家上繳巨額利稅,是地方財政的重要支柱,但我們不能只向錢看,要注重社會效益,禁煙不只是健康與否的問題,還涉及文明與否的層面,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先行一步,我們不能再為煙草造成的危害繼續埋單。煙草危害之大是不爭的事實,希望一些人從全局的利益出發,而不是站在私利的角度。
煙民們,請你們盡快與“小白棍”(香煙)告別吧,讓我們在本世紀有更美好的環境,人們有更強壯的體魄!
(原載《中國中醫藥報》2007年5月31日)
釋疑解惑
“老煙槍”易感染艾滋病毒?
編輯同志:
我是一個嗜煙如命的人,每天都在1—2包,有時還更多,為此,也患上了“老慢支”等疾病。近來聽人說,像我們這樣的“煙槍”還很容易感染上艾滋病毒。這該不會是某些人在故弄玄虛吧?
安徽 錢明剛
錢讀者:
艾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的簡稱,其病因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傳播途徑則是通過性接觸如賣淫、嫖娼、婚外性行為等。其次是血液傳播如誤輸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用了被污染的注射針頭,多見于靜脈吸毒者等。另外就是母嬰傳播,如分娩、哺乳傳給嬰兒。
那么,長期吸煙者,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老煙槍”,為何也可能感染艾滋病毒(HIV)呢?前不久,英國有關研究人員經過研究發現,“老煙槍”很可能感染HIV。據2006年10期《性傳播感染》期刊發表的一份報告稱,研究者在吸煙與HIV感染關系的6項研究中有5項表明,吸煙者可能使人的多種免疫系統反應發生改變,從而增加了HIV感染的危險性。另外10項研究則觀察了HIV向艾滋病轉化的過程,雖然有9項與吸煙無關,但有1項與吸煙有明顯關聯。可見,吸煙可能感染HIV并非道聽途說或危言聳聽,而是又一個“狼來了”的有力警示。
如今,吸煙引起的危害舉不勝舉,各國主管部門的官員也為此大傷腦筋。據悉,日本東京從2006年10月開始實行全面禁煙,另據悉,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的大城市也開始準備效仿。看來,“老煙槍”戒煙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吸煙易患風濕性關節炎?
編輯同志:
我是個“老煙槍”,吸煙歷史大概快有20年了,前不久,我因關節疼痛等到醫院就診,醫生在做了檢查后,詢問了我的病史,說吸煙可以引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等疾病,同時還可以引起風濕性關節炎。我不明白,吸煙可以引起呼吸系統等毛病還可以理解,怎么會引起風濕性關節炎呢?
山東 錢根苗
錢讀者:
吸煙確實易引起風濕性關節炎。據國外有關專家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吸煙會使男性患風濕性關節炎的危險增加一倍。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095名先前被確診為風濕性關節炎的芬蘭患者與1530名健康成年人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與從不吸煙的男性相比,以往曾有吸煙史的男性患風濕性關節炎的危險會增加一倍。
科學家發現,只有在那些類風濕因子呈陽性的男性中才會存在上述相關性。類風濕因子存在于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血液中。研究人員指出,以前的研究顯示吸煙會促進這種抗體的產生。
前不久,愛爾蘭的臨床研究人員又有一個聽上去有點奇怪的新發現:患有關節炎的男性吸煙者膝蓋將會更疼痛,他們的膝關節中將損失更多軟骨。
研究者查看了159位關節炎男性患者的膝蓋透視圖像,并詢問他們的疼痛情況。若以100為最高的疼痛指數,吸煙者的疼痛指數平均為60,不吸煙者疼痛指數為45,二者有顯著差異。
研究者不清楚為什么吸煙會加劇關節炎患者的膝蓋疼痛。可能吸煙會擾亂和抑制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中的氧化劑,傷害軟骨細胞。可能吸煙增加了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導致組織缺氧,因此削弱軟骨的修復能力。吸煙還可能讓人對疼痛更敏感。
風濕性關節炎與更常見的骨關節炎不同,骨關節炎是由于關節隨著年齡增加磨損而造成的,而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則是機體免疫系統發生錯誤,對關節內的黏膜進行了錯誤的攻擊,從而導致出現關節炎癥、僵硬和畸形。同時,它還會影響人體的其他臟器,尤其是心臟。
最后要說的是,風濕性關節炎在女性中的發病率高于男性,但女性吸煙患風濕性關節炎的幾率卻很小。研究人員推測,雌激素可能是造成吸煙很少增加女性患風濕性關節炎危險的原因。女性月經周期可能會抵消吸煙對類風濕因子和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的影響。但研究人員強調,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實女性月經周期的這種影響。
總之,吸煙是引起身體一系列疾病的“罪魁禍首”,希望您盡快戒煙,為以后的身體健康“蓄精養銳”。
手術前為啥要戒煙?
編輯同志:
我是位女白領,最近準備做膽囊切除手術,可不明白的是,手術醫生為什么要我在手術前1~2周一定要戒煙?我說我是個“女煙槍”,因職業的緣故,已有15年的煙齡,現在叫我在短時間內不吸煙,不是給我出難題嗎?
