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
馮春法
陶淵明辭去彭澤令歸隱后,忘懷個人得失,安心務農,親自參加墾荒勞動,雖“家中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卻安樂自在,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他這種從容、淡泊的人生態度的真實寫照。
的確,人生于世,很多時候需要從容生活,從容做人,從容面對一切。處在物欲橫流、急功近利的時代,尤其需要從容的人生態度。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從容?柳宗元在貶謫永州期間吟唱“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執著地傲睨世俗是從容;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而被貶斥于黃州期間,面對著三國古戰場赤壁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從容;文天祥慷慨就義前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是從容;魯迅處在世態炎涼、社會混亂的清末民國時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從容;毛澤東在艱苦卓絕的長征途中于馬背上吟誦“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詩句是從容;永川那位只有初中文化的49歲農民劉遠書,花費3年時間寫出探究地球自轉論文是從容;獲得國家地理2019年旅行者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的“90后”青年儲衛民,在北極極地嚴寒的夜晚,一直等2個小時等人的出現,才按下快門拍攝《北極的冬天》是從容;在柔和的燈光下,每天讀一點名著,與大師平等對話是從容;傍晚,和家人出去散散步、看看夕陽落山是從容;閑暇時觀潮漲潮落、云卷云舒,聽鳥兒歡鳴、雨打蓮葉是從容;以平靜的心情看待“流行”是從容;用平和的態度待人接物是從容;抱平常的心態對待名人、權威、富人、金錢、美色和一些不平等的事是從容;甘于做平凡的人、過粗茶淡飯的生活是從容;以寧靜、坦然的心境看待自己一天天地老去是從容……
從容,是一種“冷眼向洋看世界”、每臨大事有靜氣,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非凡氣質;從容,是一種“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大將風度;從容,是一種“悄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瀟灑風采。古往今來,能成大事者無不有淡定從容的心境,保持一份寧靜自信的心態,腳踏實地、從容地應對一切。范仲淹胸懷大志,心態從容走人生,所以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蘇東坡心胸寬廣,泰然面對人生劫難,所以被貶黃州時面對赤壁能高唱“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毛澤東在敵人圍追堵截下,從容應對,率領中央紅軍殺出重圍,到達陜北建立革命大本營。
從容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精神狀態,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境界。它是由人的素質決定的。抱負遠大、心胸寬廣、性格沉穩、意志堅強的人內心淡定,處事從容。要做到從容處事,需要努力修煉各方面的素養,在平凡的生活中走出自己的路。因為內心從容淡定,所以對事可以淡然處之;也因為淡定,所以可以笑對人生。
從容,不是可以裝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人生歷練中涵養出來的真功夫,是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人生境界。那些外表雍容華貴、頤指氣使,一開口就露出淺薄的老板、富婆,無論怎樣做作,都缺少從容的內涵。為人處世需要從容,但是,上班一張報、一支煙、一杯茶不是從容,做事慢吞吞不是從容,辦公室里談笑風生不是從容,酒桌上能侃會吹不是從容,表態時故作矜持不是從容,做事隨心所欲不是從容,生活邋邋遢遢不是從容……
“不要匆匆忙忙地過一生,以至于忘記自己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場速度賽跑,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旅程”(布里安·戴森語)。從容,是一種智慧的沉淀。只有心境平和、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有所作為。從容,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萬花叢中最靚麗的一朵鮮花,是身處紛擾的塵世中不為貧賤所移、富貴所淫、威武所屈的定海神針。擁有從容,生活更充實,精神更富有,生命更精彩。