湖北 周華麗
周讀者:
我們理解你這位“老煙槍”的苦衷,然而,醫生建議您在手術前戒煙1~2周或更長一段時間,然后再手術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如果在手術前吸煙,可使病人在全麻手術后痰量增多,加之刀口疼痛,不敢咳嗽,容易發生肺部并發癥。前不久,美國麻醉師協會有關專家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那些在接受全身麻醉前24小時內吸煙的人,手術中發生氧氣進入心臟不足的可能性比不吸煙者高20倍,手術中由于心理壓力會增加心跳次數,使得心臟需要更多的氧分,但是由于吸煙導致血液中—氧化碳太多,障礙肺臟把氧傳送到心臟,而如果心臟在手術期間和手術后沒有得到所需的足夠的氧分,自然就可能增加罹患并發癥的危險。
其次,吸煙會給麻醉帶來危險。我們知道,麻醉下最大的危險就是缺氧、出血和低血壓,而吸煙便容易導致供氧不足。由于煙中含有碳,長期吸煙血中的血紅蛋白就會與碳結合,變成碳氧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如碳氧血紅蛋白超過一定范圍或術中發生意外就比一般不吸煙者容易發生缺氧。如我們目前使用的脈搏血氧監護儀,雖能使麻醉醫生迅速發現病人的供氧情況,但該儀器的發光二極管只能發出紅光和紅外光,這兩種光源對碳氧血紅蛋白與氧合血紅蛋白(正常的血紅蛋白)都可探測到,因此脈搏血氧監護儀不僅不能識別碳氧血紅蛋白,反而把碳氧血紅蛋白誤認為氧合血紅蛋白來報告。如抽煙的人血中的碳氧血紅蛋白已經達到70%,而脈搏血氧監護儀卻可報告氧合血紅蛋白達90%,這將使吸煙病人處于缺氧的危險之中而不被發現,甚至威脅到生命。
另外,有關專家研究得出,吸煙可明顯延長皮膚、肌肉、骨骼等外傷病人的康復期,少數病例甚至因此久治不愈,只在手術及術后期間停止吸煙,對創傷愈合也有好處。如有人曾對29例骨髓炎手術患者進行仔細的對比研究,這些病人中,有9例為非吸煙者,9例在術前是吸煙者,術中及康復過程中終止吸煙,11例自始至終吸煙不停。醫生通過X線監視骨骼生長情況,非吸煙者可在手術后兩個月形成新骨,而吸煙者在兩月內只有很少的新骨形成。平均起來,要長1厘米的新骨,吸煙者需2.98個月,而非吸煙者只需2.32個月。若有5厘米的空隙需要填補,那么對非吸煙者來說要10個月的恢復期,而對吸煙者來說要15個月才能愈合。另有臨床醫生發現,有些嚴重的皮膚裂口傷,雖經各種抗感染治療,傷口仍然難以愈合,后來患者停止吸煙,傷口竟漸漸痊愈。至于吸煙影響外傷病人康復的機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妨礙機體與環境的氣體交換,使微小血管痙攣,阻止了組織細胞間氧的交換,造成血液中氧的含量不足,而氧的缺乏是組織創傷難以愈合的關鍵因素。
為此,病人在動手術前的6~8個星期就停止吸煙才能夠使他們的肺臟功能達到理想狀態,若做不到,在動手術前1—2周要停止吸煙,最起碼在手術前1—2天不能吸煙。而外傷病人、手術病人,尤其是較重的外傷病人切莫吸煙,在康復期更應少吸或停止吸煙。
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此戒煙,想想看,如果不戒煙,萬一哪一天您患了急癥危癥急需手術則怎么辦?希望您這個“老煙槍”遵從醫生的囑咐,在這段時間戒煙,最好就此與香煙這個危險的朋友“拜拜”!
吸煙緣何引起胃潰瘍?
編輯同志:
我是個白領麗人,由于工作的緣故,近年來“迷”上了香煙,且每天均在1—2包。最近,我因胃痛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胃潰瘍”,問明原因后說可能與我的長期抽煙有關。我不明白,抽煙怎么會引起胃潰瘍呢?抽煙引起的疾病應該是呼吸系統呀?另外,我的一位小姐妹不抽煙,怎么也患上了胃潰瘍?
上海 劉青青
劉讀者:
女性吸煙不僅會引起氣管炎、肺結核、肺癌、口腔潰瘍、口腔癌等,且能降低生育能力,易患女性不孕癥,女性早產發生率也比不吸煙的女性高出1—2倍;其次,女性患乳腺癌、宮頸癌的幾率也大大提高;尤為明顯的是,吸煙女性要顯得衰老,眼角、嘴唇周圍皺紋明顯增多。
那么,吸煙者為啥也容易引起胃潰瘍呢?據有關專家研究證實,吸煙可促使胃黏膜收縮,減少胃黏膜對前列腺素合成,這是一種黏膜保護因子。吸煙還能刺激胃酸和蛋白酶的分泌,加重對黏膜的破壞。統計資料顯示,吸煙者胃潰瘍的發病率高,潰瘍的愈合時間長,并且潰瘍治愈后的復發率也高,所以健康人應該不要吸煙,而胃潰瘍患者則要堅決戒煙,否則,會使胃潰瘍癥狀加重,并很容易最后發展為胃癌。所以,為了您的健康,勸您盡快戒煙。
至于您那位小姐妹不抽煙為何也患上了胃潰瘍,在排除了不良生活習慣及胃幽門螺旋菌感染等因素外,若長期處于被動吸煙的環境下,也易患胃潰瘍,其發病機理跟吸煙者一樣。
當今,我國被動吸煙的現象相當普遍。早在1996年全國吸煙流行病學研究就顯示,57%的15歲以上女性和60%以上的育齡婦女每天都在被動吸煙。在被動吸煙婦女中,71%是在家里,25%在工作場所,33%在公共場所被動吸煙。在一些特殊行業,如在餐廳、酒吧工作的女性,幾乎100%在工作場所被動吸煙。為此,吸煙者戒煙才是從根本上消除被動吸煙。
王金山,男,66歲,安徽省中醫院退休醫生。年輕時喜歡寫點文章,也發表了不少,但大都曇花一現。我的座右銘是:默默耕耘,不問收獲;淡泊明志,寧靜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